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还以为,宋坤推荐的人,应该是在咸阳附近。
没想到,竟然跑到楚地沛县那么遥远?
“宋兄到底是如何知晓有萧何这人的?”
嬴政心存疑惑,不过他没有当面问出来,至于宋坤,他也懒得解释。
“以疏间亲,宋有伊戾之祸;以邪败正,楚有郤宛之诛。”
“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不用我说,政哥你肯定是知道的。”
嬴政点点头。
宋坤继续说道:“还有,你提出来的付费徭役政策,确实不错,但要有个度。”
“你要心里有数,别到时候一堆黎民辛辛苦苦为朝廷劳作那么久,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奖赏,怕是会引起祸端。”
宋坤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嬴政。
目前付费打工的政策,只有在秦国实施,还没有推广到其他郡。
如果一直拖着,六国遗民势必会有异样想法,不患穷而患不均。
那么问题来了,秦朝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的爵位,哪怕只有一级,也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如果是钱财的话,那就非常好办,可这是地啊。
前面说过,一级公士可以获得1.5顷良田和1.5个良宅。
如今秦朝已招募了七十万名劳工,从颁布政策至今,已过去了二年半载。
还有两年,朝廷就要兑现承诺了。
可是,哪里有那么多地皮呢?
荒地有许多,还要开垦,黎民也不一定愿意去住。
只能往周边郡去迁移,目前来看,暂时不会与六国遗民有冲突。
可将来呢?
嬴政是打算将这个国策持久的运行下去,并且推广至整个秦地。
他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宋兄说的是,目前看来,地并不够分。”
“那就打出去啊!”
“???”
“无田可种,那就去外面抢!”宋坤呵呵笑道,“人有数,而地无尽也。无论是往西,还是往南,天下之大,尽可取之!”
嬴政怔住,宋兄这个想法,与他不谋而合呀,只是现在还没到时候。
他很早之前就有计划,南部百越,虽是蛮夷,但地域广袤,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实他最想问的是,宋兄是如何在国内奖赏的。
宋坤抿了口酒说道:“我勍朝与秦朝不同,不需要招募劳工,因为国民自发积极参与。”
一个新兴王朝,一个老牌王朝,民众思想都不一样。
“再说了,北疆地广人稀,也不需要建立什么公共设施。”
“说起公共设施,政哥,我有个建议。”
“你可以将某些不太重要的工程,外包给大商人去做。”
嬴政皱眉:“这不太好吧?万一他们偷工减料,怎么办?”
“很简单,全程派人监督啊,为了防止被收买,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人监察,且时间不定。”
嬴政摇摇头说:“工为国计,岂非儿戏?商人逐利,此计不妥。”
他拒绝了这个建议,觉得有点不靠谱,宋坤也没有坚持,只是随口一说罢了。
......
又简单的喝了几口酒,嬴政从包里掏出一个竹简。
“宋兄,这是我近些日子想出来的,关于激励农桑的政策。”
宋坤接过,简单的扫了眼。
里面有许多政策,非常有划时代的建设性。
比如说,嬴政立法,种地好的农人,可以获得爵位奖励。
虽然在过去,商鞅变法中也有规定,交粮数量多可获得一爵。
但是,这只是地主豪绅的福利,与平民无关,而且,此法更是加重了豪绅剥削农人。
嬴政此次提出来的,先是全国各郡登记各乡里黎民拥有的田地面积,以此为准,待到秋收时候,哪家哪户的亩产高,即可奖励一级爵位。
这是实名制的,并且会安排秦吏去现场认证。
不是说你的田地面积大,就一定亩产高,可以有效的杜绝豪绅剥削农人的行为。
亩产数据也做不得假,嬴政不傻,他会对比往年,如果实在夸张的话,比如说上一年才亩产100斤,今年猛然飙升到500斤!
那么,朝廷就会请那个农人入京,询问一番良策,再在皇帝的眼皮底下耕作。
如若相差巨大,非但没有奖赏,还会收到严厉的惩罚。
这么严格的验证方式,试问天底下有谁敢作弊?
除了奖励耕种之外,还有继续减少农业税,提高商税的提案,增加黎民耕种的积极性。
若是黎民因为贫困难以为生,一个个放弃了农耕而去从事牟利的商业,追求投机取巧的牟利,岂不是舍本逐末?
秦朝和勍朝的国情不一样,人家北方本是游牧民族,如今还处在大力推广农业的阶段,作为过渡,大力发展商业是情有可原的。
即便如此,嬴政依旧参考了夏勍的税率,将商业税与之齐平,提升至二十取一的税率。
重农抑商、禁绝浮华、劝课耕织,是国之根本。
......
前面提过,嬴政之所以还没有发兵海外,是因为他在筹备。
商鞅变法后,提出军功爵制,确实成为了强国之基。
但如今,天下归一,中原大地俱为秦土,原本的政策,在和平时代不适合了。
前段时间,韩非找到嬴政谈话,特别指出秦军的某些制度非常不好。
比如说,每一名秦卒入伍之后,军服自己做,军粮自己买,还没有俸禄,纯粹是为爱发电。
如果在打仗的时候争得爵位,巨额投资自然不亏。
可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个晋升的命,他们就是炮灰。
一家人供养男子去打仗,结果到头来啥都没有,仅仅只有朝廷的抚恤金,可谓是输得倾家荡产。
而且,秦卒们没有钱用,他们侵占一城后,势必要抢劫,要杀人,才能从中获利,这是很难制止的恶劣行为。
却与尉缭子提出来的“王之仁师”概念,背道而驰。
嬴政耐心吸取韩非的意见,他决心要改变!
过去他是没得选,现在他想做个好皇帝。
从今以后,军粮、军服,全部由秦朝廷免费供给,并且,发放每名秦卒每月五十钱的俸禄。
而这一切良策的实行,要建立在朝廷粮草充足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