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顺天府之中,有一位书生,其家境之贫寒,令人唏嘘。在那灾荒连年、民生凋敝的艰难岁月里,他无奈地随着父亲一路奔波,前往洛阳寻觅生计。这位书生生来性情略显迟钝,直至十七岁时,方才能够磕磕绊绊地写出完整的文章。然而,上天似乎也并非全然无情,赐予了他一副出众的容貌,仪表堂堂、风姿绰约。并且,他还具备一种独特的魅力,善于言辞,诙谐幽默,妙语连珠,能将人逗得捧腹大笑。在书写书信方面,更是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文辞优美,情感真挚。故而,那些初次与他相遇之人,往往都会被他俊美的外表和出色的口才所吸引,难以察觉到他内在学识的浅薄。
时光匆匆,未曾停歇其脚步。不久之后,命运的无情之手伸向了这对父子,书生的父母相继离世,独留他一人在这茫茫人世中漂泊无依。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得在洛水之畔寻得一份教授幼童读书识字的差事,勉强度日。
恰在此时,同村的颜家有一位孤苦伶仃的女子。此女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幼便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聪慧。其父亲在世之时,对她疼爱有加,亲自悉心教导她读书习字。这女子天赋异禀,记忆力超群,但凡读过的篇章,只需经历一次,便能铭记于心,终生不忘。当她年仅十几岁时,便已开始效仿父亲,尝试着吟诗作词,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其父亲见此,常常满怀感慨地说道:“吾家竟出了如此一位女学士,实乃家门之幸。只可惜,她并非男儿之身,无法在这世间一展宏图。” 因此,父亲对她钟爱至极,心心念念地期望能够为她觅得一位才华出众、品行优良的如意郎君,以托付她的终身幸福。然而,命运多舛,父亲未能等到心愿达成的那一天,便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母亲接过了父亲的遗愿,为女儿的婚姻大事四处奔波,殚精竭虑。但整整三年的时光匆匆流逝,这桩心事却始终未能如愿。更为不幸的是,母亲在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磨难后,也最终与世长辞,撒手人寰。此时,有人劝颜家女子,莫要过于挑剔,差不多寻个合适之人嫁了,也好有个依靠。女子内心深处其实对此提议并非全然拒绝,只是尚未能下定决心,确定最终的归宿。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邻家的一位妇人偶然翻墙来到颜家女子的居所。两人许久未见,自是一番亲切的寒暄,相谈甚欢。那妇人带来了一些绣线,用一张写有字迹的纸张包裹着。颜家女子出于好奇,将其打开查看。这一看,却发现其中竟然是某位书生的亲笔书信,而此信乃是寄与邻家男子的。颜家女子怀着好奇与期待,将这书信反复研读了好几遍。她的神情之中,逐渐流露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喜爱与欣赏之情。那邻家妇人向来心思细腻,善于察言观色,瞬间便洞悉了颜家女子的心思。于是,她压低声音,悄悄地对颜家女子说道:“这位书生啊,实乃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堪称美少年。而且,他与你我一样,皆是孤身一人,在这世间漂泊。更为巧合的是,他的年龄与你也颇为相仿。倘若你对他真的心生情愫,有意托付终身,我愿意代为转达,促成这段美好的姻缘。” 颜家女子听闻此言,双颊绯红,羞涩地低下了头,默默不语,未曾给出明确的答复。那邻家妇人回到家中之后,便将颜家女子的心意毫无保留地告知了自己的丈夫。说来也巧,这邻家男子原本就与那位书生交情深厚,亲如兄弟。当他听闻了妇人的转述之后,片刻也未耽搁,立刻寻到书生,将这一喜讯告知于他。书生得知此事,心中犹如燃起了一团炽热的火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赶忙取出母亲生前留给他的一件珍贵的金鸦环,郑重地托付给邻家男子,请他代为转交给颜家女子,以表自己的诚意。随后,他们精心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温馨甜蜜的婚礼。这对新人在众人的祝福声中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开启了他们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婚后的日子里,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如胶似漆,真可谓是如鱼得水,甜蜜无比。
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当颜家女子偶然间看到书生所撰写的文章时,不禁微微蹙起了眉头,笑着说道:“你所写的这文章,与你平日的表现相比,简直判若两人。照这样下去,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你才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功成名就啊?” 自那以后,颜家女子下定决心,要帮助书生改变现状。每日从清晨到夜晚,她都苦口婆心地劝诫书生勤奋刻苦地研读经典,对他的要求严格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犹如一位严厉的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又似一位真挚的朋友对待知己那般毫无保留。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颜家女子总是率先点亮油灯,端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阅读书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书生树立起了一个勤奋好学的榜样。她一直坚持到三更的漏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响起,方才肯放下手中的书卷,上床休息。就这样,在颜家女子的不懈努力和悉心督促下,整整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书生在写八股文方面的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和进步。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当书生满怀信心地再次踏入科举考场时,结果却依然不尽如人意,他一次又一次地名落孙山。随着失败的次数不断增加,他的声名也逐渐低落,陷入了低谷。家中的经济状况更是每况愈下,贫困潦倒到了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地步。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和生活的困境,书生的心情愈发郁闷和寂寞,时常无法抑制内心的痛苦,发出嗷嗷的悲泣之声。颜家女子看到他这般自怨自艾、毫无斗志的模样,心中既生气又心疼,忍不住大声呵斥道:“你呀,身为堂堂七尺男儿,却如此没有骨气,没有志向。你这样白白地辜负了你这男儿之身,简直让人失望透顶!倘若让我换上男子的发髻,穿上男装去参加科举考试,那功名利禄对于我来说,就如同在厨房中打水烧煮白粥那般简单容易!” 书生当时正沉浸在深深的懊恼和沮丧之中,听到妻子这番毫不留情的斥责,顿时气得双眼圆睁,怒发冲冠,大声怒吼道:“你这妇道人家,整日深居闺中,从未踏入过科举考场半步,又怎能知晓其中的艰辛与不易?你在这里信口雌黄,将功名富贵说得如此轻而易举,简直是痴人说梦。要是真给你戴上男子的帽子,让你去参加考试,恐怕你也会和我一样,遭遇失败,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 颜家女子见他如此生气,却并不恼怒,反而微微一笑,和声细语地说道:“你莫要生气嘛。我并非有意要激怒你,只是希望能够激发你的斗志。等下次科举考试的时候,我请求女扮男装,代替你去应考。倘若我也像你一样落魄而归,遭遇失败,那么从今往后,我便再也不敢小看天下的读书人了。” 书生听到妻子这番坚定的话语,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转而被她的勇气和决心所打动,不禁露出了一丝苦笑,说道:“你呀,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你自己根本不知道读书考试的辛苦,既然你如此坚决,那就让你去试试吧。只是我心中始终担忧,万一事情败露,被乡邻们知晓了真相,那我们可就成了众人的笑柄,无地自容了。” 颜家女子安慰他说:“我可不是在跟你开玩笑。你曾经跟我提起过,在燕地尚有一处旧居。我想,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我穿上男装,与你一同回去。到了那里,我就假装是你的弟弟。你自幼离家,家乡的人们对你儿时的模样想必早已记忆模糊,又有谁能够分辨得出真假呢?” 书生听了她的这番详细计划,仔细思量一番,觉得似乎可行,于是便点头同意了。颜家女子见他应允,立刻转身走进房间,开始精心准备。不多时,她换好了男装,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她昂首挺胸,英姿飒爽,问书生道:“你快瞧瞧我,如今可像个真正的男儿?” 书生上下打量一番,只见眼前的妻子已然摇身一变,俨然成为了一位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少年。书生心中大喜过望,对妻子的装扮十分满意。随后,他带着妻子向乡里的乡亲们一一辞别。那些平日里与他关系要好的朋友们,听闻他要离开,纷纷送上了一些微薄的礼物,以表心意。他们用这些馈赠所得的钱财,购置了一匹瘦弱的马。就这样,书生带着妻子,踏上了归乡的路途。
当他们回到家乡时,书生的叔兄依然健在。叔兄看到两个弟弟都生得眉清目秀,英俊非凡,犹如两块无瑕的美玉,心中欢喜不已。从早到晚,对他们关怀备至,照顾得无微不至。叔兄又看到弟弟每日刻苦攻读,废寝忘食,心中对他们更是增添了几分喜爱和敬重之情。为了让他们能够专心读书,不受外界干扰,叔兄还特意雇佣了一个刚刚剪了头发的小奴仆来伺候他们的生活起居。然而,每到夜幕降临,叔兄便会将这小奴仆打发离开,为的是给兄弟二人创造一个安静、独立的学习环境。在那段时间里,每当乡里有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小情,都是叔兄亲自出面去应酬处理,而弟弟则始终留在屋里,心无旁骛地埋头苦读。就这样,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半年的时间已经消逝。在这半年里,弟弟几乎足不出户,很少有人能够有机会见到他的身影。偶尔有客人前来拜访,请求与弟弟相见,叔兄总是想方设法替他婉言推辞。有一些客人偶然间读到了弟弟所写的文章,不禁为其才华所折服,惊讶得目瞪口呆,赞不绝口。也有一些客人性格豪爽,直接推门而入,非要见上弟弟一面。而弟弟面对这些不速之客,也只是彬彬有礼地作个揖,然后便匆匆离去,继续回到书房,沉浸于书海之中。客人们亲眼目睹了弟弟的风采,被他的气质和才华所深深吸引,一个个都对他倾慕不已。从此,弟弟的名声在当地迅速传播开来,越来越响亮。那些世家大族们听闻了他的才名,纷纷争先恐后地想要将他招为女婿,与自家结为秦晋之好。叔兄将这些情况一一告知弟弟,并与他商量此事。然而,弟弟每次听到这些,都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做出明确的回应。叔兄见他如此态度,便再次苦口婆心地劝说,试图让他做出决定。弟弟见叔兄如此执着,便开口说道:“我此生立志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倘若不能金榜题名,我坚决不考虑婚姻之事。”
就在这时,恰逢学政大人莅临此地,进行巡视考察。兄弟两人一同报名参加了考试。然而,考试的结果却令人唏嘘不已。哥哥再次名落孙山,而弟弟却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出色的发挥,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晋级。随后,他参加了更高一级的考试,最终在顺天府的科举考试中荣获第四名的佳绩。到了第二年,弟弟更是在会试中大放异彩,成功考中进士。喜讯传来,整个家族都沉浸在喜悦和自豪之中。不久之后,弟弟被任命为桐城令,前往桐城走马上任。在任期间,他充分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和非凡的领导智慧。他心系百姓,励精图治,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得当地的社会治安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他的出色政绩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赞赏,没过多久,便被擢升为河南道掌印御史。随着官职的不断晋升,他所积累的财富也日益丰厚,甚至可以与王侯将相相媲美。然而,在官场的多年奔波和操劳,让他的身体逐渐不堪重负。于是,他以身体患病为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官回乡。皇帝念及他多年来的功绩和忠诚,恩准了他的请求。
当他荣归故里之时,昔日冷清的家门瞬间变得热闹非凡。前来拜访的宾客络绎不绝,几乎要将他家的门槛踏破。然而,面对这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他却始终保持着低调和谦逊的态度,谢客不接待,希望能够享受一份宁静和自在。
从当初那个默默无闻、贫困潦倒的穷秀才,到如今声名远扬、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却一直对娶妻之事只字不提,闭口不谈。这种反常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纷纷猜测和好奇,大家都对他的这一决定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
在他回乡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购买了一些婢女,安置在府中。这一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他们猜测他与这些婢女之间或许存在着某种不正当的关系。他的嫂子听闻了这些风言风语,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决定亲自前往查看究竟。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和调查,嫂子发现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发生,那些传言纯属无稽之谈。
不久之后,风云突变,明朝政权更迭,天下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动荡之中。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下,颜家女子觉得时机已到,决定向嫂子坦诚相告。她拉着嫂子的手,语气诚恳地说道:“嫂子,事到如今,我也不再隐瞒了。实话跟您说吧,其实我并非男子,而是您小叔子的媳妇。只因他这个男人实在是软弱无能,自己无法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出人头地。我一时气愤难平,便决定女扮男装,代替他去参加考试。这些年来,我一直提心吊胆,深恐事情败露,被皇帝召见询问,从而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嫂子听了她的这番话,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连连摇头说道:“这怎么可能?你莫要拿这些话来哄骗我。” 颜家女子见嫂子不信,干脆利落地脱下靴子,将自己的双脚展示给嫂子看。嫂子亲眼看到那小巧玲珑的双足,这才惊愕不已,相信了她的话。再仔细一看靴子里,竟然塞满了厚厚的棉絮,以掩饰女子的小脚。至此,嫂子终于相信了颜家女子的话。于是,他们决定让书生承袭之前颜家女子所获得的官职和荣誉,而颜家女子则重新关起门来,恢复了女子的装扮和生活方式。
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夫妻二人生活幸福美满,书生却一生都未能育有子女。为了延续家族的香火,他决定拿出钱财来购买妾室。颜家女子对此并无异议,只是略带调侃地对书生说道:“大凡一个人在取得了显要的地位和财富之后,都会购买一些姬妾来侍奉自己,享受生活的乐趣。我当官十年,始终保持独身,未曾有过这样的想法。而你呢,究竟有何福分,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地坐享佳丽的侍奉?” 书生听了妻子的话,笑着回答道:“那我便给你三十个面首,任由你自己去挑选吧。” 他们夫妻之间的这番对话被传了出去,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
就在这个时候,书生的父母因为儿子和儿媳的功绩,多次受到了朝廷的恩赐和封赏。当地的士绅们纷纷前来拜访,对他们表示敬意和祝贺。在接待这些宾客时,大家都以对待侍御的礼节来尊敬书生。然而,书生却对这些虚名和礼节感到十分羞愧和不自在。他觉得自己不应凭借妻子的功绩而接受这些荣誉,始终羞于承袭妻子的官衔。他宁愿以秀才的身份自居,保持低调和谦逊。在他的一生中,他从未乘坐过豪华的马车,也未曾使用过象征身份的轿舆,始终过着平淡而朴实的生活。
异史氏听闻了这个故事,不禁感慨万千,说道:“公婆因为儿媳的功绩而受到封赏,这实在是一件罕见而奇特的事情。然而,身为侍御而有夫人相伴,这在世间并非罕见。只是夫人能够成为侍御的情况,实在是少之又少。天下那些头戴儒冠、自称大丈夫的人,在面对颜家女子这样的奇女子时,应当感到羞愧万分,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