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策略让古锦岩联想起南城防线的低洼处,那些易于藏匿的地方若加以巧妙布防,完全可以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防线。
她思索着,若将“地网阵”与“云龙阵”结合运用,在林间布设多个哨位,再以轻骑游走,敌军即使再谨慎,也难以逃脱她的布防。
这些想法不断在她脑海中推演,她不由得将书中的每一句话细细斟酌,反复思考其中的用兵之道。
古锦岩继续深入翻阅,又看到一篇关于“无锋阵”的布置方式。
这一阵法以防守为主,强调层层递进的稳固防御。书中提到:“布阵如刀,不见锋刃,然内藏杀机。
每五十步为一层防线,布置铁蒺藜与陷马坑,骑兵与弓箭手交错守护,步步为营。”她仔细琢磨着这些描述,将其与南城的地形一一对照。
若能在南城低洼处设下几层防线,并在林间埋伏弓手,一旦敌军接近,便可立刻发起反击,将其困于阵中,进退两难。
她心中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若敌军自南城潜入,便以“云龙阵”布防,诱敌深入;
若敌军集结攻势,则以“地网阵”与“无锋阵”相结合,布下层层陷阱,将敌军逐步逼入困境。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兵力的调动,她都在心中反复演练。
古锦岩的目光逐渐从书卷上移开,转而落在她亲手绘制的南城地图上。
她的心中隐隐浮现一个想法:单靠这些文字远远不够,她需要更具象的模拟。
于是她在营帐中找来一张粗纸,铺展开来,用笔墨绘制出南城防线的简易地图,按照她的观察标注出每一处地形特征。
她在地图上用细线圈起每一处防守薄弱点,将士兵分布的稀疏处也一并记下,并仔细描绘了树林、低洼地带、隐秘通路等每一个细节。
她凝神注视着地图,心中开始模拟不同战局的变化。
她想着,若自己是敌军将领,会如何布局才能达到奇袭之效?
每思及一个策略,她便用笔在纸上描绘出敌军的潜行路线,并设想我方防御的应对措施。
渐渐地,她发现,若不调整南城防线的巡逻路线,敌军极可能绕过巡逻队,在夜幕掩护下潜入营地,而我方防线却难以及时察觉。
几日下来,古锦岩将这些战局设想、漏洞补救措施逐一记录,反复推演。
她在夜深人静之际,用心斟酌着每一种可能的突袭方式,仔细分析敌军的动向及我军的应对之策。她想起书中所言:“敌若暗,我自明;敌若远,我当近。”
于是她在纸上画出几种巡逻策略,试图通过合理分布巡逻路线来填补防线漏洞。
为了确保这些想法符合实际,她甚至借机向老兵们请教,了解在真实战斗中如何分配兵力与防线。
一日,她遇到一位老兵正独自清点武器。
她上前抱拳行礼,语气谦和地问道:“大哥,若在防守中遇到敌军突袭,如何应对才能最快集结兵力?”
老兵抬眼看了她一眼,沉默片刻,低声答道:“最紧要的,便是保证每一步皆有防备。
若敌军进逼,巡逻不密,便是为敌人送上薄弱之点。巡逻分布需有层次,关键处更需密布兵力,方可预防奇袭。”
古锦岩将老兵的话铭记在心,回到营帐后,再度梳理自己的推演。
她在地图上细细描摹,强化了几处巡逻薄弱的地段,设想在夜间增派士兵,进行不间断的巡逻。
同时,她尝试在低洼区域布置预警哨位,形成一道层层递进的防线。
她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完整的防守图景,所有士兵在防线内井然有序,能将任何突袭之敌一网打尽。
又是一个深夜,古锦岩坐在微弱的烛光下,细细描绘地图,勾勒出改良后的防御布局。
她将每一处薄弱点标注出,并在心中默默演练敌军进攻时的各类应对方案。
随着不断的模拟,她心中逐渐生出信心,只要这个布防方案能够实施,南城防线的防守将变得固若金汤。
如此反复研究之下,古锦岩渐渐悟出,兵法之道不在繁杂的言辞,而在于简而有效。
若真要让防线稳固无懈,必须将这些布防之道融会贯通,做到一目了然,方能在战事突起之时应对如流。
翌日清晨,古锦岩整理了所有的模拟战局和布防策略,将思索一夜的成果一一写入笔记。
她的手轻轻抚摸过纸面,心中默默告诫自己:虽然无人认可,但她终将用行动证明,所谓的“纸上谈兵”亦能成就真实的战局。
古锦岩在军营中一日日行走,静静地观察着不同兵种的训练与协作。
清晨时分,天色微明,她便站在演武场边缘,注视着骑兵在晨曦中策马奔驰。
马蹄踏破薄雾,气势如虹,尘土飞扬中,骑兵们双腿稳固地夹住马腹,手中的长矛在行进中保持着稳稳的姿态。
她目不转睛地望着,默默记录下骑兵的战术特点——速度之快,出其不意,若在平地或空旷之处突袭,势如破竹,无坚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