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里的生活没有大城市的繁华绚丽,但林佳知道,这个距离高铁站不远、有着老街的小家,给了他们足够的温暖和便利。这是一种简单而又真实的幸福,不需要太多的修饰,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享受着家和学校近在咫尺的这份惬意就足够了。
自从搬到老街,孩子们在学校里的生活发生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
以前在喧闹的环境里,侄女在课堂上容易分心,周围的嘈杂声总是干扰着她。但在老街的学校,周围安静祥和,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清脆的鸟鸣。课堂上,她能够更加专注地听老师讲课。老师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书写着数学公式,侄女的眼睛紧紧地跟着老师的手移动,那些曾经觉得复杂难懂的公式,如今仿佛变得简单了许多。她的成绩也从以前的中等水平逐渐提升到了班级的前列。
男童也是如此,以前他总是被城市里纷繁的声音和景象所吸引,心思很难完全放在学习上。而现在,老街学校的宁静氛围使他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周围是一排排木质的书架,散发着淡淡的木香。男童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洒在书页上,他沉浸在文学名着的世界里,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显着的提高。
老街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这也融入到了学校的社团活动中。学校里新开设了剪纸社团,侄女对这个社团充满了兴趣。在社团课上,她拿着红色的彩纸,学着老师教的方法,小心翼翼地折叠、剪裁。从最初只能剪出简单的形状,到后来能够剪出精美的窗花,那灵透的花样,仿佛是老街古旧窗户上的装饰在她手中复活。剪纸社团让她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她更加热爱艺术。
男童则参加了书法社团。书法教室里摆放着一张张古朴的书桌,砚台里的墨汁散发着独特的墨香。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男童从握笔姿势开始学起,一笔一划地写着汉字。老街的宁静氛围似乎流淌到了他的笔尖,他写的字越发苍劲有力。书法社团不仅让他提高了书写水平,更培养了他的耐心和专注力,让他在学习其他知识时也更加沉稳。
在老街这样的环境下,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放学后,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各自散去,而是会聚在老街的小广场上一起玩耍。男童和一群男孩子一起踢着自制的毽子,他们的笑声回荡在老街。在这个过程中,男童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分享。有一次,他不小心把毽子踢到了街边的屋顶上,正当他懊恼的时候,一个同学说:“没关系,我们一起再做一个。”于是大家纷纷找来材料,齐心协力做出了一个新的毽子。这种团结互助的氛围让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侄女也在老街有了自己的小闺蜜。她们会一起商量着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上表演节目。有一次,她们要表演一个关于老街故事的小品,于是两人放学后就在老街的角落里排练。她们观察着老街人们的生活,模仿着邻居们的神态和语言,这个过程中,她们更加了解彼此,也更加懂得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想法。
学校经常组织孩子们与老街居民互动的活动。比如去帮孤寡老人打扫屋子,男童和同学们走进一位李爷爷的家。李爷爷的房子虽然老旧,但充满了岁月的韵味。孩子们帮李爷爷扫地、擦窗户,李爷爷则给他们讲述老街过去的故事。男童听着那些故事,仿佛穿越到了几十年前的老街,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情感。
侄女参加了为老街居民送春联的活动。她拿着自己在书法社团写的春联,和同学们挨家挨户地送去。居民们收到春联时那开心的笑容,让侄女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她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很多老街的居民,了解到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这让她变得更加懂事和富有同情心。
每天走在老街去学校的路上,孩子们看到的是简单而质朴的生活画面。早餐摊前忙碌的摊主,为了生活努力制作着美味的食物;街边修补鞋子的老师傅,用他粗糙的双手让一双双破旧的鞋子重获新生。这些平凡的场景让孩子们懂得,生活不需要太多的华丽,平凡之中也有美好。侄女不再像以前那样追求昂贵的文具和时尚的服饰,她珍惜自己拥有的简单而实用的学习用品,并且用心地把它们维护好。
老街承载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们。学校里会不定期地邀请老街的民间艺人来讲座。有一次,一位老艺人讲述了老街传统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孩子们听着老艺人的讲述,看着那些色彩鲜艳、风格古朴的年画样品,心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崇敬。男童有了一个新的梦想,他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将这一古老的文化传承下去。侄女也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融入了更多老街传统文化的元素,她画的老街风景里,有传统民居的飞檐翘角,也有身着传统服饰的人物,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她的绘画才华,更体现了她对老街传统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