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她依旧面色平静,心中暗暗下了决心。
这场隐秘的跟踪和布控,让她从最初的疑惑逐渐走向确定。
刘家商队与崔玉斌的关系远比她想象的更深。
他们不仅仅是商贸往来,而是通过物资运输的手段,达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换。
她已经看清了刘家商队背后的真正面目,心中不再有丝毫犹豫。
她决定亲手将这场交易斩断,将隐藏在赫沙城周边的威胁一并剿灭。
这不仅是为了守护赫沙城的安定,更是为了让那些企图破坏和平的叛徒付出应有的代价。
白霓裳站在窗边,目光沉静地望着赫沙城的远方。
眸中透出一丝深不可测的笑意。
夜风轻拂过来,撩动她垂落的发丝,她的思绪却早已飘向远方。
这个时节的酷暑已经隐隐逼近,城外各部族必然会为即将到来的炎热做足准备。
而饮用水和盐这种防暑物资,自然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
白霓裳深知,若是能利用这个契机,将崔玉斌等人引入她设下的圈套,便能为赫沙城除去一大隐患。
她缓缓转身,走向屋内的案几,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低沉的声响。
片刻后,她唤来得力的手下,并低声吩咐道:“传消息出去,就说最近城外的部族开始大批量采购饮用水和盐,以备酷暑。
特别提到,赫沙城的一部分物资将通过刘家商队流向城外。”
她的声音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手下领命而去,白霓裳则站在案前,目光定定地注视着桌上的舆图。
地图上,赫沙城的地理位置清晰可见,而周边的山地与河流则勾勒出层层险阻。
她用指尖轻轻划过刘家商队的路线,嘴角缓缓扬起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
这条商路自赫沙城通向城外诸部族,不仅是货物流通的枢纽,更是各方势力暗中争夺的重点。
设下一个圈套,既要让消息足够诱人,又不能显得刻意或造作。
她思忖片刻,最终做出决定——不仅要散布城外部族囤积物资的消息。
还要进一步释放风声,说赫沙城计划在城南集市开设一个临时物资供应点。
向城中商队以及有需求的百姓出售多余的防暑物资。
如果消息传得过于刻意,崔玉斌那等狡猾之人必定会起疑。
但这个消息显得自然且合情合理。
时至盛夏,防暑物资供不应求,城南集市开设临时供应点,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更重要的是,她深知崔玉斌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牟利的机会,尤其是关系到他在夏季行动中赖以支撑的物资。
她命人广而告之,将城南集市供应点的消息散播到各大商队耳中,确保消息在崔玉斌的耳边传开。
而她自己则稳坐城中,静候猎物自投罗网。
崔玉斌若对这些物资有意,必定会派人通过刘家商队或其他商人前来探查,甚至亲自现身。
毕竟,这种物资对于那些需要在酷暑中长途跋涉的贼寇而言,至关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息渐渐在城中流传开来。
城南集市的供应点引得不少百姓与商贩前来打探,甚至连一些平日不露面的散商都对这一消息表现出浓厚兴趣。
人流在集市中穿梭往来,白霓裳派出的探子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将信息一一回报。
而此时,刘家商队的动向也渐渐进入她的视线。
刘家商队的人员最近频繁进出城中,和一些来路不明的客人接触,神情间透露出几分急切。
白霓裳冷笑一声,自己的布置已经生效。
崔玉斌的眼线已然嗅到这股“商机”的气息,开始不安地蠢蠢欲动。
在一个闷热的午后,白霓裳独自来到城南集市,亲自观察那里的动静。
她披着斗篷,将脸庞掩在阴影之中,悄无声息地在熙攘的人群中穿行。
集市上,各类物资琳琅满目,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她的目光冷静地扫视着周围,心中默默计量着每一个细节。
不多时,她在一处角落看到了刘家商队的一个伙计,正低声与几个面色黝黑、穿着异域服饰的人交谈。
白霓裳微微眯起眼睛,那伙计神色中掩不住的焦躁,手中一边比划,一边不时向城南供应点的方向指去。
显然,他正在向这几人描绘供应点的规模和货品的丰富程度,以此来刺激他们的兴趣。
她不动声色地走近一些,故意停在摊位旁,假装查看摊上的小饰品,竖起耳朵细听他们的对话。
果不其然,她听见那伙计低声道:“城中供应点的货源充足,价格也公道得很。
若是夏季物资不足,恐怕只有那儿还能找到。”
几个异服之人听罢,纷纷点头,神情中带着些许贪婪与焦灼。
白霓裳心中冷笑,这些话语正是她所预料的效果。
她转身离开,脚步沉稳,心中却已经有了更多的计谋。
仅凭这些诱饵,崔玉斌可能还会有所保留。
为此,她要再添一把火,让这场戏更逼真些。
回到府中后,她再次召集手下,低声吩咐道:“让供应点的货物堆积在明处,尤其是饮用水和盐,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到。”
若崔玉斌真的派人来探查,供应点那堆积如山的物资一定会令他垂涎欲滴。
而只要对方一动,便是她设下埋伏的最好时机。
另一边的商队负责人刘正坤表面上波澜不惊,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不时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
他沉默片刻,转头吩咐了几句,随后便有几名随从悄悄地退下,迅速消失在人群中。
没多久,信使便开始频繁出入刘家的营地,马蹄踏起尘土,一队队人影在黎明与暮色中匆忙奔波,似乎在来回传递某种重要的消息。
白霓裳早已洞察一切,唇角微扬,露出一抹冷笑。
她命叶晴带领一队精锐悄悄尾随这些信使,像暗夜中的影子一般,不惊动任何人,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赫沙城外的荒野之中。
夜风吹拂着他们的斗篷,沙沙作响,月光在地面上洒下一层淡淡的银辉,映出他们隐忍而警觉的眼神。
几天的追踪仿佛一场无声的猎捕。
每当信使停下来歇息,叶晴的人便远远地隐藏在灌木丛或沙丘后,屏住呼吸,耐心地等待。
白天,他们隐蔽在炽热的沙漠中,烈日如火,汗水在他们的额头上滚落。
夜晚,沙地温度骤降,寒气逼人,他们依旧一动不动,眼神犀利如鹰,盯紧远处的动静。
终于,在一个深夜,叶晴的人追踪至赫沙城外的一片沙丘下,发现了一口被掩埋多半的旧水井。
井边立着几块破旧的石碑,半掩在风沙中,隐约能辨出些模糊的刻痕。
空气中弥漫着土腥味,井口周围还残留着打水后溅出的湿痕——这一切都显得诡秘而异常。
“这里应该就是了。”叶晴低声嘱咐手下,目光如炬。
她一挥手,几人迅速散开,悄然无声地围住井口,封锁了所有可能的逃脱路线。
沙丘的另一侧,隐约传来几声轻微的窸窣声。
似乎是崔玉斌的人正在井边整理储备的物资——干粮、水袋和几块干燥的布帛,都整整齐齐地堆放在井口旁的阴影中。
叶晴心中一动,慢慢抽出匕首,手势轻盈地挥了挥。
她的手下会意,渐渐逼近井口,不留任何破绽,像猎豹悄悄接近猎物般一寸寸缩小包围圈。
几天后,传回的消息让白霓裳心中暗喜。
崔玉斌派出的探子果然抵达了赫沙城,在供应点附近流连观察。
而刘家商队也不断在集市间游走,四处打探物资的情况,似乎在为一场大笔交易做准备。
最终,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消息传来——崔玉斌亲自现身赫沙城,并以客商的身份在刘家商队的掩护下进入城内。
白霓裳在接到消息的刹那,嘴角的笑意加深。
她派出埋伏多时的精锐,悄然潜伏在供应点的四周,静待夜幕降临,待到崔玉斌与刘家商队接洽之时,便是一网打尽的时刻。
那夜的月色清冷,洒在赫沙城的街道上,仿佛给一切蒙上了一层薄薄的冰霜。
供应点的空地上堆满了饮用水桶和盐袋,在夜色中依稀可见。
崔玉斌带着几个随从,悄无声息地靠近供应点,他的目光在货物上扫过,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的光芒。
这些物资足够他和他的手下撑过整个酷暑。
然而,崔玉斌的笑容还未在脸上展开,就察觉到四周有异样的动静。
周围的黑暗中,隐隐有无数双冷冽的眼睛盯着他。
他心中一凛,连忙挥手示意撤退,但一切为时已晚——白霓裳的人马早已四面包围,在黑暗中发出阵阵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