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也在用乌孙语重复着他的话。
大车,其实不大,只能站六个人,前面三个,后面三个,一些男人跑到车阵后方站立。
现在匈奴人已经知道有绳索,他们在吆喝,叫停战马冲锋,营地里的人们也开始慢慢冷静下来。
木板后面,射手将弩射完,立刻递给蹲下,递给车下的人,第二个射手对着外面瞄准,车下的人先把自己的弩递给第一个人,然后快速装弩。
慢慢的车阵的射击频率开始稳定,人们没有目标也不会再乱射。
外围,匈奴人已经全部下马,开始向着营地抛射弓箭。
营地里有人受伤,才惨叫,更多的人爬进车底,或者跑向自己的皮帐篷,那里有盾牌。
营地里有着孩子的哭声,各种惨叫,各种人的大呼小叫。
袁华举起盾,冲向营地中间的那面皮鼓,他知道这一刻需要鼓舞,需要军心,不能乱,要有人给所有战士勇气。
匈奴人和车阵的对射还在继续,只是他们的身影会被篝火照亮,而大车的木板挡住了他们的视线,那些木板上的射击口很小,隔着百米很难射进去。
突然,匈奴人听到了战鼓声,战鼓隆隆,是从敌人的营地传来的。
营地里所有的人都看向中央,那里,袁华左手举盾,右手击鼓,大声吼道,“盾锤兵,盾锤兵,到马车边去。”
一群人已经找到盾牌,左手举盾,右手拿着流星锤,陆陆续续走了出来,快速向着车阵走去。
老阿拉什,这时也随着鼓声唱起了大月氏的战歌,歌声苍凉,无数大月氏王庭卫队的战士,曾唱着这歌声,催动骏马,向着匈奴骑兵发起决死冲锋。
“大漠广阔,
生命荒凉,
为王征战,
一死何妨,
王护族民,
我护王庭,
生死相依,
来生再聚
”
乌孙部听不懂歌词,但歌曲本身就有感染力,他们也随着哼唱,歌声和鼓声越来越大,士气开始一点点高涨。
匈奴人在外围,不断的被射倒,可他们看不见里面的情况,远处骑在战马上的千夫长抬起右手,一握成拳,身边的战士举起牛角长号,“呜,呜,呜”的匈奴进攻号被吹响。
匈奴兵举起盾牌,开始冲锋。
这时,晨光乍现,林间落下微弱的阳光,弩箭还在发射,匈奴兵冲过150米,他如同蚂蚁一般冲出森林,如狼般嚎叫着,冲进昨夜营地锯倒树木的开阔地,如同潮水。
重弩还在发射,盾牌阵中不时有人倒下,如同浪花。
袁华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喊,“女人拿起弩,拿起弩战斗,我们永不为奴!永不为奴!”
刘玉跟着大喊,将他的话,翻译给所有族人,女人们也开始镇定,纷纷去寻找自己的弩,连古塔这样的孩子,也在上弩。
匈奴兵终于冲到了车阵旁,他们的撞击,让大车不停的摇晃。勇敢的古尔丽,端着一个煮着热水的陶罐,爬上摇晃的大车,沸水翻涌烫伤了她的手腕,她只是紧皱眉头,将陶罐的热水从木板后面倒出去。
四五个匈奴兵被浇了一身,发出凄厉的惨叫,更多的妇女跑上去,将原本准备的各种粥食的瓦罐端给车上的战士,这一下外面全是被烫伤的匈奴兵,在地上翻滚。
刘行带着盾锤兵,守在车阵的缝隙处这里只能通过一人,匈奴兵只要挤进来,四五个流星锤就会砸上去,盾毁骨折。
崔力带着几个工匠守着一个缺口,他们全是双手大锤,进来一个就抡一个,盾牌来挡连着盾牌带手臂一起砸断,刀剑来挡,刀断头裂,手下无一合之将!
而女人们发现了一个可以射击的地方,她们全部趴下,从车底的空隙向着外面射那些匈奴人的脚,五百把中弩这一下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一圈圈匈奴士兵抱着脚倒下,整个外围攻击的匈奴兵阵型为之一空。
高处的阿拉什发现了机会,他大声喊,“冲出去,冲出去,杀光这群狼!”
搬开堵死车轮的巨石,推开大车,盾锤战士和工匠全部冲了出去,他们全是钝器,一路横锤,无人可以阻挡。
袁华将鼓槌交给刘玉,他喊上古尔丽和古塔,骑上战马也从缺口处冲了出去,后面的妇女也牵出两匹战马,自己骑上一匹,冲出缺口后,交给其他战士一匹,跟着袁华他们冲锋。
这一下子,匈奴人整个溃败,他们疯狂的向着树林跑,他们身后是追兵,追兵的后面是骑兵。
拦马索已经被匈奴人砍断,骑兵在森林里提速,袁华一路用流星锤在不断击打着每一个看到的匈奴兵。
马速,加上锤子的威力,没有人能接住一下。
匈奴千夫长也在逃,所有的匈奴兵都在逃,他们被不断驱赶,甚至没有机会去到马群,骑上战马。
袁华和古尔丽,两骑当先,死命的追逐,他们身后是不断从森林里冲出来的骑兵,他们散开来,从森林追杀进草原,先杀步兵,再追杀骑兵。
他们从清晨追杀到中午,一路追出三十里,只杀的一路血迹,横尸遍野,才陆陆续续返回营地。
最后,回来的小队,还带着千夫长的人头,被扔进大火里全部都烧成了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