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老三就告诉他们石磨只有两盘在一起才能磨粮食,更何况那个也不是石磨,而是碾子,这下边的是碾盘,没有石磙是不能用的。
村里的麦场谷场里倒是有不少小石磙,可是那些是以前用来打麦子用的,太轻了,根本和碾盘不配套要想碾粮食要找大石磙,这东西只有李正夫的外公家家还留一个,于是闻老三就领着他们两口子过来了。
这两口,没事磨粮食玩,真是有劲儿没处使了要知道就是在三河村,这碾子也有十几年没用过了,从李正夫记事起,印象着村里人都是到村子里面的打米房用机器打面,这样又快又省事。
这两口子倒好竟然想推碾子体验一把农村生活这算是复古?
要用石磙当然可以这玩意儿扔在角落十几年都没有动过了李正夫前段时间在挖池塘的时候把它都埋到土里了。
于是几个人又拿着铁锹挖土将石磙挖出来用清水洗了一遍然后又在地上滚着朝村里走去。
还别说这石磙一路上真吸引了不少人地目光一听说他们要起碾子都纷纷跟上去瞧新鲜有不少人直接端着饭碗边吃边看。
等众人七手八脚的将石磙放在碾盘上,他们才想起一件事情,那就是没有碾架,不过碾架好做,闻老三家有的是木头,半个小时就搞定。
安上碾棍,连好碾架,在两个人的推动下,碾子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
看着这玩意儿在碾盘上转动,村里不少人都觉得挺有意思,尤其是那帮熊孩子连学也忘记上了,都一个个的挤上去过一把瘾。
不单他们,就连不少村里人也手痒痒的,这玩意儿可有十几年没有摸过了,而年轻一辈更是第一次见这种场景。
一个个老人都都站出来献身说法,开头就是“想当年这碾子怎么怎么……”,于是好了,这碾子就成了忆苦思甜的最好见证。
闻老三带来的亲戚两口子好不容易抢到机会推了一把碾子,还让李正夫拿着数码相机给他们照了几张相。
没有想到这碾子很快就又成了三河村的一个稀罕东西,来这里走亲戚的城里人都要推上一把,体验一下劳动的感觉,不少人还特意从村民家里买几斤玉米放在碾子上磨成玉米面带回去。
而三河村的村民虽然不把碾子用来碾面粉了,但现在也可以经常用来碾辣椒面,胡椒面什么的,因为用碾子比在家里面自己一个人弄方便多了,也不怎么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