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闻言,缓缓抬起头,与陈兵四目相对。
片刻后,他似乎看到了陈兵眼中那抹真诚与坚定,脸上的神情也柔和了几分。
但依然不动声色地问道:“既然你说要办妥,那要是材料不够呢?天黑了,百姓们能等得了吗?”
陈兵没有回避,坚定地回应:“天黑了就点灯,材料不够就去树林里砍。
您尽管出主意,带着我们一起干,我们这些士兵会尽全力跟上您的步伐,绝不拖后腿。”
李福沉默了片刻,最后终于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点了点头。
重重地拍了拍陈兵的肩膀:“行,那我就信你一回。
说干就干,咱们必须让第一批人有个落脚的地方!”
陈兵心头一松,感激地朝李福点了点头。
清晨,陈兵带领几名力气大的士兵出发去附近的树林。
他们手持斧头和锯子,来到一片废弃的树丛中,树木虽老但结实,正适合用来搭建支架。
陈兵挥起斧头,手起斧落,粗大的树干发出沉闷的声音。
周围的士兵也纷纷加入,力气大的年轻士兵高声喊着号子,挥汗如雨地砍伐着树木。
砍伐下的木材被整齐地摆放在一旁,陈兵检查后点了点头,对士兵们说:“够了!
我们运回去,开始搭建。”
一队人一人扛一根木头,踏着满地的树叶往回走,尽管木材沉重,但他们步伐坚定,毫无怨言。
回到废墟处,陈兵将木材卸下,一旁的工匠李福已经在等待。
他是一位年长的工匠,留着花白的胡须,神情专注地查看每根木头的长度和粗细。
然后开始简单地设计搭建方案。
李福用手中的木棍在地上画出草图,向陈兵解释:“这些木桩埋得越深越牢靠,搭起的居所才能经得住风雨。”
陈兵仔细地看着李福的手势,点头领会后立刻召集士兵和百姓,“听好了!
大家分成三队,一队负责挖坑埋木桩,另一队用绳索将木框固定,第三队则把清理好的石头垒成围墙!”
周围的百姓也踊跃加入,其中有几名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地跟随士兵一起行动。
年长的百姓们则负责在边上协助工匠处理其他细节,如筛选木材、递送工具等。
工匠李福开始指挥人们将木桩竖立起来。
士兵们和年轻人一起,将粗大的木桩立在地上。
陈兵一边检查深度,一边大声喊道:“大家用力,把木桩扎实埋入土中!这可是要撑住风雨的支架!”
士兵们一起使劲,将木桩深深嵌入土中,然后用粗绳在四周捆绑加固,确保木桩之间的连接牢固。
一位年轻的士兵看到木桩倾斜,立刻用力扶正,挥汗如雨地将绳索拉紧。
陈兵站在一旁,不时给出指示:“这边再加一根支撑!别让木头松动了。”
看着木框渐渐成型,围观的百姓们眼中透出几分欣慰和希望。
几位老人抹去眼角的泪水,连声感谢士兵和工匠们的辛劳。
木框架稳固后,百姓们将从敌军营地缴获的帐篷布小心翼翼地铺盖在上面。
李福带着几个士兵将布料逐层盖好,每一块布的四角用石块压实,防止被风吹起。
几位妇女拿着石块在旁协助,用自己的手帕擦去布料上的尘土,确保布料干净整洁。
“这布能挡风,但要小心别被撕破!”
李福一边仔细检查一边嘱咐,“这样搭建能撑一段时间,日后等到更好的材料,我们再修补。”
一位年轻母亲抱着孩子走近,用手轻抚布料,微微一笑。
孩子对着新搭建的帐篷好奇地伸手触摸,妇人笑着说:“总算有个挡风的地方了,不用露宿街头了。”
士兵和百姓们齐心协力,开始清理居所周围的废墟,尤其是那些碎砖和断瓦,以免造成障碍。
一些老人和妇女也加入其中,用简单的工具把散落的石块和砖头一一搬到一旁,再堆成简易的防护墙。
一个孩童用小手捡起一块石头,笨拙地放在墙角。
李福走到他身边,摸了摸他的头,笑着夸赞:“干得好,小伙子,长大了准是个能干的汉子!”
陈兵带领士兵们帮助百姓加固防护墙,边堆砌边嘱咐:“墙一定要堆高些,虽然简陋,但能起些保护作用。
等未来有更好的材料,这里会建得更牢固。”
百姓们听后,纷纷加快手上的动作。
随着搭建工作的推进,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众人已然筋疲力尽。
工匠李福坐在地上喘息,抹去额头的汗水,叹了口气:“材料有限,做得还不够好啊……”
古锦岩走上前,拍了拍李福的肩膀,微笑道:“李大叔,已经很不错了。
这是大家共同的心血,百姓们能有容身之所,已经足够温暖。”
百姓们听到她的话,纷纷点头,士气再度高涨。
几位年轻人咬紧牙关,继续将剩余的木桩和布料搬到搭建好的居所中,为明日的修补工作做准备。
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看着眼前的居所。
泪眼朦胧地对古锦岩行礼:“大人,多谢您……我们终于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了。”
古锦岩微笑着点头,坚定地说道:“你们安心住下吧,这只是开始。
我们会把赫沙城建得比以前更好!”
当工匠李福感叹材料有限,修建进度缓慢时。
古锦岩走上前,鼓励道:“李大叔,我们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有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让百姓们有个容身之所。”
她的话让百姓们士气高涨,纷纷加快手中的动作。
一个少年由于劳累瘫坐在地上,古锦岩亲手递给他一杯水。
并帮他擦去额头的汗水,微笑着说:“辛苦了,喝口水歇一会儿。你们的努力,赫沙城的每个人都会铭记。”
尽管百姓们在古锦岩的带领下干劲十足,但也有一些人忍不住抱怨:“我们刚从战乱中逃出来,怎么又要这么快开始干活?”
一名老人感叹:“希望这次是真的能让我们过上平安日子啊……”
古锦岩心里感到沉重,却依然用坚定的语气回应:“我们会尽一切努力保护大家,赫沙城一定会重现往日的辉煌。”
她的承诺带来了些许希望,百姓们眼里多了一丝信任,继续默默劳作。
天色刚蒙蒙亮,古锦岩独自一人缓步走在赫沙城的废墟间。
四周的街巷沉寂无声,偶尔有些烟雾从远处的房屋中升起,飘散在冷清的晨曦中。
昨日的重建工作虽然紧张,但并未让她彻夜失眠。
相反,她心中充满了对于这座城池的责任感和坚定的使命。
不远处一间简陋的药铺却让她驻足。
那是一间临时搭建的木屋,外面挂着一块写满药材名字的布帘,随风微微摆动。
门口还堆着几捆草药,似乎是刚刚采集回来的。
古锦岩站在门前,不禁感慨,这座破败的城中仍有些许生活的气息。
这时,门内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一个年轻的女子走了出来。
她身穿朴素的棉布衣,衣袖和裙摆上沾着草药的痕迹,面容素净,却透出一股坚韧的气质。
她就是凌夏儿,赫沙城为数不多的医女之一。
两人目光相接,凌夏儿微微一愣,随即站定在门口。
眼神中透出几分探寻和不易察觉的警惕。
古锦岩微微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但还没来得及开口,凌夏儿已经略带生硬地问道:“古大人,今日到此,可是有何事?”
古锦岩心中微微一沉,注意到她话语中的冷淡和防备,明白她对自己可能并无多少好感。
她温和地笑了笑,答道:“凌姑娘,我只是路过,想看看城中药材是否足够,若有缺少的物资,我可以尽力提供。”
凌夏儿闻言,唇边露出一丝讥讽的笑意。
缓缓说道:“古大人果真仁心,百姓刚刚经历战火,粮食缺乏,还需建屋重建,哪里顾得上药材?
这点小小药铺,又怎敢麻烦您分心。”
古锦岩被她的态度稍稍刺痛,但她深知凌夏儿的话中并非全无道理。
她轻轻一叹,尝试解释道:“凌姑娘,百姓的困难我明白,我们也在尽全力帮助大家恢复生活。
我此次负责重建,就是希望能够带来一些改变,让大家不再受苦。”
凌夏儿冷冷地注视着她,眼神犀利,言语间毫不留情:“重建是好事,但我却担心这重建的代价,最终还是由百姓来承担。
征用粮食,征调人力,这些资源从哪里来?
是不是又要让那些吃不饱的百姓再忍饥挨饿,去支撑这些‘改变’?”
古锦岩一时间无言以对,凌夏儿的话如利剑般刺中她的内心,她从未想过这些决策在百姓眼中或许是另一种负担。
她沉默片刻,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困惑与无力,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或许了解得并不透彻。
见古锦岩不语,凌夏儿的神情稍微缓和了一些。
但她依然冷静地继续道:“古大人,我知道您有仁爱之心,可我每日看到百姓们为生计发愁。
为吃食苦苦挣扎,这些并不是一两句豪言壮语能改变的。
若是真想帮助他们,就先去看看他们的处境,了解他们的生活,再来谈什么重建大计。”
古锦岩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神情中多了几分肃然。
她平静地说道:“凌姑娘,你的话让我受益良多。
我确实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百姓的生活,不只是从官府的角度去制定方案,而是要真真切切地为他们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