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还是朝廷酌情录取,以免打消这五州士子的积极性。
因此,明德二十二年的科考成绩,呈现出明显的地理位置上的差异,中进士的大多是衮州、青州、徐州和扬州来的的士子。
这本就是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平静许久的陈宅又有外客临门。
不过这次来的倒不是杨影怜那样的女子,而是一个长衫儒士。
他明明看起来年龄不大,但似乎已有老态,发长须短眉有棱,脸上暗黄,身体削瘦,立在门前如同一根经过霜侵雨打的枯藤。
想要叩门,手已放在门边又忽然止住,有一种近乡情更怯之感,恰逢田二想要出去,开门看见来人吓了一跳。
男子见到相识之人,脸上露出一抹微笑,道:“田二哥,好久不见!”
田二听到来人如此说话,仔细打量起对方,还真有些熟悉,可他在金陵结识之人屈指可数,莫不是许州的故人。
来人不等他回应,便问道:“大人在吗?”
田二见其这副装扮,也知道他非寻常人,没想到他不仅知道自己,还认识大人,当即不敢拖延,道:“在的,在的,你先随我进来,我这就为你通报。”。
随即,田二带着迟疑,把此人引到了前厅,给他倒上一杯清茶,让其坐下稍待,自己则去竹楼寻找主君。
俄而,陈明与田二便至,未曾跨进门,对方就上前相迎,他行至陈明身边,双腿忽然跪倒,痛苦着道:“大人,我可算见到你了,大人。”。
陈明见此却是一脸迷茫,他伸手想要扶起对方,却被对方牢牢拉住双手,陈明弯着身子问道:“恕我眼拙,未认出你是谁,我们又在何时何地地相识?”
只见客人用袖子擦擦眼泪,道:“大人可还记得那年许州烧饼案,有一位从私塾里跑出来求救的先生。”
陈明脸上露出追忆之色,点点头道:“记得,记得,原来是你,你叫发生,我记得那年我还夸赞过你,尽了一个师者的本分。”
方生听到此话,禁不住又哭起来,读书人不重钱财重清誉,陈明在许州的所作所为着实令人钦佩,私下里早已被许州当地的读书人引为楷模。
在他的心中,早已奉陈明为师,以求日后若有所成,向老师看齐,成为更好的自己,如今幸得先生牢记,心中倍感欢喜,令其喜极而泣。
陈明再次伸手去扶,这次方生没有拒绝,慢慢起身,陈明将他拉到前厅里的椅子上让他坐下,询问起许州这两年来发生的事。
方生未有丝毫隐瞒,据实回答,受战乱和灾祸的影响,百姓十不存一,陈明所识之人,活着的已经不多了。
他去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今年进京赶考,侥幸获得二甲第十七名,本来他早就想来陈宅探望了,可是非常之时,应当避嫌,以免给陈明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此,陈明当然不会介意,也许只有从像许观和他这样一代代的读书人身上,他才能看到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时至今日,哪怕身陷囹圄,死无葬身之地,他依然对当初的所作所为毫不后悔。
据理力争,可与世人辩;心无所惧,敢为天下先。
方生恭敬严谨,始终以弟子之礼对待陈明,做老师的当然也不能小气,方生初到京城,无亲无故,陈明自然要留他在陈宅居住。
能侍奉在老师左右,日日听其教诲,是当弟子的福分,方生稍稍推辞,便留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