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希跟着路遥回豆腐坊。
起初路有些陌生,待走近了之后,才慢慢有熟悉感。
尤其是绕进弄堂后,连排的老房子,屋门对着屋门,墙根堆着雪,墙后不时传来说话声、吵闹声。
小孩子偷偷冒着风雪在一旁滚铁圈、堆雪人,大人生气地拿着竹条出门撵,好不热闹。
这是一个充满岁月痕迹和生活气息的地方。
叶希记起来了,这里是丁宅附近,也就是张云娘和丁园园家。
走过一个拐角,丁家大门口出现在视野中,用桐油刷漆的大门紧闭。
不过路遥并没有跨进去,而是从丁宅门口路过,绕进旁边窄窄的小巷子。
走了大概十米,最后推开一扇门,跨了进去。
进门前,叶希抬头看了眼,只见牌匾上写着:小龙豆腐坊
进了门,是一个不大的小院,大概十个平方,院里角落有一口古井,古井上方吊着水桶。
古井旁放着两口直径三十公分的大缸,一口空着,一口里正泡着缸黄豆,目测占缸的三分之一。
黄豆还在皱皮,叶希估摸着应该刚泡没多久。
挨着墙根还放着几个架子。
堂屋正中央有一口手推石磨,上层直径大概六十公分,下层大概一米,留有凹槽。
屋檐下,铺设着四张竹篾挂下来,挡住了大部分风雪,因着雪太大,石磨上还是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雪。
旁边,还有一张破旧的小桌子和小板凳。
堂屋左右各有一间屋子,院子左右各有一间屋子,整体就是一个小型四合院,像是从隔壁丁宅里围出来的。
这规模有点超乎叶希的想象。
没想到这个豆腐坊还挺大的。
在这个年代,尤其是战乱年代,人们一年到头荤腥是沾不了几次的。
豆腐成了一种不那么奢侈的“荤菜”,既美味,又有营养,小孩吃还能补钙。
豆腐的需求量很大,利润也高。
所以做豆腐的作坊挺多的。
虽然工序繁重了些,麻烦了一些,辛苦了些。
但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根本都不算什么。
只要能活着,吃苦又算得了什么?
也怪不得那姓马的地头蛇想趁机强占丁家家产。
可见,是有一定底蕴的。
看来上一次选择帮张云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叶希庆幸,自己没有袖手旁观。
不然,自己现在还在破庙里缩着呢。
虽然身体感觉不到冷——
但糟心啊!
路遥走到堂屋前,放下背篓,第一时间拉下堂屋前的竹篾,挡住风雪。
叶希见状,忙去帮忙。
竹篾都落下后,堂屋里光线立马暗了下去,原来是竹篾后缝上了一块粗布。
路遥在原地踏步,用手拍拍衣裳,抖掉身上的积雪。
然后提着背篓进堂屋,进了左边的屋子。
叶希有样学样,放下手中的东西,抖掉身上的雪。
不过部分积雪已经融化,浸湿了棉衣。
许是她之前吃过圣灵果,所以丝毫不觉得冷。
反而身体轻快,浑身暖暖的,似乎有用不完的牛劲儿。
叶希十分激动,终于可以站在了叶爷爷的角度,不畏寒风,身体力行。
当时晨跑时她可羡慕了。
如今,她手握拳头。
回想叶大小姐那跑两步就喘,浑身发冷汗的亚健康身体,这具身体的配置简直就是“超人”附体。
久违了,手握力量的感觉。
空间里还有十五颗圣灵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