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 > 第213章 黄巢称帝

第213章 黄巢称帝

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已经无法养活大量的人口了。

以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将成为未来的农业发展的主流。

所以想要发展农业首先发展水利。

好在这个时代中国的自然环境破坏的还不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还能够通航船只,水也没有浑浊。

即使是后世的黄土高原,现在也有大片的森林。

所以在这个时代发展水利还是相对容易的。

从大禹治水算起来,我华夏先民发展水利工程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华夏是真不缺发展水利的人才和技术储备。

华夏一直缺的不过是组织水利工程建设的国家力量罢了。

而黄巢的政权最大的优势恰恰就是组织能力。

黄巢的政权是从组织性最强的工业生产起家的,所以黄巢的官员梯队里排满了擅长组织工程和生产的建设型人才。

其中唐朝大臣、水利专家,医学家孟诜之曾孙孟府。

孟府是孟简的儿子,德州平昌县(今山东省临邑县)人。

唐朝时期,长江自镇江以下江宽水深,风大浪高,粮航行承受极大风险,以致粮船大多由南运河至润洲(今镇江)过江至对岸六圩入北运河北上。

但由于奔牛以上河段地势高昂,一遇枯水,航船堵塞,交通极为不便。

孟简到任后,了解到这一情况,作了实地考察,同时了解到由于武进西北无通江大河,加上地势高昂,灌溉困难,农业作物收获无保障,农民苦不堪言。

元和八年(813年),孟简征集常州郡内及附近的民工15万人,对北自河庄(今孟河城)附近长江岸起,南至奔牛附近万缘桥京杭大运河岸一线中间的旧河道进行贯通拓浚。

工程期间,孟简亲赴河岸监察。

河成,长四十一里,滚滚江水从此直达南注,入大运河,河水灌溉了四千余顷土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农民温饱有了保障。

同时,漕粮船只亦可经由此入江,沿扬中大沙洲内侧夹江西航至润州附近过江入北运河,分流了漕运。

后人为纪念孟简的功绩,因而把新开通的河道称为“孟河”,千百年来一直沿用。

而孟府则于828年就加入了金龙学院,成为了学院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水利。

黄巢主政河南道期间,他主持了沟通南北水系,连通东海渤海的胶莱运河。

这条运河是南北双流、河海相连的海道。

南胶莱河自今日潍坊高密市和青岛平度市交界处的姚家村以东丰收沟口为分水岭。

先东而东南后南,至胶州市前店口注入大沽河,再沿大沽河注入胶州湾入海,全长约30千米;

北胶莱河则自丰收沟向西而西北后北,至莱州市海仓口注入莱州湾入海,全长约100千米。

这条运河的修通使得大运河山东段的水道无需绕道洛阳,可以直接由海入河,直通长安。

胶莱运河挖通之后,孟府又提出把元明两代才开通的通惠河和会通河开凿出来。

会通河北起临清(须城),南至东平路须城县的安山,全长二百五十多里,把河北三镇和河南道联系了起来。

通惠河位于今北京市东部和朝阳区。

它起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崇文门)外向东,在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流经通州高丽庄入潞河(北运河)。

把大运河延伸到了北方地区的战略中心幽州,可以使得中国对北方地区的控制得到了大大加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三国军神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