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清晨,李铭站在青州城头,望着城外繁忙的景象。自从他接管青州以来,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人,新建的粮仓已经完工了。"管事前来报告。这些粮仓是李铭按照现代储粮技术设计的,不仅能有效防潮防虫,还便于统一管理。
"很好,立即组织人手开始储粮。"李铭说道,"记住要按照我说的方法分类存放,保证粮食能长期保存。"
这时,一名心腹匆匆赶来:"大人,各县的农田改良已经有了初步成效。采用您教的新方法,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增加了近三成!"
李铭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些农业改良技术都是他根据现代农业知识改编的,比如轮作制度、水利灌溉改良等。
"老百姓怎么说?"李铭问道。
"都说这是上天保佑,还有人说是大人您的福德感召。"心腹笑着回答。
李铭点点头:"去告诉各县令,要把这些方法详细记录下来,明年要在更多地方推广。"
走在城中,处处可见井然有序的景象。街道整洁,商贾云集,百姓安居乐业。这正是李铭想要的局面。
"大人,新设的义学已经开始授课了。"教育署的官员前来汇报。这些义学是李铭仿照现代教育体系设立的,既教授传统经典,又传授实用技能。
"要特别注意那些贫苦人家的孩子,"李铭叮嘱道,"免除他们的一切费用,还要提供食宿。"
中午时分,李铭来到新建的医馆。这里采用了他改良的医疗制度,既保留传统医术的精华,又加入了一些现代卫生理念。
"记住,"他对医者们说,"治病救人是第一要务。对贫苦百姓,一律免费医治。"
这时,一名官员匆匆而来:"大人,徐州那边送来消息,说他们也想效仿我们的医馆制度。"
"可以,"李铭思考片刻,"派几个熟悉制度的医者过去帮忙。记住,要从当地百姓最急需的地方开始。"
下午,李铭召开民生会议。这是他创立的新制度,定期听取各级官员对民生问题的汇报。
"关于水利工程,"一位县令站起来说,"按照大人的方法,我们已经完成了三条主要渠道的疏浚,明显改善了灌溉条件。"
李铭点头:"很好。下一步要关注支渠的建设,要让每个村子都能用上水。"
"大人,"另一位官员报告,"新建的作坊已经开始生产,不少百姓在那里找到了活计。"
这些作坊是李铭根据现代工业理念设立的,既能生产军需物资,又能解决百姓就业问题。
"要注意安全,"李铭强调,"工人的待遇一定要保障好。另外,要把技艺教给更多人。"
会议结束后,李铭来到一处平民聚居区。这里原本是贫民窟,现在已经改建成了整齐的民居。
"大人,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已经给每家每户都通了水渠,建了厕所。"工程总管汇报道。
李铭满意地点头。这些都是他根据现代卫生理念推行的改革,虽然投入不小,但对预防疾病、改善民生有重要作用。
"继续推广,"李铭说,"要让所有百姓都住上干净的房子。"
傍晚,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徐州有个县令效仿青州的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百姓交口称赞。
"这就对了,"李铭对心腹说,"治理之道,要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