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包拯处理完公务后,多饮了几杯酒,醉意朦胧间,仿佛听到耳边有人轻声说道:“欲晓丑时事,移开焰下渠。”
包拯猛然惊醒,环顾四周,屋内却空无一人。包拯心中暗忖,此事定有古怪,于是命人在县衙门口悬挂一块白牌,将梦中所闻之句题于其上,并附加一句:“若有能解此语者,赏银二十两。”
这日,钱逸与几位同窗好友在镇上的文会相聚,听闻县衙门口悬牌解谜之事,便一同前往观看。
钱逸一见那诗句,心中大惊,急忙赶回家中将此事告知婉儿。婉儿听闻,说道:“这定是菩萨显灵,托梦于知县大人。我们须将此事原原本本告知大人。”
次日,婉儿和钱逸来到县衙,将谜诗之事以及父亲的冤死经过向包拯详述一番,并呈上那首谜诗。
包拯仔细端详谜诗,随后问婉儿:“你说你父亲掩面跑出,那你并未看清他的面容?”婉儿点头称是。
包拯微微点头,说道:“此案已有头绪,你二人且先回家,三日后再来听审。”
三日后,钱逸和婉儿依约来到县衙。包拯升堂,命人将赵宏和柳氏带到堂前,目光如炬,厉声喝道:“柳氏,你与奸夫如何谋害亲夫,还不从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
柳氏和赵宏大呼冤枉,包拯冷笑一声,示意衙役带上来一个中年男子。赵宏一见此人,顿时脸色惨白。此人竟是当初断言赵福丑时必死的那个术士。
在人证物证面前,柳氏和赵宏不得不交代了他们的罪行。
原来,柳氏与赵宏早有私情,为了能长相厮守,便起了歹心。赵宏知晓赵福每日必经那术士摊前,于是买通术士。
案发当晚,赵宏潜入赵家,将赵福杀害后,藏尸于厨房的水缸之下,又掩面伪装成赵福投潭自尽。
案情大白,包拯将二人押入大牢。众人皆对包拯神速破案钦佩不已,包拯却道:“是那谜诗助我揭开真相。
‘长巾女,幼巾女,女之女,乃外孙女,暗指赵福、赵宏。‘前者劳来后者居,意为赵宏白白占了赵福的家业与妻女。‘欲晓丑时事,移开焰下渠,灶者焰也,渠在焰下,尸首必在灶下之水缸。
‘明岁三四月,卯未应此语,‘卯未二字合起来是个包拯的‘包字,预示我今年三四月到此为官,会为赵福洗刷冤屈。我料定那术士定是受赵宏指使,这几日微服查访,终是找到了他。”
在赵家厨房的水缸下挖出赵福的尸首后,包拯却陷入了沉思。这谜石究竟是何人所留?婉儿所见的鬼魂真的是赵福吗?那在耳边告知他诗句的又是谁呢?
一晚,包拯在书房审阅公文,忽见案上多了一封信函。打开一看,上面写道:“听闻赵案已破,感激不尽。我乃江湖异人,擅长易容之术。
赵掌柜被害当晚,我恰在赵家,目睹了那罪恶的一幕,心中愤懑难平。然我身负江湖恩怨,不便现身揭露真相,于是扮作赵掌柜的鬼魂惊了婉儿,又在婉儿上香时藏于佛像之后。
知晓大人清正廉明,今年会来此任职,便留下谜诗引导大人。在大人醉酒时,我在耳边道出诗句,幸得大人聪慧,破了此案。”
包拯看完,不禁感慨万千,这世间的恩怨情仇、善恶因果,终究是逃不过天理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