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依旧在轰鸣,战场上的厮杀仍在继续,但在这片铁血炼狱之中,有人在记录这一切。
柳若雨——帝国画院的宫廷画师,刘鹭的亲笔御用画师。
她原本只是跟随军队巡防,却没想到竟然身临这场惨烈的战争。
柳若雨没有退缩,她在画。
她站在城楼一侧,手中的画笔不停挥舞,墨迹在宣纸上飞速流转,眼神沉静而锐利,目光穿透了这场战争的本质,将所有的残酷与荣耀凝结于纸上。
柳若雨的衣袍已经被硝烟与尘埃染得微微泛黄,额角上甚至溅着一点血迹,但她的手没有丝毫颤抖,仿佛天生便该在战场上作画!
刘鹭站在她身旁,默默看着她一笔一笔勾勒出战争的真实。
他没有打扰她,这一刻,柳若雨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该如何书写这场战争!
第一幅画——《血战大宁》
画面上,战场被厚重的火药烟雾笼罩,士兵们浴血厮杀,北金与罗刹的尸体堆积成山,火枪的光芒划破黑暗,如雷鸣般撕裂空气!
画卷的中心,刘鹭身穿黑金皇袍,站在城楼之上,身后是浴血奋战的大夏士兵,他的眼神如天神俯瞰战场,宛如定海神针,让所有人不再畏惧!
当柳若雨画下这最后一笔时,她微微喘息了一下,抬头看向刘鹭,轻轻道:
“皇上,这是属于您的战役。”
刘鹭微微一笑,目光中透着赞赏。
“不,这是属于所有大夏人的战役。”
“传令,八百里加急,把这幅画送回应天府!”
“让天下人知道,大宁城还未陷落!”
“报——!”
战报在最快的速度下被送往各地,随着柳若雨的画作,每一份战报上都附上一幅绘制的战争场景,每一个字,都是鲜血写就的历史!
从大宁到宣府,从宣府到京畿,再到应天府……
一站接一站的飞马传递,这幅画,这场战争的消息,迅速席卷整个帝国!
第一封战报送达宣府,镇守的总兵打开画卷,看到那血色城墙之上仍旧飘扬的大夏战旗,他直接拔剑指天,大吼道:“大宁未破!北疆未亡!”
第二封战报抵达京畿,海商看到之后,竟然自发凑银筹集军费,义愤填膺地说道:“大宁守得住,我们的商路就有保障!兄弟们,把钱拿出来,大夏的军队需要支援!”
第三封战报送到应天府,那一夜,整个应天府的百姓围着布告栏,望着那幅画,望着那行字——
“大宁未破!战况惨烈,然大夏士兵誓死不退!”
老者热泪盈眶,年轻人握紧拳头,读书人掩卷痛哭,商贾们纷纷站出来,甚至有妇女直接跪地祈祷。
“大夏尚存,此心未死!”
那一夜,应天府无数百姓彻夜难眠。
不仅仅是应天府,整个帝国,都被这场战斗所震撼!
许多本就蠢蠢欲动的地方豪绅,看到这幅画后,毅然决定出资支援北疆!
许多还在观望的军阀与地方守将,看到画卷后,纷纷向朝廷上书:
“臣愿率军北上,护我大夏!”
甚至一些以往对国家漠不关心的百姓,如今也开始自发行动——
“我虽然不能上战场,但我可以织布、制甲、送粮!”
这一天,帝国上下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团结。
这种情绪,已经不只是封建臣民对皇帝的忠诚,而是更深层的东西——民族的觉醒!
这是大夏的国家认同第一次真正凝聚!
回到战场的柳若雨,看着城外依旧硝烟弥漫,忽然意识到,她的画,并不只是单纯的记录历史,而是在塑造历史!
战争可以毁灭一个国家,但战争也能让一个国家在烈火中重生。
她忽然想起,自己曾无数次在宫廷中描绘帝王的威严,在太平盛世里记录那些纸醉金迷的浮华。
可此刻,她终于明白——
“画的真正价值,不是美,而是真实。”
她轻轻看向刘鹭,微微一笑:“皇上,臣妾想留在这里,画完这场战争。”
刘鹭侧头看她,眸色深邃,轻轻点头。
“画吧,朕给你时间。”
“画出大夏的战士,画出我们的信仰。”
“让整个天下的人,都看见我们。”
战地画师·一幅画,震动天下!
大宁的战火依旧燃烧,炮火仍在咆哮,刘鹭的身影依旧矗立在战场之上,而柳若雨,她的画笔,正在为这场战争赋予不朽的灵魂。
她在大夏长大,学的是传统宫廷画风,工笔画、山水画,每一笔都蕴含着精致的线条与细腻的色彩,也曾在现代世界学习过西洋绘画,素描、透视、油彩、新闻速写……看过现代的战争记录,见过新闻摄影的震撼冲击,读过那些用影像记录历史的报纸与杂志。
此刻,柳若雨在大夏,站在最前线,她知道,必须画出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