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应加大纸的制造技术。纸乃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如今我蜀汉用纸,要么质量欠佳,要么数量不足。若能加大对造纸技术的研究与投入,提高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仅可使书籍的抄写、政令的传达更加便捷,更能促进文化的繁荣,使我蜀汉之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洛川继续说道。
刘备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说道:“卿之所言极是,文化的繁荣对国家至关重要,可命工匠们全力改进造纸技术,若有需要,朝廷定当给予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
此时,洛川又想起了一件事,说道:“陛下,还有一事。宛城乃战略要地,关羽将军虽英勇无敌,但事务繁杂,臣以为可派法正前往宛城辅助关羽将军。法正足智多谋,善于应变,必能为关羽将军出谋划策,巩固宛城防务,也可更好地协调荆州与宛城之间的军事行动。”
刘备略作思考后,点头应允:“法正之才,朕亦深知,此安排甚好。”
诸葛亮在一旁点头称赞道:“洛川此三策,皆切中要害,再加上派遣法正辅助关羽这一安排,若能得以实施,我蜀汉必将人才辈出,军事稳固,文化昌盛,国力大增。但陛下,推行科举制恐会遭遇世家阻力,还需谨慎行事。”
庞统也附和道:“陛下,此乃利国利民之良策,虽有困难,然值得一试。宜早做决断,我等定当全力辅佐。”
刘备站起身来,神色坚定地说道:“好,就依洛川之言,朕命你与丞相、士元等人共同负责此事,务必将科举制、兴立官学及改进造纸技术等事办好,为我蜀汉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基础。至于派法正前往宛城之事,也即刻安排。对于世家方面,丞相与洛川可再商讨应对之策,既要推行良策,又要尽量减少动荡。”
洛川等人齐声应道:“陛下圣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在随后的日子里,洛川与诸葛亮、庞统等人齐心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事务的筹备之中。
他们围坐在一起,仔细商讨科举制的考试科目设置,反复斟酌每一个科目的考察重点与难易程度;精心规划考试流程,从报名、审核到考试、阅卷,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严谨公正;认真选拔考官,制定严格的选拔标准,确保考官们德才兼备、公正无私,只为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各地官学的建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们亲自前往各地勘察选址,力求选择交通便利、环境适宜的地方建设官学。
为了聘请到优秀的教师,他们广发招募令,四处寻访贤能之士,以优厚的待遇和崇高的使命吸引各方名师前来任教。在招收学子方面,他们也制定了详细的政策,鼓励各地青年踊跃报名,为寒门子弟提供特殊的资助和便利,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而在造纸技术的改进上,他们召集了蜀汉境内的能工巧匠,在工坊中为工匠们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设备,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新的材料和工艺。
洛川等人还时常亲临工坊,与工匠们交流探讨,为他们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思路和支持。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造纸技术逐渐取得了突破,纸张的质量越来越好,产量也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法正领命前往宛城。关羽得知法正前来辅助,心中十分欣喜。二人相见后,相谈甚欢,很快便开始共同商讨宛城的防务与发展策略。
他们日夜谋划,加固城防,训练士兵,调配物资,在他们的精心治理下,宛城的军事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与荆州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军事协作更加顺畅。
随着时间的推移,蜀汉境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书之风日益兴盛,年轻的学子们纷纷涌入官学,他们怀揣着梦想与抱负,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为蜀汉效力。官学中,书声琅琅,学子们勤奋苦读,钻研学问,探讨治国之道。
随着纸张质量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书籍的传播变得更加广泛。以往难得一见的经典著作,如今能够在更多人的手中传阅。文化的繁荣景象初现端倪,各种学术思想相互交流碰撞,为蜀汉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些积极的变化,让蜀汉在三国鼎立的局势中逐渐占据了更为有利的地位。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士气高昂,朝堂之上人才济济,各项事务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