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无能之人与魔法大陆 > 设定第三部分

设定第三部分

旧都豫阳城位处中原偏东部,原本已有上千年历史,在一场内乱中被军阀割据,当时黄朝内忧外患不断,国土被一分为三,战乱近百年后又重新一统。

而迁都原因也正是五十年前风山江溃堤,从天境高原一路徐徐西进的江水在那一年汛期变得无比湍急,原本青湖关附近的青湖正是用于缓解水流急弯,但风高水急令湖水堤坝塌陷近十余里,江水泛滥,洪灾从西向东席卷中原。

于是被迫迁都至西北部天京城,直到二十年前,也就是当今长公主唐明栀出生时,溃堤处才彻底修复,且令风山江再次改道(也就是之前鸫独自回京时看到的那条干涸河床)。

【西凉州】

地处黄朝以西,因青龙关建立前,西戎大漠常年风沙,沙漠边缘不断向东辐射扩散,导致西凉州土地大量荒漠化,水土流失极其严重,令土壤呈现贫瘠的黄土状。

其州府荒海城设立于边境青龙关附近,也正是为了全力抵御沙暴影响,阻止荒漠扩散,并积极带动州内民众大肆植树改善环境,还将刑犯流放至关外植树以减免罪行(袁元私自将穿沙鬼袭击商队的罪行从死刑减免为流放)。

但此项措施几乎毫无成效,甚至由于大多数基层官员民众缺少相关知识盲目种植,反而加剧了土地荒废,导致连续三任刺史皆被斩首,最终境内荒漠化抑制紧急叫停,西凉州也一直保持着如今的局面。

村与村、户与户之间为了一口井甚至是一瓢水而爆发的大规模械斗是常有的事,每年因干旱缺水导致的饥荒至少杀死近二十万人,最严重时甚至能够随处可见易子而食饮毛茹血的场面。

直到一百年前,一名重刑犯在西戎大漠中找到了一株抗沙耐热的植物,而后西凉州刺史立马命人采集该植物幼苗并在全境种植,这才让关内环境得到改善(也就是索莉娅几人入关后在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胡杨树)。

而青龙关以西,西戎大漠面积辽阔,几乎与整个黄朝国土面积相当,寻常商人根本无法穿行,这也是教权国和黄朝国之间几乎不设防的原因。

【北冀州】

地处北寒之地,州府山海城,北部边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牧场直接接壤,所以在黄朝一统前长期爆发小规模地区冲突,多数以北方铁骑大胜收场。

黄朝一统后,由于土地贫瘠且缺少铁矿,首要重心就放在了掠夺北方矿产,于是设立了朱雀关(初期建成时并未构筑城墙)。

多次向北征讨未果,招致北方铁骑报复性大举南下,接连攻占朱雀关、山海城、乌牢关等重要节点城市,一度侵入中原逼停首都豫阳城建成进度,改将东南部苏海城定为临时都城。

后来由龙帝御驾亲征才勉强赶走了占据中原的北方牧民,但由于中原稀缺钢铁煤炭等资源,铸钢生产力与工艺水平低下,无法对北方的“铁浮屠”、“拐子马”造成有效威胁。

况且北方马匹膘肥体壮,骑兵速度远快于中原人,同时又主动使用佯败战术,引黄朝精锐追击,期间不断利用轻装骑兵骑射骚扰侧翼,最后让以逸待劳的重甲骑兵直冲黄朝军阵,黄朝士兵以步战居多,难以抵抗重骑冲锋,多次对决均以惨败告终,导致此招数屡试不爽。

再后来,黄朝发明出火药,用火炮远程杀伤重骑兵,用铳枪中距离速射轻骑兵,一转鏖战局面,迅速收复大片失地并夺取北方铁矿,而后再以此为基础以战养战,最终将北方牧民彻底驱逐,朱雀关也再次向北挺进数百里,并建起城墙将北方铁骑的马蹄彻底拦在塞外。

截止到目前,朱雀关外四百里皆属于黄朝领土,每年因侵扰黄朝边境而死在边巡队火枪下的北方铁骑最多达到五万人。

【东扬州】

位于黄朝东部临海,州府苏海城,州内江南水乡景色如画,烟波江景冠绝四州,且拥有三大港口,南海东山城,北海望渊城,军港白虎门。

相比较其他四州而言,东扬州地势平坦,气候宜人,但常常有海上台风或是内陆溃堤导致洪涝泛滥,且由于地势低矮,污水积蓄难以排出,几乎是季节性爆发大规模瘟疫。

因为曾因瘟疫导致尸横遍野,所以后续的城市建设几乎呈网格状单元发展,一旦发现传染性疾病,立即封锁临近城区以避免传染源移动扩散。

除瘟疫外,常有倭岛的浪人匪徒擅自离岛混入望渊城流窜进内陆,这些匪徒居无定所,拦路抢劫行人商贾,在一百多年前还掀起过一场不小的动乱。

时任的苏海城刺史重商轻武,认定沦为附属国的倭岛培养不出像样的武者,于是只是派出几支小股队伍,但都一去不回,直到那群自称东洋武士的匪徒闯进了港口,试图接驳倭岛叛军登陆时,刺史才发觉情况不对,当东扬州开始懒懒散散调度兵马时,那群武士早已进入内地烧杀抢掠,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玄甲卫回禀消息时,龙帝震怒,以渎职罪斩了刺史在内五十名官员,另派十五万中原骁龙军东出剿匪,联合白虎门新任总督两面包夹,最终于荆川关外三百里处围堵住最后的匪徒,之后再度剥夺其附属国权利,降为附属地。

【南益州】

地处黄朝南部,州府云海城,其地势陡峭,多为丘陵山地,山间激流湍急曲折,云雾瘴毒弥漫,极度危险。

原本黄朝南部边境仅至庆德关,再往南则属南蛮十八山地界,而这十八山并非指十八座山,而是连绵不绝的十八段山脉,每座山脉都由不同的山匪统治,黄朝人则统称为十八寨绿林匪。

黄朝建国之初,因缺少水源而向南部诸寨缔结盟约,未果,后挥师南下征讨十八山,以十不存一的战局惨败收场,主要原因在于黄朝军绝大多数官兵均生于平坦的中原地带,而十八山地势过于险峻,山中环境恶劣复杂,毒虫虎豹令各部行军雪上加霜,在黄朝军入山初期,尚未接敌便死于山中的士兵多达三成,失踪者更是接近半数。

最终谈判,黄朝签订不对等条约,为十八寨之一的南云寨无偿修建盘山道路与山间桥梁,共计五十万里,以换取风山江改道中原以灌溉农田,且上游仍由南云寨控制,这份耻辱性条约直到两百年后才被撕毁。

在条约签订后的两百年里,黄朝与十八寨保持着较为和平的关系,一方面正在与北方铁骑和倭岛进行着无休止的战争,另一方面也暂时无法摆脱对风山江的需求,但无偿修建路桥令财政严重赤字,国库空虚导致朝廷无力改变沙暴频袭的恶劣环境,黄朝上下对十八山的仇恨情绪愈发加深。

并且在修路期间,工部在十八山内发现了大量煤炭与魔石矿产,令龙帝逐渐对黄朝与十八山的外交现状感到不满,于是在两百年后,第二次征讨十八山的战争再次打响。

黄朝军借用特意加固拓宽的道路对南云寨发动突袭,仅四天时间便全歼毫无防备的南云寨主寨,并将南云王押运至豫阳城处以极刑,随后将其头颅运回其余十七寨以示宣战。

初期作战,二十七万黄朝军固守南云寨,原地筑起石墙并烧毁周边山林,以极小代价打退了十七寨四十万联军获得首胜,战报传回黄朝境内,举国上下皆大欢喜,但随后远征军总帅决策失误,下令全军乘胜追击,务必在山林外尽可能多的追击歼灭有生力量,但领兵将领急功近利,追击深入遭到联军伏击,损失惨重,导致南云寨守军薄弱,被迫撤离南云主寨,退守南云水坝。

而后联军再次推进,试图摧毁南云水坝使风山江改回原道,龙帝大怒,责令远征军主帅戴罪立功,并加派四十万骁龙军协助远征,主帅及其部十七名将领立下军令状誓死保卫水坝,并大举烧杀劫掠周边村寨,反而激起十八山平民与林中妖兽反击,配合联军进行游击,令水坝守军疲于奔命,导致水坝几近失守。

其副将察觉总帅能力不足,多次向其劝谏后未果,暗中集结兵马在夜里哗变,斩杀总帅及其幕僚三十四人,并立刻接任总帅职务,紧急下令改变作战策略,优待曾遭十八寨欺压的小山寨俘虏,并从其口中得知联军内部人员配置等。

新任总帅召开会议,连夜总结前期经验,发现十八寨武器人员等配置不同于北方铁骑或倭岛水匪,其中有“道人”、“蛊巫”等术士,释放迷烟毒气影响大军作战,且对方惯用毒箭,撞击钢甲后容易弹开误伤临近友军,于是让士兵以湿布蒙脸,并在钢甲外套一层兽皮软甲以防止箭头弹射,且命令工部与俘虏共同绘制山中地形图等,大肆改进作战策略,并取得显着成效。

在击退数次攻势后双方陷入僵持,远征军总帅下令严禁杀伤平民,并且定期为南部难民提供粮食和临时住宅,对十八山恩威并施,以此笼络人心并得到大量民众基础,后续作战里虽未再次取得重大战果,但南云寨在内七座山寨接连向黄朝归降,联军残部失去民众支持,无法维持长期作战,只能回到各自山寨继续抵抗,最终这场为期近十年的远征则以黄朝大获全胜告终。

截止黄朝历四百年时,十八山全境已归属黄朝,并统编为南益州,南云主寨旧址重建后定为州府云海城,残余匪徒多半逃往深山,不成气候。

当年发动兵变的远征军总帅回归黄朝后,功过相抵,龙帝赦免其无罪并封万户侯,但三年后于府中上吊自尽,龙帝哀婉追封为国公,传至今日,早已不得知其缘故,世人只知那位将领其姓为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道侣每天在飙戏废材崛起至尊冰皇秦默传奇剑弑九重仙凡分界沧澜剑影巫师大君山海精英榜神路无名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