随后天启画风一转“孙爱卿啊,朕如今仿若置身于荆棘丛中,举步维艰。福王与东林党那腌臜之事虽已暂且平息,可朕深知,若不将这乱麻彻底斩断,日后必成大祸患。魏忠贤所言,看来唯有那熊廷弼……朕欲借他首级一用,方可在这混沌局势中寻得一线生机,爱卿以为如何?”
孙承宗听闻此言,犹如遭逢晴天霹雳,身躯猛地一震,脸上神色瞬间凝重如霜。他抬眼望向天启帝,目光中满是惊愕与不忍:“陛下,熊廷弼纵有失职之过,然其于辽东之地,可谓是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其平辽之策,犹如暗夜明灯,为我大明边疆防御指明方向。若陛下此刻取其首级,辽东众将士必痛心疾首,仿若失却主心骨;而天下忠君爱国之仁人志士,亦会对陛下此举心生疑窦,恐有损陛下圣明之誉啊。”
天启帝缓缓起身,脚步沉重得好似拖着千斤重担,在书房中来回踱步。他的龙袍随着步伐微微摆动,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孙承宗的心尖之上。许久,他才长叹一声,那叹息声中饱含着无尽的无奈与沧桑:“朕岂会不知其中利害。然魏忠贤所献之计,恰似一把双刃剑,虽狠辣决绝,却也似那险径中唯一的出口。他以熊廷弼与东林党人之间那莫须有的贿赂传闻为导火索,欲将福王与东林党谋反大案串联起来,如此一来,可避开谋反这直白且极易引发动荡的罪名,使天下人皆能洞悉他们结党营私、妄图颠覆朝纲之丑态恶行。朕若不依从,朝堂之上,奸佞之徒必将死灰复燃,朕之江山社稷,又将陷入无尽纷争之中。哎,大仁不仁。”
孙承宗眉头皱得更紧,他抱拳当胸,神色凝重地进言:“陛下,熊廷弼于辽东威望甚高,犹如定海神针。且熊廷弼对陛下之忠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臣实恐此举将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引发诸多难以预料之祸端。陛下可否容臣再思量思量,或另觅他途?”
天启帝闻言,脚步戛然而止,他转身凝视着孙承宗,目光中虽有痛苦之色,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朕已无他路可选。朕亦深知熊廷弼之耿耿忠心,可这大明的棋局,如今已到了生死攸关之境地,朕只能在这两难绝境中做出抉择。孙爱卿,朕此刻亟需你之智谋与辅佐,与朕一起去探望下飞白。”
孙承宗见天启帝心意已决,他心中纵有千般不愿,却也只能缓缓屈膝,单膝跪地,低头应道:“陛下,既如此,臣愿肝脑涂地,全力辅佐陛下。只是臣斗胆恳请陛下,在处置熊廷弼之事时,务必要保全其些许名誉,莫要让他背负过多不实之冤屈,如此,方能给辽东将士和天下人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交代。”
天启帝微微点头,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与愧疚:“爱卿所言,朕铭记于心。朕百年后,定会让后人为熊廷弼昭雪平反,以慰藉其在天之英灵。”
随后,天启帝与孙承宗一同踏入诏狱那阴暗潮湿的通道,沉重的脚步声在寂静中回荡。两人来到熊廷弼的囚室前,看着囚室中面容憔悴却依旧透着一股坚毅的熊廷弼。
“陛下”熊廷弼看到天启,急忙下跪,可惜身上的镣铐让他弯不下身。
天启帝微微叹了口气,开口道:“熊将军,朕今日与孙爱卿前来,实是有诸多无奈。如今宫廷生变,福王与东林党人妄图谋逆,朕欲借将军之事,定他们之罪,以平此乱。”
“陛下的意思是?”熊廷弼疑惑的看向天启。
毕竟是借人头,太上不了台面了,天启不答话。
“陛下欲让公做,樊於期”没法子,孙承宗尴尬的说道。
熊廷弼楞了下,眼中闪过一丝决然:“陛下,臣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若臣之首级能助陛下平定叛乱,稳定朝纲,臣万死不辞。臣一心只为大明,只盼陛下能明臣心意。”
天启帝面露愧疚之色:“熊将军,朕深知你在辽东的心血,你的平辽之策实乃良策,卿非不忠,朕非不明。”
熊廷弼欣慰道:“陛下能知臣之心,臣虽死无憾。只愿陛下能早日肃清奸佞,重振大明雄风。”
天启帝与孙承宗看着熊廷弼坚定的眼神,心中既敬佩又苦涩,他们深知这一决定的沉重,但为了那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也只能沿着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前行。
墙壁上插着的火把在风中摇曳不定,那微弱的火苗发出昏黄的光,却无法驱散那如墨般浓重的黑暗。每一道墙壁的缝隙里,都似在诉说着无尽的悲凉与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