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实际上很难想象“住”的问题在古代有多么严重,尤其是对游牧民族来说。
有巢氏,简称“有巢“或”巢”,号“大巢氏” ,位列五氏之首 ,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
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 ,建立古巢国。
有巢氏出生在安徽省巢湖流域,后迁徙至山西省石楼山一带。
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 ,有巢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创了巢居文明。
一个“第一人文始祖”的称号就足以说明“住”对于古人的意义。
毫不客气地说,人类聚居就是形成文明的基础。
而建造房屋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很显然西域游牧民族之所以被称为“野人”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进入定居阶段。
如果黄巢能够解决西域人民住的问题,则可以有效推进西域文明的发展,也能够极大地巩固汉族在西域的统治。
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西域人民住的问题呢?
其中很核心的问题就一个:定居!
因为只有定居才能建造房屋,建立据点,形成政权,建立稳固统治。
那么怎么才能让西域人民定居下来呢?
这其实还是一个经济问题。
其实看看中原人民就知道怎么形成定居了,答案只有一个——农耕!
而且你们会发现,在后世新疆、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已经不再游牧了,而实现了定居。
为什么呢?
很简单,畜牧业发展成了养殖业,农业经济以棉花种植为主。
也就是说,只要西域地区的经济模式稳定了,那么实现定居也就成为了可能。
那怎么稳定西域地区的经济模式呢?
一、让大部分人去种小麦、种棉花;
二、让一部分人去种苜蓿,减少游牧的频率和范围;
三、让小部分人去参与商业,依靠丝绸之路来盘活经济。
看!其实即使在9世纪照样有办法让西域人民老老实实做顺民,关键就在于你得让人家能够安安稳稳地吃饭,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解决了住的问题,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行”!
中原王朝之所以对西域的统治总是断断续续,失而复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天高路远,通讯不便。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中原王朝的行政力量很难深入到西域腹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原王朝普遍采取了屯田的政策。
但是这种问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那就是一旦中原王朝的实力衰弱,西域少数民族很容易就掐断道路,把深陷西域腹地的中原王朝统治力量吃干抹净。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唐的安西军。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导致安史之乱爆发。
为了平定叛乱,唐朝政府紧急调遣数万安西军精锐前往中原。
这一调动使得原本驻守西域的安西军兵力大减,只剩下数千人戍守西域。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吐蕃军趁机攻占了河西凉、甘等州,切断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系,导致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成为孤悬海外之地。
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吐蕃大军攻陷北庭都护府,李元忠及手下7000余名将士尽皆战死,北庭都护府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