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 第51章 迁民成果

第51章 迁民成果

“一万铁骑?不知所踪?”

听到这个消息,李信心中一怒,旋即冷声道:“幽州铁骑三万名,新征役卒十万众...”

“又依坚城,占据地利,逐级据守,周仓怎会全军覆没?”

“还有黄绍,他酿的又是干什么吃的,区区一万人马在蓟县能干什么,还是说他就眼睁睁的看着周仓败亡....”

此前撤离幽州,李信留了周仓六千人驻守河间,又给黄绍留了三万人马坐镇幽州。

后面又陆续征召了一批地方县卒,与十万青壮役兵,这些人数加起来没有二十万也得有十八万。

虽说战力可能不行,但是配合战兵守个城,还是有点力气的。

且还有周仓和黄绍将近四万战兵,这么多人依城为托,节节据守。

而刘虞和公孙度等人,虽然号称三十万,但他们手中,真正的战兵,有十万人就顶天了....

以夏军的战力,即使形势不妙,也能果断撤离,岂会全军覆没。

周仓怎么说也是战场老油条,虽然能力没有长进,但作战经验绝对不低。

除非是黄绍这员大将,坐视友军败亡,没有发兵支援。

若不然两军联动,刘虞想啃掉周仓的部队,首先要崩了自己的门牙。

且周仓作为从豫州出来的老兄弟,一路血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只要度过眼前这道难关,兄弟们就真正的坐稳了王侯将相的身份,如今却...

张即适时上前为黄绍开脱道:“主公,周统领败亡是谁也没想到的,此责不在黄将军!”

“大军不但要分出两万人防备东部鲜卑,还需要分兵协助迁民事宜,所以有所疏忽也在所难免....”

“防备鲜卑?”李信闻言,瞬间有所明悟。

黄绍这员老兄弟,怕不是会错了意,犯了臧霸当初的毛病。

自己让他留守幽州,主要的目的,是防备汉军,防备刘虞和公孙瓒。

但现在,对方只带一万战兵南下守城,却留两万主力在北方与鲜卑人死磕…

想到这里,李信眸光逐渐转冷:“我的黄大将军,这是当了几天官老爷当傻了,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老子早就给他说过,鲜卑人要的只是奴隶和女人,而汉军使要我等兄弟的命...”

“连这点他都弄不明白,他黄绍还有什么资格再统领一军...”

“立刻飞书传讯,让黄绍把军队撤出来,若其有丝毫迟疑,便不用再回...”

“诺!”帐外的传讯兵一个激灵,不敢怠慢,立刻领命而去。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帅这次是动了真怒,甚至连黄绍这名老兄弟,都要受责...

听着渐行渐远的脚步声,李信心情沉重,原本贾诩迁民归来,属于大喜之事,但此刻,唉!

世人只看到了他这个主公有多威风,却没看到其中的心酸,身边的老兄弟一个个战死牺牲,其中痛苦有谁知。

李信原本以为自己的心已经够硬了,但是真当恶训传来时,他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不够狠。

若够狠,即使兄弟死光了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若够狠,他便不会如此瞻前顾后,非要被人逼上绝路,才开始反思。

他李信,离传说中的枭性,还有一段距离要走,还是不够啊...

郭藴等人见此,只能出言安慰道:“主公,还请节哀...”

“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上阵亡,主公节哀...”

张辽更是起身直言道:“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是我等武将,最好的归宿...”

“能够够痛痛快快的战上一场,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能战死沙场,对于一些武将来说是幸运的。

因为与那些狡兔死,走狗烹的将领相比,他不用憋屈的死在权力倾轧之下。

更不用承受晚年的伤病,和痛苦折磨,算是提前享福了。

“呼!”李信长呼一口气,暗暗调整心情。

经过兄弟战死心腹被杀,他的心虽然还没有坚如铁石,但却有了一定的抗打击能力。

作为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统帅,李信也将事情看明白了,与其它兄弟相比,周仓应该算是幸运的吧...

李信将悲痛深深掩埋在心底之后,一双鹰眸又恢复了往日的锐利:“幽州之事暂且放在一边,现在继续商议迁民之事!”

说到这里,李信将目光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军师:“百姓迁入并州,后续安排管理要跟上...”

“其中户口完整者,尽可能的转移到河套地区安置...”

“主公放心,此事已经在做了!”

贾诩微不可察的望了眼上首:“目前崔从事,已经将雁门、定襄、西河等地百姓,陆续转移至河套内外平原...”

“并在当地设置了补给点,和简易营地,基本上做到了,居者有屋,病者有医,劳者有得...”

“而且,各营地内的后续基础设施,亦在稳步完善中...”

“嗯!”李信微微点头,再次道:“传我军令,让王充接手总督府所有政务...”

“河套移民,由公则亲自负责,各地百姓,三个月内,要全部安置......”

“吾不希望听到有任何异样的声音,也不允许有任何乱子发生...”

李信声音严肃,河套是夏军的根基所在,其中变法革新,制度完善,掌控力和战争潜力,乃治下之最...

将幽州百姓迁入其中,在增添人口的同时,也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发挥其中战争潜力。

夏军的治下复杂无比,既有与大汉一脉相承的制度,也有恢复先秦军爵之制,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河套与并州。

前者是经过屠刀犁了一遍遍之后,气象革新法令无阻,统治力深入底层,一竿子插到底,所能调动的人力物力,是最强的。

后者并州,则维持与世家豪强共治州郡的结构,统治力度与动员能力有些不及。

若战事不利,李信会果断放弃并州,转而收缩力量,退入河套草原。

凭借黄河及阴山天险与鲜卑继续对峙,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不会把人口安置在并州。

而且,将幽州人口安置在河套,还省了后续革新的阵痛...

因为,按照正常的手段,在幽州大地上,施行变法或者改革...

到时必然会动摇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导致暴乱频发,阻力重重...

但现在,有着河套现成都制度,和完善的律法基础...

根本不需要再像之前,对付匈奴人那样,屠刀犁地,或者制造杀孽...

因为自商鞅变法以来,六百多年的压制愚弄,大汉百姓早已习惯了被压榨被剥削...

夏军只需要,将百姓迁入其中,增加人口,充实底蕴...

只要秩序稳定运行,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河套的战争潜力...

因为,历代变法改革的最大阻力,从来都不是松散的百姓,和底层愚民......

而是那些有知识,有传承,有组织,有权势的世家大族...

而夏军早在下决心,迁民的时候,就已经有所考虑。

幽州那些世家大族,豪强权贵坐地虎,配合的就直接给安置在并州、太原、乃至雁门等靠近边关的地区,直面胡人战火...

不配合的,直接发兵剿灭,如果骨头硬难啃,那就放东部鲜卑进幽州,让他们在地方上,在胡人的铁蹄下自生自灭...

计划很完美,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黄绍这名曾经的老兄弟,脑袋发热,在辽东地区,与鲜卑人死磕。

导致借刀杀人的计划,没能得到执行,多少有些瑕疵...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三国军神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