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后——
徽景宫——正殿
余黔将来人带到时,赵季赢的心已经提到嗓子眼了。
他居然没死……
余黔默默行礼退下,卫泱深躬作揖道:“草民卫泱拜见陛下,拜见……王爷。”
“嗯。”天穹大帝微微颔首道:“免礼吧。”
“谢陛下。”
在卫泱面朝行礼的那一霎,赵季赢不由得恍惚了一下,只是很快便稳住了身子,将心态调整了过来。
天穹大帝道:“赐座!”
很快,两名太监带着锦绣的金丝坐墩前来,放在卫泱面前,又快速离场,大殿内只剩下这三人。
卫泱再次深躬作揖道:“谢陛下赐座!”
待卫泱入座后,天穹大帝这才开口道:“先生的策论,我已翻阅多遍,只是这条道路,未免有些太长了。”
“先生要知道,一千年……一千年之后可是个大变节。”天穹大帝拿起一卷书册,摇摇头,幽幽长叹道:“一千年的人心所向……想要成就帝道……还是太短了。”
“而且,即便没有敌国,如今天下,资源匮乏,人相争斗。要想实现这等理想,也太过于异想天开了。”
卫泱微笑,胸有成竹道:“陛下所虑,卫泱亦有所预料。”
“若能得陛下信重,我必能使天穹帝国兵强马壮,国富兵安。”
天穹大帝却是抬手制止,微笑道:“先生的能力,我暂且不虑,只是此法过于漫长,变数过大,实在是不适用于当下。”
卫泱一笑:“治国之道并非只有一种,陛下既然有顾虑,卫泱可献他法。”
天穹大帝:“先生请讲。”
卫泱又正了正身形,献言道:“正所谓乾知大始,而坤作成物。”
“只要知晓大势,提前成物也未尝不可。”
“陛下既然在短时间内难以以德感化天下,不如便以德教化天下,行仁义之道。”
“也就是,王道。”
卫泱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仁义之道?”天穹大帝一愣,转而大笑,露出一丝讥讽。
“哈哈哈!”
“‘仁’这一词,是由当年的人宗改来吧。”
“当年,人宗选择了儒。儒生将‘人’改为‘仁’,以‘仁’为儒道之纲。”
“在周王国建立之后,儒生遍布天下,如今这四国,朝中人士少说也有一半是儒生吧?”
天穹大帝一转话锋,语气变得咄咄逼人:“卫泱,不妨告诉你,孤的祖父,也是儒生。”
“所以孤,也深谙儒道。”
“诸侯之乱之时,暂且不说。”
“自孤封帝以来,待败国之君未曾有半分轻慢。孤赐封他们公侯,享一世的荣华富贵。”
“降国之臣赐身高位,不论出身,有能者居之。”
“并且,设立博书院,整合宗门,传颂有德之人事迹,以方便传播儒道,教化万民。”
“可即便如此,这十万年以来,仍有不忠不臣之事发生。”
卫泱抬手作揖,而后道:“陛下的仁德之心,便是陛下能成就大业的基石。”
“当年,周国王室衰微,礼乐崩坏,德义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