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在这期间,沿海地区的经济特区如深圳、珠海等地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凭借着特殊的政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先进技术以及人才,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成功样板。
然而,彼时的上海,虽然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处在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可在对外开放的程度和发展速度上,相较于那些新兴的经济特区,却稍显滞后了些。上海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口,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其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引领作用,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长江流域的经济腾飞。
当时的历史文献有着这样的记载:“庚午年,国之改革展宏图,沿海特区兴,然沪上虽为经济要枢,犹缺外向新举,故开发开放浦东启动,望以浦东为翼,振上海,引长江,展经济新篇也。”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应运而生,这一举措旨在把浦东建设成为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使其成为上海乃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吸引全球的目光,汇聚各方的资源,打造出又一个经济发展的高地。
张浦东,三十五岁,是一名在上海从事城市规划工作多年的工程师,他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家庭,从小就对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大街小巷充满了好奇,看着城市不断地变迁,心中便种下了要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的种子。他性格沉稳、做事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规划项目都有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单位里颇受认可。
当得知开发开放浦东的消息后,张浦东所在的单位顿时沸腾了起来,大家都清楚这是一项意义非凡且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对于上海的城市发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每个人都摩拳擦掌,想要参与其中,为浦东的未来描绘出绚丽的蓝图。
张浦东更是激动不已,他深知浦东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规划得当、建设有序,定能成为一颗耀眼的东方明珠。他主动向领导请缨,希望能够加入到浦东开发开放的规划团队当中,领导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和过往出色的工作表现,欣然同意了。
刚进入规划团队,张浦东就感受到了任务的艰巨性。要打造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城区,需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从交通网络的布局、产业园区的规划,到居民区的配套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且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
规划团队先是对浦东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调研,张浦东和同事们几乎走遍了浦东的每一寸土地,查看那些老旧的厂房、简陋的居民区以及荒芜的农田,记录下每一处的地理特征、现有设施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规划提供最真实、最准确的依据。
有一次,在调研浦东的交通状况时,张浦东发现现有的道路狭窄且路况不佳,很多地方甚至还没有像样的公路,这对于未来要承载大量人流、物流的浦东来说,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他沿着江边的小路走着,一边观察一边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思考着如何构建起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
回到单位后,张浦东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建议以建设跨江大桥和地下轨道交通为核心,打造多层次的交通网络,将浦东和浦西紧密相连,同时在浦东内部规划纵横交错的主干道和次干道,方便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同事们听了他的建议后,纷纷展开了讨论,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建设成本太高,技术难度也大,需要谨慎考虑。张浦东则耐心地解释道:“虽然现在看来难度和成本确实是个问题,但咱们要着眼长远呀,浦东一旦开发开放起来,交通需求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现在不提前规划好,以后再想改造可就更难了,而且这也是吸引外资、方便企业入驻的关键因素啊。”
经过多轮的论证和研讨,最终团队采纳了张浦东的部分建议,将交通网络规划作为重点内容之一进行深入设计。
在产业园区规划方面,张浦东又参与到了激烈的讨论当中。当时,全球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的浪潮之中,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大家都希望能把这些前沿的产业引入到浦东,让浦东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张浦东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研究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结合浦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打造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不同功能定位的产业园区设想。
他在讨论会上说道:“咱们浦东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人才基础,陆家嘴那里靠近江边,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发展金融贸易产业,打造出像华尔街那样的金融集聚区,吸引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入驻;而张江这边,土地相对开阔,周边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发展高科技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那些搞研发、创新的企业来这里扎根。”
他的想法得到了不少同事的认同,但也面临着一些质疑,比如如何吸引那些高端的金融和科技企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如何跟上等等。张浦东没有气馁,他和同事们一起继续深入研究,制定出了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方案,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到对入驻企业的优惠政策,都一一进行了明确。
随着规划工作的逐步推进,张浦东又投入到了居民区配套建设的规划当中。他深知,要让浦东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他提出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理念来设计居民区,规划建设足够数量的学校、医院、商场等生活配套设施,打造不同档次的住宅小区,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在小区的内部环境设计上,要注重绿化和休闲空间的营造,让居民们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一个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