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答题:从始皇开始 > 第203章 史记穰侯列传

第203章 史记穰侯列传

穰侯魏厓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芈氏。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厓;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而魏厓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为政。

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厓为秦相。仇液将行,其客宋公谓液曰:“秦不听公,楼缓必怨公。公不若谓楼缓曰‘请为公毋急秦’。秦王见赵请相魏厓之不急,且不听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楼子;事成,魏厓故德公矣。”于是仇液从之。而秦果免楼缓而魏厓相秦。

欲诛吕礼,礼出奔齐。昭王十四年,魏厓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厓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厓,乃封魏厓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昭王十九年,秦称西帝,齐称东帝。月余,吕礼来,而齐、秦各复归帝为王。魏厓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臣闻魏之长吏谓魏王曰:‘昔梁惠王伐赵,战胜三梁,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齐人攻卫,拔故国,杀子良;卫人不割,而故地复反。卫、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宋、中山数伐割地,而国随以亡。臣以为卫、赵可法,而宋、中山可为戒也。秦,贪戾之国也,而毋亲。蚕食魏氏,又尽晋国,战胜暴子,割八县,地未毕入,兵复出矣。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王必勿听也。今王背楚、赵而讲秦,楚、赵怒而去王,与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梁,则国求无亡不可得也。原王之必无讲也。王若欲讲,少割而有质;不然,必见欺。’此臣之所闻于魏也,原君之以是虑事也。周书曰‘惟命不于常’,此言幸之不可数也。夫战胜暴子,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也,又非计之工也,天幸为多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宅,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智者不然。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原君逮楚、赵之兵未至于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利,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于魏之先己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而君后择焉。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哉!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绛安邑。又为陶开两道,几尽故宋,卫必效单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原君熟虑之而无行危。”穰侯曰:“善。”乃罢梁围。

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穰侯益封。

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臣窃必之敝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之相与也,秦之深雠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于秦。此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楚,而后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筴也,必死,安能弊晋、楚?此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齐恐,不走秦,必走晋、楚。此三也。秦割齐以啖晋、楚,晋、楚案之以兵,秦反受敌。此四也。是晋、楚以秦谋齐,以齐谋秦也,何晋、楚之智而秦、齐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韩氏必无上党矣。取天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代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馀。

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他的祖先是楚国人,姓芈。秦武王去世后,没有儿子,便立他的弟弟为昭王。昭王的母亲原先称作芈八子,到昭王即位后,芈八子被尊称为宣太后。宣太后并非武王的亲生母亲,武王的母亲称作惠文后,在武王之前就已经去世了。宣太后有两个弟弟:她同母异父的大弟弟就是穰侯,姓魏,名冉;同父的弟弟叫芈戎,做了华阳君。而昭王的同母弟弟是高陵君、泾阳君。魏冉最有才能,从秦惠王、武王时就已经任职处理政事了。武王去世后,各位弟弟争着要继位,只有魏冉有能力拥立昭王。昭王即位后,任命魏冉为将军,守卫咸阳。他诛杀了季君的叛乱势力,把武王的王后驱逐到魏国,昭王那些心怀不善的兄弟也全都被消灭了,魏冉的声威震动了整个秦国。由于昭王年幼,宣太后便亲自治理国家,任用魏冉处理政务。

昭王七年,樗里子去世,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去做人质。赵国人楼缓来到秦国做丞相,这对赵国不利,于是赵国就派仇液前往秦国,请求让魏冉担任秦国丞相。仇液将要出发时,他的门客宋公对仇液说:“如果秦国不听从您的建议,楼缓必然会怨恨您。您不如对楼缓说‘请允许我为您设法让秦国不急于任用魏冉做丞相’。秦王见赵国请求任用魏冉并不急切,就可能不会听从您的话了。您说了却没办成这件事,楼缓会感激您;要是事情办成了,魏冉也会感激您的。”于是仇液听从了他的建议。而秦国果然免去了楼缓的丞相之位,任用魏冉做了丞相。

魏冉想要诛杀吕礼,吕礼逃亡到了齐国。昭王十四年,魏冉举荐白起,派他代替向寿领兵去攻打韩、魏两国,在伊阙打败了他们,斩杀敌军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国的将领公孙喜。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魏冉因病辞去丞相之位,秦国任用客卿寿烛做丞相。又过了一年,寿烛被免职,魏冉再次出任丞相,秦国把穰地封给魏冉,又加封陶邑,魏冉号称穰侯。

穰侯受封后的第四年,作为秦国将领去攻打魏国。魏国献出了河东纵横四百里的土地。魏冉又攻占了魏国的河内地区,夺取了大小六十多座城邑。昭王十九年,秦国称西帝,齐国称东帝。一个多月后,吕礼来到秦国,随后齐、秦两国各自又取消帝号,仍旧称王。魏冉再次出任秦国丞相,六年后被免职。免职两年后,又一次出任秦国丞相。四年后,他派白起攻占了楚国的郢都,秦国设置了南郡。于是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由穰侯举荐任用的,两人关系很好。当时,穰侯的财富,比王室还要多。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担任相国,领兵攻打魏国,赶走了芒卯,进入北宅,接着包围了大梁。魏国的大夫须贾劝说穰侯道:“我听说魏国的高官对魏王说:‘从前梁惠王攻打赵国,战胜了三梁,攻克了邯郸;赵国没有割让土地,邯郸最终还是归还了赵国。齐国人攻打卫国,攻克了卫国的旧都,杀死了子良;卫国没有割让土地,旧地最终还是收复了。卫国、赵国之所以能使国家保全、军队强劲而土地不被诸侯兼并,是因为它们能够忍受艰难而看重割让土地这件事。宋国、中山国多次被攻伐而割让土地,国家随后也就灭亡了。我认为卫国、赵国的做法值得效法,宋国、中山国的下场则应当引以为戒。秦国,是个贪婪暴虐的国家,没有亲情可言。它蚕食魏国,又侵吞了晋国的土地,战胜暴鸢后,魏国割让了八县,土地还没完全交割,秦国军队又出动了。秦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又赶走了芒卯,进入北宅,这并不是真的敢进攻大梁,而是要威逼大王以便索取更多的土地。大王一定不要听从它。现在大王背弃楚国、赵国而与秦国讲和,楚国、赵国恼怒之下抛弃大王,和大王争着去讨好秦国,秦国必然会接纳它们。秦国裹挟着楚国、赵国的军队再来攻打大梁,那么魏国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了。希望大王一定不要讲和。大王如果想要讲和,少割让些土地并且要有秦国的人质;不然的话,必然会被欺骗。’这是我在魏国听到的情况,希望您能依据这些来考虑事情。《周书》上说‘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是说幸运不会多次降临。战胜暴鸢后,魏国割让八县,这不是因为秦军战斗力强,也不是谋略高明,靠的大多是上天赐予的幸运罢了。现在又赶走芒卯,进入北宅,来攻打大梁,把上天赐予的幸运当作常态。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我听说魏国召集了全国上百个县中所有能作战的精锐士卒来守卫大梁,我认为数量不会少于三十万。用三十万人守卫大梁这样七仞高的城墙,我认为就是商汤、周武王复生,也不容易攻克。轻易地背离楚国、赵国的军队,去攀登七仞高的城墙,与三十万的军队作战,还想着一定要攻克它,我认为从开天辟地一直到现在,都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攻打却不能攻克,秦军必然疲惫不堪,陶邑也必然会丢失,那样以前的功劳就都白费了。现在魏国正处于犹疑之中,可以趁此机会让它少割让些土地来收服它。希望您趁楚国、赵国的军队还没赶到大梁,赶快用少割让土地的办法收服魏国。魏国正处于犹疑之时,觉得少割让土地是有利的,必然会愿意,这样您就能够得到您想要的了。楚国、赵国恼怒魏国比它们先与秦国讲和,必然争着来讨好秦国,合纵联盟就会因此瓦解,然后您再慢慢选择有利的策略。况且您想得到土地难道一定要依靠武力吗!割取了晋国土地,秦军不用进攻,魏国必然会献出绛和安邑。又为陶邑开辟两条通道,几乎尽占原来宋国的土地,卫国必然会献出单父。秦军可以完好无损,而您又能控制局势,有什么要求不能实现,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而不要冒险行事。”穰侯说:“好。”于是解除了对大梁的包围。

第二年,魏国背弃秦国,与齐国合纵相亲。秦国派穰侯攻打魏国,斩杀魏军四万人,赶跑了魏将暴鸢,夺取了魏国的三个县。穰侯的封地又增加了。

又过了一年,穰侯和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韩、魏三国,在华阳城下打败了芒卯,斩杀敌军十万人,夺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接着又把观津还给赵国,给赵国增派兵力,让赵国去攻打齐国。齐襄王很害怕,派苏代暗中给穰侯送去一封信说:“我听往来各国的人说‘秦国将要增派四万甲士给赵国去攻打齐国’,我私下里一定要对我们国君说‘秦王英明而善于谋划,穰侯聪慧而精通政事,一定不会增派四万甲士给赵国去攻打齐国’。这是为什么呢?三晋各国相互联合,是秦国的大敌。它们百次相互背叛,百次相互欺骗,都不算不守信义,不算没有德行。现在打败齐国来壮大赵国。赵国,是秦国的大敌,这对秦国是不利的。这是其一。秦国的谋士们肯定会说‘打败齐国,削弱三晋和楚国,然后就能控制三晋和楚国的局势’。齐国,是个疲弱的国家,用天下各国的力量去攻打它,就如同用千钧之力的强弩去冲开破口的痈疽一样,齐国必然灭亡,怎么能削弱三晋和楚国呢?这是其二。秦国出兵少了,三晋和楚国就不会相信秦国;出兵多了,三晋和楚国就会被秦国控制。齐国害怕了,不投靠秦国,必然会投靠三晋和楚国。这是其三。秦国割让齐国的土地去引诱三晋和楚国,三晋和楚国就会控制秦国,秦国反而会受到敌人的攻击。这是其四。这样的话,三晋和楚国是利用秦国来算计齐国,又利用齐国来算计秦国,为什么三晋和楚国这么聪明而秦国、齐国这么愚蠢呢?这是其五。所以得到安邑并且好好地对待它,也就一定不会有祸患了。秦国拥有安邑,韩国必然就没有上党了。夺取天下的枢纽之地,和出兵而担心它回不来,哪一个更有利呢?所以我说秦王英明而善于谋划,穰侯聪慧而精通政事,一定不会增派四万甲士给赵国去攻打齐国了。”于是穰侯没有出兵,领兵回国了。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建议任用客卿灶,想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地,来扩大自己的陶邑封地。这时魏国人范雎自称张禄先生,指责穰侯越过三晋去攻打齐国的做法,趁这个时机用巧妙的说辞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任用范雎。范雎说宣太后独断专行,穰侯在诸侯中擅用权力,泾阳君、高陵君等人过于奢侈,财富比王室还多。于是秦昭王醒悟过来,就免去了穰侯的相国之位,命令泾阳君等人都离开函谷关,回到各自的封地去。穰侯离开函谷关时,辎重车辆有一千多辆。

穰侯最后死在陶邑,就葬在了那里。秦国后来又收回陶邑设置为郡。

太史公说:穰侯,是昭王的亲舅舅。而秦国之所以能向东扩大领土,削弱诸侯,曾经在天下称帝,天下诸侯都向西朝拜,这都是穰侯的功劳啊。等到他尊贵到了极点,富足超过了限度,一个人进言劝说,就使他权势被削夺,自身被折辱,最终因为忧愁而死去,更何况那些寄居在异国他乡的臣子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娘子别怕,夫君助你成神塞仙志双子海图:霸者航路湖畔诗人穿越三国开局获得五神将铁血都督周公瑾市云楼阁边城崛起陆子的王朝逆袭之旅锦绣芳草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