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穿越成无着 > 第17章 闻所成地之深入——《经典探幽微,思辨解玄疑》

第17章 闻所成地之深入——《经典探幽微,思辨解玄疑》

第十七章:闻所成地之深入——《经典探幽微,思辨解玄疑》

离开毗舍离寺后,我辗转来到了拘尸那罗城。这座城因佛陀涅盘之地而闻名遐迩,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城中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为寂静寺,寺庙的墙壁爬满了岁月的藤蔓,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佛法盛事。

我在寂静寺中安顿下来,每日沉浸于浩如烟海的佛法经典之中。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愈发遇到诸多晦涩难懂的经文。有一次,我在研读《瑜伽师地论》中的一段经文时,那复杂的义理和深邃的内涵让我仿佛陷入了一片迷雾之中。经文中对于“心意识”的阐述,各种名相相互交织,我反复诵读,却始终不得其解。

这时,我想到了寺中的藏经阁。那里收藏着历代高僧大德的注释典籍,或许能从中找到解开疑惑的钥匙。我满怀期待地走进藏经阁,里面弥漫着一股陈旧纸张和墨香混合的独特气息。昏暗的光线中,我在书架间穿梭,寻找着有关《瑜伽师地论》的注释。终于,我找到了一本由一位古印度着名论师所着的注释。

回到自己的禅房,我如获至宝地翻开注释,逐字逐句地研读起来。然而,注释中的解释也颇为深奥,我仍有许多地方难以理解。于是,我决定去找寺中的几位学养深厚的师兄交流探讨。在寺庙的庭院中,我找到了正在经行的慧明师兄和悟真师兄。我恭敬地向他们请教我在研读经文注释时遇到的困惑。

慧明师兄沉思片刻后,说道:“师弟,这段经文关于‘心意识’的讲解,关键在于理解其体性与作用的区别。你看,心是能藏,意是能变,识是能了别,三者虽有不同,但又相互关联。”悟真师兄接着补充道:“就如同水与波的关系,水是心之体性,波是意识的变现,而识则是对波的了别认知。”他们的讲解如同一盏明灯,让我渐渐拨开了心中的迷雾。

在与师兄们的交流过程中,我认真地整理着笔记,将他们的见解、自己的感悟以及经文中的要点一一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把经文按照不同的主题分类,如“心性论”“修行法门”“果位境界”等,然后将相关的注释、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分别整理在对应的主题之下。这样一来,每当我复习或者遇到新的问题时,都能迅速地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随着对经典理解的逐渐深入,我听闻寺中即将举行一场辩经大会。各地的修行者和学者都会前来参与,这是一个检验自己所学、深入佛法智慧的绝佳机会。我怀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报名参加了辩经大会。

辩经大会那天,寺庙的广场上聚集了众多的僧人、学者。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出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我抽到的辩题是“如何证悟无我之境”。我的对手是一位来自南方的博学学者,他眼神犀利,透着深厚的学识底蕴。

辩经开始,对方首先发难:“若言无我,那谁在修行?谁在证悟?”我深吸一口气,回答道:“修行与证悟并非有一个实有的我在为之,而是因缘和合之下,五蕴假合之身遵循佛法的教导,逐渐破除对我的执着。”对方紧接着追问:“那如何解释在修行过程中的自我觉照?”我思索片刻后回应:“自我觉照并非是对一个实我之觉照,而是对心念的起灭、烦恼的生起与对治的观照,此观照亦是佛法智慧的作用,而非我之本体的功能。”

在辩经过程中,我们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每一次问答都像是一场心灵与智慧的交锋。有时,我因对方的犀利问题而陷入短暂的思考困境;有时,我又能凭借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自己的感悟巧妙回应。周围的听众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和掌声。

在与这位学者的辩经中,我内心也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起初,我担心自己会在辩经中失利,被众人笑话,这种对名声和胜负的执着让我有些紧张。但随着辩经的深入,我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在佛法义理的探讨上,内心的执着也慢慢放下。我意识到,辩经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争输赢,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佛法,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NBA:开局拉了,勇士跪求我回归幽影都市兽世种田:恶雌太好孕被雄性团宠我成了恋游女主男闺蜜玄学大佬断亲后,全家追悔莫及!最后一个赶尸人苟道长生:从捡尸开始无敌画风格格不入的我一定搞错了什么诡夜世界,我能看见别人血条D级废物向导,被S级哨兵们疯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