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穿越东汉:少帝的未卜棋局 > 第18章 铁腕改革

第18章 铁腕改革

洛阳皇宫的朝会大殿内,气氛凝重而紧张。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上,却无法驱散空气中弥漫的压抑感。大殿中央,皇帝刘辨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坚定而锐利,他身旁站立着几位心腹大臣,包括改革派的领袖王允和陈琳。

大殿两侧,则是密密麻麻的士大夫阶层,他们身着华丽的官服,面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显然对即将发生的辩论心存忧虑;有的则面带冷笑,似乎对改革派的提议不屑一顾。

辩论开始

刘辨清了清嗓子,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诸位爱卿,朕今日召集尔等前来,乃是为了商讨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税改。朕深知,当前帝国的赋税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导致百姓负担沉重,民生凋敝。因此,朕决定实施税改,以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国家繁荣。”

话音刚落,大殿内便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刘辨的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朕已命王允大人和陈琳大人草拟了税改方案,现将方案公布于众,以供讨论。”

王允上前一步,恭敬地呈上了税改方案的奏折。刘辨接过奏折,扫了一眼,然后将其递给身旁的太监,让他朗读给众人听。

太监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详细阐述了税改方案的内容:降低田赋税率,减轻农民负担;改革商税,打击走私和逃税行为;设立公平税局,统一税收征管,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太监刚念完奏折,大殿内便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一位士大夫站了出来,正是弘农杨氏的代表人物杨彪。他面色阴沉,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此税改方案实难推行。田赋为国家之血脉,一旦降低税率,国库将难以为继,如何支撑庞大的军费和官僚体系?此非为国之道,实为亡国之策啊!”

杨彪的话语一出,大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知道,弘农杨氏作为东汉时期的名门望族,其影响力不可小觑。杨彪的反对,无疑给税改方案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弘农杨氏的强烈反对,改革派的领袖王允毫不退缩。他站了出来,声音铿锵有力地说道:“杨大人此言差矣。田赋虽为国家之血脉,但并不意味着必须维持高昂的税率。百姓乃国家之根本,若百姓负担沉重,民不聊生,国家又怎能长治久安?降低田赋税率,虽短期内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但长远来看,却能激发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王允的话音刚落,陈琳也站了出来,补充道:“至于商税改革,更是势在必行。当前商税征管混乱,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改革商税,设立公平税局,统一税收征管,不仅能打击走私和逃税行为,还能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此外,改革商税还能促进商业繁荣,带动经济发展。”

听着改革派的反驳,杨彪的内心陷入了激烈的挣扎。他深知,税改方案对于国家和百姓来说无疑是有益的,但这也意味着要牺牲一部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作为弘农杨氏的代表人物,他不仅要考虑国家的利益,还要考虑家族的荣耀和利益。

他低下头,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家族历代先祖的英容笑貌。他们为了家族的荣耀和利益,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如今,自己却要成为那个背叛家族利益的人吗?

然而,当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时,他的内心又涌起了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深知,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和百姓谋福利。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杨彪终于做出了决定。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刘辨,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陛下,臣虽为弘农杨氏之人,但更知为国为民之道。税改方案虽触动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但若能为国为民带来福祉,臣愿以身试法,全力支持税改!”

随着杨彪的表态,大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刘辨端坐在龙椅上,目光锐利地观察着双方的交锋。他深知,这场辩论不仅关乎税制的改革,更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在双方辩论得难解难分之际,刘辨突然站了起来,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爱卿,朕已听取了你们的意见。朕深知,改革税制必将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引发一些争议和反对。然而,朕更清楚的是,改革税制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福祉。因此,朕决定实施税改方案!”

刘辨的话音刚落,大殿内便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改革派士大夫欢呼雀跃,激动不已;而保守派士大夫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公然违抗皇帝的旨意。

在一个阴云低垂的清晨,太庙前的广场上,刘辨身着华丽繁复的祭服,站在高耸的祭坛前,准备向先祖表达敬意。然而,空气中弥漫的不仅仅是对先祖的敬畏,还有一股难以名状的紧张感。

随着鼓声响起,刘辨缓缓步入太庙,每一步都显得庄重而沉重。然而,在他即将跪拜的瞬间,一股冷冽的杀气突然弥漫开来。一名身着夜行衣的刺客,如同幽灵般从人群中跃出,手持闪烁着寒光的利刃,直取刘辨的要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乞丐也有风花雪月时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三国刘修传李峰的回忆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殷红雪白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残唐桃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