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徐辉祖有本奏!”徐辉祖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打破了早朝的宁静。
“准!”朱允炆微微点头,示意徐辉祖可以开始奏报。
徐辉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自提出京营改革以来,臣等日夜兼程,不辞辛劳,已然完成所有改革事宜。
臣与礼部商议,定于本月旬日,举行盛大的校阅仪式,请陛下亲自检阅京营将士,以彰显陛下对军务的关心与重视。”
朱允炆听后,眉头微挑,露出满意之色。他深知京营改革的重要性,这关乎到大明王朝的未来安危。
他点了点头,说道:“可,着在京四品以上官员、留京诸王、诸国使臣一同校阅,以彰显我大明国威!”
众臣听后,纷纷点头称是,表示遵命。
徐辉祖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得到了陛下的认可。
此时,杨士奇走上前来,恭敬地奏道:“臣,杨士奇有本奏!”
“准!”朱允炆看向杨士奇,示意他可以说出奏报的内容。
杨士奇深吸一口气,说道:
“臣奉命协理京营,自任命以来,臣尽心竭力,培训参军三百余,已然成效显着。
臣恳请陛下校阅,以检验臣的成果。”
朱允炆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他知道杨士奇在京营改革中付出了很多努力,这次校阅也是对他的一次考验。
他点了点头,说道:“可,着六部堂官诸臣随朕校阅,共同见证你的成果。”
杨士奇听后,心中激动不已,连忙叩首谢恩。他知道这是自己的一次机会,也是自己的一次荣耀。
就在此时,礼部尚书陈迪也走上前来,他神色肃然,声音洪亮地说道:
“陛下,如今太祖皇帝已然崩世月余,举国上下仍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
然而,热孝已过,新朝初立,万事待兴,我们不能再一味沉浸于悲痛之中,而应该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
新朝初立,百废待兴,民生凋敝,百业待举。
陛下作为一国之君,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您应该遵循古礼,适时除孝,恢复生产,以显示万象更始之意。
这不仅是对太祖皇帝的最好纪念,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负责任之举。
陛下应该尽快组织官员,制定恢复生产的计划,鼓励农民耕田,商人贸易,工匠制造,以恢复国家经济的繁荣。
同时,陛下也应该注重民生改善,减轻百姓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百姓感受到新朝的温暖和希望。
当然,恢复生产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毅力。
陛下应该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推进各项改革和发展措施,使国家逐步走向繁荣昌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彰显万象更始之意,让太祖皇帝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总之,陛下作为一国之君,应该以身作则,遵循古礼,除孝恢复生产,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朝。”
朱允炆听后,沉默片刻。他知道陈迪所言非虚,太祖皇帝的去世确实让整个大明王朝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然而,新朝初立,他必须振作起来,带领大明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他点了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