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 第73章 慕钱沪剧团在淞沪会战四行仓库演出沪剧《八.一三》

第73章 慕钱沪剧团在淞沪会战四行仓库演出沪剧《八.一三》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淞沪会战如同一幅悲壮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在中华大地上。

而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局中,慕钱沪剧团如同一股清流,毅然决然地选择在四行仓库这个见证了无数英勇与牺牲的地方,上演了一出震撼人心的沪剧——《八.一三》。

这场演出,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上海军民不屈不挠、誓死抗日精神的崇高致敬。

钱晚夏,这位沪剧名伶,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担纲饰演了剧中的灵魂人物——沙奶奶。

在四行仓库斑驳的墙壁前,灯光渐暗,观众的呼吸似乎都凝固了,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当钱晚夏身着朴素却充满年代感的衣裳,缓缓步入舞台中央,那一刻,她仿佛与角色融为一体,成为了那个时代上海普通老妪的化身,却又蕴含着无尽的坚韧与力量。

随着悠扬而又略带凄婉的沪剧唱腔响起,钱晚夏用她那深情而富有穿透力的嗓音,唱出了《八.一三》中沙奶奶的一段经典唱段。

她的声音,时而低沉哀婉,诉说着家园被毁、亲人离散的悲痛;时而激昂高亢,传达出上海军民面对侵略者时,那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勇无畏。

在她的演绎下,沙奶奶的形象跃然台上,她不仅是家庭的支柱,更是无数上海人民心中不屈精神的象征。

“八月十三炮火连,黄浦江畔血染天。吾辈虽老志未残,誓与儿孙共赴难。”

这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唱词,不仅唱出了沙奶奶个人的情感,更唤醒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共鸣。

观众们或泪流满面,或紧握双拳,无不被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所打动。

四行仓库的每一块砖石,似乎都在聆听着这段历史的回响,见证着上海军民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非凡勇气与牺牲精神。

钱晚夏站在舞台中央,泪光闪烁,她深知,这场演出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呈现,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铭记。

而四行仓库,这座曾经见证了中华民族危难时刻英勇抗争的建筑,也因这场特殊的沪剧演出,被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它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提醒着每一代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为了国家和民族尊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于是,慕钱沪剧团与《八.一三》的故事,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激励着无数后来者。

? 1932年淞沪会战(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是中日之间的一次重要军事冲突,发生在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

背景:1932年1月28日,日本以“日僧事件”为借口,向驻上海闸北的第十九路军发动突然袭击,导致第一次淞沪会战爆发。

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的带领下,英勇抵抗日军,致使日军三次更换指挥官。

过程:战斗初期?,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日军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均遭败绩。

? 增援行动?: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由张治中率领增援第十九路军。

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

? 停战协定?:1932年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

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

5月5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不得在上海及周边地区驻军。

结果:中日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上海非军事化。

此次会战迫使日本承认了其在上海的侵略行为,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实际上剥夺了中国政府对上海的管辖权,承认了日本入侵上海的合法性。

? 淞沪会战中的具体战役和战斗包括以下几个?:

上海市区战斗(8月13日至8月22日)?:这是淞沪会战的第一阶段,中国军队第9集团军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重点指向虹口和杨浦的日军据点。

中国军队在空军的配合下,多次攻占敌军外围据点,压缩了敌军的占领区?。

川沙口登陆战(8月23日)?:日军第11师团在川沙口进行登陆作战。

罗店战斗(8月24日至9月6日)?:日军第11师团攻占罗店,中国第15集团军进行反攻?。

吴淞登陆战(8月23日至8月30日)?:日军第3师团在吴淞以南登陆,中国第9集团军进行反击?。

虬江码头战斗(9月7日至9月9日)?:日军步兵第18联队在虬江码头登陆?。

月浦战斗和杨行战斗(9月7日至9月11日)?:日军第3师团攻占杨行,第11师团攻占月浦?。

宝山战斗(8月31日至9月6日)?:日军在宝山进行多次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

宝山战役:

1937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后, 日军增援部队盐泽师团一部于20日由宝山狮子林登陆,25日攻打宝山县城。

中国守军第98师顽强阻击,伤亡惨重,于8月底奉命后撤,留第583团三营孤军防守。9月4日,日军猛攻宝山城。6日,宝山失守,500余中国官兵全部殉国。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恃其陆、海、空立体战优势,企图沿长江口沿岸强行登陆。

突破我军防线,从侧背包抄中国军队后路,一举侵占上海。

为抗击日军,第十八军罗卓英部三个师奉命赴沪布防。

刚由武汉奉调卫戍南京的陆军第五十四军第九十八师也奉命驰赴上海,驻防宝山、吴淞一线。

8月23日后,罗泾、小川沙、月浦、狮子林等地先后失守,登陆日军向宝山、浏河、罗店方向分进合击,情势危急。

宝山城是上海长江边的门户,距狮子林和吴淞炮台均相隔十里,战略地势险要。

8月31日,当南北两处均已失守,宝山城三面受敌,已成孤悬之势时。

奉命防守长江口的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旅长吕国铨,决定派遣第五八三团第一营中校营长姚子青率营前往接防。

姚子青是血气方刚、英勇有为的青年军官,尽忠职守,有独当一面的指挥能力,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残杀我同胞的罪恶行径早已切齿痛恨,愤慨不已。

接受命令时姚回答说:“子青守土有责,誓与宝山共存亡,请旅长放心。”

9月1日,姚子青率部六百战士,坚守宝山城。

在罗店、宝山、狮子林等处,中日军队均反复争夺。

姚率连排长侦察地形,布置阵地与火力网。

在江堤了望:敌舰远程炮,炮口对准宝山;望远镜向南观察,日军坦克开来开去,大炮对准宝山城,日机在上空轰炸扫射。

姚营以弱军抗强敌,一场恶战已降临。

姚子青意识到守住宝山,可争取主动,使该师部调兵遣将从容布防和增援。

这是第一营生死存亡,为国争光的最后关头。

姚集中全营讲话:

“弟兄们还记得来上海之前我讲的话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眼下日本鬼子打到了我们家门口,杀我同胞,奸我姐妹,侵我国土,欺人太甚!

不把鬼子驱逐出去,是我们每一个军人的奇耻大辱!

如今我们报仇雪恨的时机到了,弟兄们,豁出去吧!和鬼子们拼到底!”

姚子青慷慨激昂的话,激发起了全营官兵的抗日豪情,有人带头喊出

“和宝山城共存亡!”“人在阵地在!”的口号。

当日,日军第3师团第68联队约2500人,在战车掩护下直逼宝山城;

吴淞口外日舰炮以宝山为目标不断轰击,日机亦连续轰炸,城垣屡坍屡修。

激战中,姚子青率部采取灵活战术出击、奇袭,动静结合,一次又一次打退日寇的进犯。

9月2日,日寇的飞机、舰炮连续向宝山猛烈轰击,在坦克掩护下多次发动冲锋。

向西门外大街及西南城垣进犯,企图截断姚子青营与后方的联系。

姚子青识破敌军阴谋,趁敌人立足未稳组织力量予敌痛击;

敌军因屡攻不下,更加疯狂地调集刚登陆到达狮子林方面部队和增援炮台的部队向宝山夹击。

姚全营官兵,顽强抗击日军进犯。

9月3日,敌军以飞机、战车、大炮掩护2000步兵进攻,企图在城东、南、北三面强行突破。

姚子青派出一支突击队先发制人,勇猛出袭将这一路敌人拦截于金家宅和宝山外围之间。

从侧翼包抄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毙伤日军200多人。

9月4日,敌人对宝山志在必夺,集中军舰30艘,分列吴淞口,以排炮猛烈轰击宝山城,并以飞机及战车掩护步兵向守军阵地冲锋。

炮弹呼啸着飞向宝山城,成片的建筑物在隆隆的爆炸声中轰然倒地,并燃起大火。

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持续了一整天,直炸得天昏地暗,第一营的大部分工事被摧毁,官兵牺牲100多人。

入夜,姚子青指挥大伙埋葬了死难官兵的遗体,他脱下军帽,含着热泪同昔日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作最后的告别。

当时宝山已陷入重围,守城军民在姚子青指挥下顽强抵抗。

4日晚,姚子青致电旅部:“抱誓与敌皆亡之旨,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

9月5日拂晓,一阵炮击过后,日军步兵再次发起潮水般的冲锋。

当天,敌人一连冲击了4波次,姚营官兵,均以身许国,虽在危城之中,仍沉着应战,宝山城巍然屹立。

经过数日的激战,姚营毙伤敌军600余人。

阵地前沿,日军遗尸累累;战壕内,姚营已伤亡过半,鲜血四处流淌。

日军向城内发射大量硫磺弹,烟火四起,房屋尽被燃烧,一片火海;姚子青身处危城,仍拼力奋战。

5日午后,姚营3个连长全部阵亡,9个排长战死6个。

姚子青在指挥所里再也呆不下去了。不顾副官和卫士们的劝说,执意要到东门去,因为那儿战事最艰苦。

他命令:“所有勤杂人员,包括架线员、炊事员、传令兵,一律到前沿阵地去。”

然后,姚冒着猛烈的炮火,来到城东门阵地。

傍晚时分,日寇第68联队在联队长鹰森孝的指挥下,向宝山城发动了最后一次冲锋,前边是坦克开路,后面是猫着腰的士兵,黑压压一片。

姚子青吩咐弟兄们集中轻重武器,先对付步兵。

日军步兵纷纷倒毙,但前面的倒下去,后面的又冲来,敌如潮涌。

姚子青边抓起一挺冲锋枪射击,边命令炮手,对准后边的那个举着指挥刀的鬼子官射击。一发炮弹射去,鹰森孝遭重伤倒地。

紧急时刻,一辆日军坦克冲到阵地前沿,姚营成排手榴弹扔过去阻挡不住。

日军坦克上机枪横扫过来,姚营又牺牲了十几个士兵。

就在这危急关头,姚子青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跃出战壕,飞身奔向横冲直撞的日军坦克。

这是第二连上等兵李卫明,人们都叫他小李子。

刚入伍不到一个月的李卫明腰间捆满了手榴弹,手里还举着两颗,奋不顾身地朝敌坦克扑去。

敌弹噗噗打在他身上,倒下了,人们都以为他牺牲了。

哪想到他又爬起来匍匐向坦克……突然大吼一声,猛地跳起来,扑在飞速转动的坦克履带上,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响过后,小李子无影无踪,那辆坦克也瘫痪了。

泪眼模糊的姚子青赞许地说:

“多么英勇舍身炸坦克的战士啊!”

姚由此看到中国胜利的一线曙光。日落时,日军终于退缩了,但姚营仅剩下不足100人。

9月6日凌晨,日军用重炮轰击城墙,炸裂缺口,冲入城内,姚子青与旅部失去联络。

只见宝山上空,多架敌机肆无忌惮轮番轰炸、扫射;敌舰大炮轰击不断,整个宝山烟雾弥漫,到处是断垣残壁。

10时,日军又轰毁宝山城东南城垣,并施放硫磺弹,城内燃起一片火海,又一股日军冲入城内。

姚子青临危不惧,率领全营所剩官兵与敌短兵相接,展开了白刃巷战。

战斗十分激烈,双方死亡惨重。激战到最后,姚营仅剩20余人,勇士们仍然毫不退避,以一当十地与冲进来的日军拼杀。

在最后时刻,姚子青不幸被弹片击中腹部,肠子暴流出来,英勇牺牲。

姚子青营固守宝山城与日军浴血奋战六昼夜,经过激烈的巷战肉搏战,终因敌众我寡,姚子青和全营官兵壮烈殉国。

消息传出,震惊中外。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于9月10日通电全国:

“宝山之战,姚子青营坚守孤城拼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

南京《中央日报》《吊宝山城中六百义士》文称姚子青为:

“民族人格之表现”;

上海《大美晚报》着文赞颂:

“此次姚营全部殉城,其伟大壮烈,实令人内心震动而肃然起敬,此非仅中国人之光荣,亦为世界人类之光荣,其事迹将永垂史册!”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追授姚子青为陆军少将,并在南京铸造姚子青铜像。

后人为纪念这位英雄,将姚生前居住过的汉口市生成里的那条街改名为“姚子青路”。

姚家乡平远县建立了“子青祠”。平远县办起了“子青职业学校”、“子青女子中学”,平远县城中学被命名为“梅青中学”(“梅”指“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第一个牺牲的黄梅兴将军)。

1938年3月12日,延安各界群众举行“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烈士大会”

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地点:宝山区友谊路1号(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内)

简介: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位于宝山区友谊路1号(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内)。

姚子青(1909~1937)广东平远人,又名若振,号中琪, 民国二十六年(1937)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

奉命赴上海抗日,进驻宝山县城。他率领600官兵与敌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全营将士壮烈牺牲。姚子青本人也于9月5日在与侵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在淞沪会战月浦战役中,最残忍的战斗发生在第88师524团与日军的激战中?。1937年8月13日,第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部在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战斗异常惨烈,尸体覆盖大地,惨烈程度堪比奥马哈登陆战?。

? 沪剧《沙家浜》中沙奶奶钱晚夏饰演,唱段“八一三”的唱词如下?:

“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

江南国土遭沦亡,

尸骨成堆鲜血淌,

满目焦土遍地火光。

历尽艰辛、东进江南、

深入敌后,解放集镇与村庄。

红旗举处歌声朗,

百姓们才见天日光。

? 沪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其传承价值不可忽视。在《八一三》中,唱词不仅体现了沪剧的艺术特色,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战斗背景和过程: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中日战争中的首次大型会战,持续了三个月。

中国军队在淞沪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第88师524团在四行仓库的战斗中,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坚守阵地,展现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战斗结果和影响:这场战斗不仅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也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尽管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成功拖住了日军的进攻,为后续的战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历史背景和意义: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它改变了日军侵华的进攻方向,使得国民政府有空间西撤,保留了中国的工业和文化力量。这场战斗的意义在于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使日军不得不调整其进攻策略?。

四行仓库在淞沪会战中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特别是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英勇事迹,展示了中国军队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光复路1-21号,是1931年由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和盐业银行共同出资建造的货物堆栈。

该仓库由着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七层钢筋水泥结构大楼,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当时西藏路桥周边地区最高的建筑?。

在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四行仓库成为了中国军队的重要防御阵地。

88师在闸北与日军苦战两个多月,最终因战况不利被迫撤退。蒋介石决定保留四行仓库作为最后一个阵地,以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仍在坚守上海,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八百壮士在谢晋元的率领下,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展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和顽强。

谢晋元在淞沪会战中的角色是第88师262旅524团的中校团附?。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谢晋元率部参加了这场战役。

10月下旬,中国军队在蕴藻浜一线反攻失败,日军开始全面反攻。

为了牵制日军并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谢晋元奉命带领“八百壮士”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八百壮士”孤军奋战4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胜利完成掩护任务?。

谢晋元的背景信息:谢晋元,字中民,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曾在北伐战争中受伤。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时,他担任第88师262旅524团中校团附。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叛徒杀害,后被追晋为陆军少将?。

八百壮士的指挥官谢晋元,其官职究竟是团附,团附的由来。

作为部队中的副职军官,人们对副团长是不陌生的。但“团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却很难有人说得出来。

而要想说明白团附,首先得说说团。由于“团”这一建制出现在中国,已经是清末民初之时。所以我们不妨就从这时开始,来探究团附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清末新政之时,各省普遍编练新军。新军中一般都设有团一级建制,最初称为“标”。按兵种来说,标有步标、马标、炮标之分。

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统一改之为步兵团、骑兵团、炮兵团。

在清末,标的长官称统带官,简称统带,也称标统,对应后来的团长。

统带官之下不设副职,民国初年因袭之,故而团长之下并没有副团长。团内设有教练官1人,司职队伍的思想动员、教育考核等工作,这便是团附的前身。

大名鼎鼎的阎锡山,便曾在山西新军中出任过第二标教练官,一年后升为标统。

1912年底,北洋政府宣布实行新军制,规定每团设一团附,为中校军衔。

后又增设一名团附,为少校军衔。在这之后,团附一职为北洋各派军队所采用。

国军中的团附:

二次北伐结束后,国民革命军(即国军)开始进行大规模整编。

国军的部队建制和官职基本上沿用了北洋的体系,团附一职不但保留,而且同样明文规定为步兵团每团设中校团附1人,协助团长负责该团教育;少校团附1人,协助团长负责该团兵器。

炮兵团只设中校团附一人,兼管教育、兵器,各团不设副职。

但这种编制并不固定,而且各派军阀(包括中央军)出于各种目的,设置副团长、团参谋长(按国军规定实际上团一级不设参谋长),乃至上尉、甚至中尉团附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1930年的国军编制表中,甚至还设有“师附”。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团附实际上起到了副团长的作用。例如淞沪会战中的第88师参谋长(一说参谋处长)张柏亭就在回忆时说道:

“按当时编制,我师各团不设副团长,有中、少校团附各一人,中校团附即相当于副团长。”

两相印证,可以说明,谢晋元当时的职务是团附,而非副团长。

四行仓库在展示中国军队的抗战精神方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四行仓库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使其成为抗战精神的象征。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闸北区,紧邻苏州河,北面是公共租界,南面则是战火纷飞的战场。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四行仓库成为中国军队与日军对峙的前线,象征着中国军队在艰难环境下的坚守和牺牲?。

其次,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具体过程和结果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抗战精神。

1937年10月26日,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1营在四行仓库与日军展开激战,坚守了四天四夜,最终在国际社会的介入下退入公共租界。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虽然兵力不足,装备落后,但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牺牲精神,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此外,四行仓库的建筑本身也成为了抗战精神的见证。仓库的西墙布满了弹孔和炮击痕迹,这些痕迹不仅记录了战斗的惨烈,也象征着中国军民在抗战中的英勇和牺牲。

四行仓库守卫战:不到五天却树立了抗战旗帜。

八百孤军坚守四行仓库,面对日军炮火,展现中国军人的脊梁。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在八字桥打响第一枪的88师就将师部设在四行仓库。

88师在闸北先是参加了进攻驻沪日军上海特别陆战队的“十日围攻”,在日军援兵大举登陆之后,又在闸北坚守两个多月,屡挫日军,被日军称为“可恨之师”。

88师就在闸北和日军苦战了两个月。

10月26日,大场陷落,战况急转直下,战线中部的中国军队有被日军合围的危险,被迫于当晚放弃闸北、江湾一线,退守苏州河南岸。

88师直到此时才撤出闸北,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88师的伤亡极其惨重。

以后来坚守四行仓库的524团1营为例,已经在火线上补充过五次兵员,开战前训练有素的精兵早已损失殆尽,尤其是第三次补充。

原先的524团几乎完全拼光,所以把刚刚从湖北开来的湖北省保安第5团成建制地补入524团。

当时火线补充兵员,对补充来的部队,只收士兵,军官则是任其去留。

但因为524团的连排干部几乎全部伤亡,如1营的3个连长就只剩下1连连长陶杏村,所以对保安5团的干部也基本留用。

保安5团是新成立的部队,最新的一批新兵是在1937年7月抗战爆发之后才入伍的,这些新兵甚至“连枪都没开过”。

撤退命令刚刚下达,就传来《九国公约》成员要在11月初召开会议,讨论中国对日本侵略的控诉案。

因此蒋介石决定在上海市区保留一个阵地,以向世界显示中国军队仍在坚守上海。

第三战区代理司令长官顾祝同根据这一指示,命令88师继续留在闸北,坚守北站至苏州河北岸一线阵地。

88师师长孙元良在电话里接到这个命令就立即表示反对:

“统帅的命令自应遵办,但请长官考虑,如果我们死一人,敌人也死一人,甚至我们死十人,敌人死一人,我留在闸北就有意义。

但我们是孤立在这里,激战之后,我们的干部伤亡了,联络隔绝了,战斗组织解体,粮弹不济,而在混乱无指挥的状况之下被日军屠杀,那才不值,更不光荣!”

孙元良考虑到电话里难以讲清楚情况,马上派师参谋长张柏亭上校赶往第三战区司令部前线指挥部直接向顾祝同当面汇报。

提出以1个团的兵力守备一两个据点作为象征性坚守,得到了顾祝同的同意。

张柏亭回到师部,孙元良对留下1个团的兵力仍然感到可惜,最后决定只留下1个加强营冒称1个团的名义坚守1个据点——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

之所以选择四行仓库,是因为四行仓库高大坚固,易于防御,又因连日苦战部队伤亡很大,补充的新兵比例很高,集中在一个据点更利于控制部队。

而且四行仓库中粮弹储备充足,甚至为了防备自来水管被切断还储备了大量饮用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守备据点。

随后孙元良召集团以上军官会议,在会上说明了留守闸北的任务和情况。

262旅524团中校团附谢晋元自告奋勇愿意率领部队执行这个任务,于是孙元良命令谢晋元率524团1营留守四行仓库。

谢晋元在接受任务后向孙元良表示:

“在未达成任务前,决不轻易作牺牲。任务达成之后,决作壮烈牺牲,以报国家。

524团中校团附谢晋元:

此时,524团1营还驻守在闸北北站附近的天通庵地区。

26日晚22时接到撤退命令,营长杨瑞符少校无法接受要撤退的现实,还打电话给524团团长韩宪元上校表示不愿撤退。

23时,韩宪元接到1营担负死守四行仓库的新命令,于是立即打电话要杨营长马上赶到团部,当面下达了新任务。

当杨瑞符营长领受任务再回到营部时,已经是27日零时20分了。此时1营各连都已根据26日22时的撤退命令开始后撤,杨营长急忙派传令兵分头去追,自己则在营部等待部队回来。

结果传令兵只追到第2连以及第1连的第1排与第2排,于是杨瑞符营长只好先率这一个半连到四行仓库向谢晋元报到。

没想到27日上午9时许,之前没联络到的1营3连、1连3排和机枪连居然也来到四行仓库。

原来这两个连在撤退途中遇到团部人员,知道1营的任务已经改变,虽然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任务,但他们还是毅然赶到四行仓库报到。

就这样,至27日9时,524团1营共452人全部进入四行仓库,这也是当时中国军队在上海市区的最后一处据点了。

524团1营进入四行仓库后,立即开始备战。由2个班在旱桥警戒。

1连在右翼西藏路占领阵地,

2连居中在四行仓库周边占领阵地,

3连在四行仓库左翼交通银行周围占领阵地,

机枪连在四行仓库屋顶配置2挺重机枪,

另外2挺重机枪则分别配属给1连和3连。

日军第3师团的前卫部队从北站出发自东向西搜索前进,刚接近四行仓库就遭到了1营的猛烈射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们重新展开队形发起进攻,战至12时许,被守军击退。

坚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

27日四行仓库的战斗虽然规模很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表示中国军队依然在闸北坚持战斗。

这个消息迅速在租界流传开来,成千上万的市民赶到苏州河南岸,隔河向四行仓库守军挥动帽子、毛巾、手帕致意,甚至还将日军的集结地点、行动等写在大黑板上通报给守军。

更多的人将守军急需的物资送往上海市商会,不到一天的时间,捐赠的物资就装满了10辆大卡车。谢晋元对外界问及有多少守军时回答:

“八百人”,“八百壮士”由此天下闻名。

28日,四行仓库守军除了得到大量捐赠物资,还得到了杨惠敏送来的国旗,并于29日凌晨举行了简单但不失肃穆的升旗仪式。

四行仓库楼顶飘扬的国旗,是抗战期间最为经典的一个场景,彰显了中国军民不屈的抗战精神,引起了苏州河南岸成千上万观战市民的欢呼。

29日下午,日军再度展开进攻,仍被守军击退。

经过两天的战斗,谢晋元看出了日军的顾忌——

本来四行仓库从军事上讲是一个绝地,根本没有回旋余地,所以谢晋元最初布署防御时还尽量扩充防御纵深:

1连在右

3连在左,

2连居中,

围绕四行仓库周边,四行仓库大楼基本没部署部队。

但是日军顾忌流弹落入租界,所以不敢以重炮直接轰击,只能采取纯步兵的强攻。

于是谢晋元也审时度势地改变了部署,

将部队全部收缩回仓库大楼死守,

机枪连全部部署在楼顶,

对日军形成居高临下之势。

日军正在架梯攀爬四行仓库:

30日,日军出动坦克掩护步兵进攻,被守军用手榴弹击毁2辆。

日军还在仓库墙边架起梯子攀爬进攻,守军推倒梯子,并向墙角猛投手榴弹,再次将日军击退。

束手无策的日军只能集中火力猛轰四行仓库,几乎每秒钟就落弹一发,墙面也被轰出了不少弹孔。

守军反而利用这些弹孔改建成射孔,日军一连三天毫无进展。

四行仓库的战斗,让与四行仓库仅一河之隔的租界当局感到非常棘手,一方面,距四行仓库仅数十米之遥的 西藏路桥南就有煤气公司巨大的煤气罐,一旦流弹击中引起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方面,四行仓库与租界近在咫尺,如果有流弹落到租界,引起擦枪走火的事端,极有可能会演变成国际事件。

甚至打破租界与日军之间微妙的和平关系,因此租界当局希望四行仓库守军尽快撤退。

同时,日军也忌惮一水之隔的租界,不敢放手攻击,在四行仓库的进攻中颜面尽失。

所以也向租界当局施压,企图从外交途径来迫使守军撤离。

于是租界当局首先要求第三战区命令四行仓库守军撤离,并表示允许守军退入租界,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与此同时,出于对八百壮士的崇敬与同情,许多社会团体和社会名流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国民政府命令四行守军撤退,以保全这支英雄部队。

考虑到“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屡挫日军兵锋,极大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同时也在国际舆论面前展示了中国以弱抗强的不屈意志,出色完成了“争取时间,唤起友邦同情”的使命。

10月31日上午,蒋介石电令88师师长孙元良,命令514团1营于11月1日凌晨2时撤离四行仓库归建。

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到: “为主帅者,爱惜所部与牺牲所部皆有一定限度。今谢晋元死守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

此时,88师主力已撤至沪西的北新泾、周家桥、丰田纱厂一线,孤悬敌后的1营如要撤退归建,只能渡过苏州河经租界归队。

由于租界当局有过允许1营通过的承诺,所以孙元良便派副师长冯圣法和参谋长张柏亭与上海市市长俞鸿钧、淞沪警备司令杨虎一起与租界当局交涉。

31日14时,冯、张、俞、杨与公共租界的外国驻军总司令英军少将斯摩利特(Smoleet)等租界当局代表会谈。

租界方面很爽快地答应了通过英军警戒线时的行动协调、对封锁四行仓库后门的日军机枪阵地与探照灯的压制,以及准备通过租界时的交通工具等要求。

21时,张柏亭通过电话命令谢晋元率部于当晚撤出四行仓库。

31日24时,守军分为两个梯队,交替掩护,冲过新垃圾桥进入租界。

在坚守四行仓库和突围战斗中,1营共计阵亡14人,伤23人,击毙日军至少在100人以上。

1营退入租界后,先被带到中国银行仓库。租界当局随即要求收缴1营武器。

谢晋元和全体官兵群情激愤,坚决不同意缴出武器,双方僵持不下。

在漕河泾等候1营归队的张柏亭赶到租界,在了解状况之后,要求谢晋元暂时先交出武器,同时英方也解释进入租界不许协携带武器是惯例。

而且他们只是代为“保管”,绝非“缴械”。

谢晋元这才命令缴出武器——共计步枪200余支,轻机枪24挺,重机枪4挺,驳壳枪20余支,手枪3支,子弹12万发,从这个数字来看,1营几乎是把全部轻重武器都带出来了。

1营被缴械后,步行前往西藏路跑马厅休息,当时已是深夜,沿途还是有大批群众闻讯自发赶来欢迎。

1日上午,1营官兵在吃完早餐后由租界当局派车送往星加坡路(余姚路)胶州路口的意大利兵营,沿途受到上海市民夹道欢迎。

但是一进入意大利军营后,1营就遭到羁押,由万国商团看守。

乘坐由租界提供的车辆前往意大利军营的四行守军:

1营退入租界后,日军立即向租界提出抗议,称如果租界准许中国军队通过,日军将开进租界追击。

在得知1营被租界羁押之后,蒋介石立即指示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向租界提出抗议,要求让1营按原协议通过租界归队。

但之前斯摩利特的谈判早就暗藏杀机,斯摩利特只是驻军司令,只负责军事行动,对于租界的行政与外交事务并无权限。

谈判时不但没有租界当局的正式授权文件,也没有正式签署任何书面协议,租界方面从一开始就只是想把1营骗出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退入租界被强行缴械后,便成为了一支真正身陷孤岛的孤军,被租界羁押在星加坡路(余姚路)胶州路口与胶州公园(静安区工人体育场)一墙之隔的空地。

自1937年11月1日至1941年12月18日,长达4年又1个月零27天,这块营地也被称为“孤军营”。

从孤军被租界羁押后,国民政府就全力展开外交努力,但一直没有奏效。

1940年3月汪伪政权成立,多次派人游说谢晋元率部投效,但都被严词拒绝。

于是日伪就收买了孤军中的败类,于1941年4月24日将谢晋元杀害。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日军占领上海公共租界,此时还有约320名孤军落入日军之手。

日军先将孤军迁至宝山月浦机场旁的空置军营,再于1942年3月将孤军官兵全部关入南京老虎桥监狱。

从1942年5月开始,分六批将孤军押往不同地方作苦工,最远的两批被送到了新不列颠岛和新几内亚岛。

其间有包括继谢晋元之后担任团长的雷雄在内约100人逃脱,回到大后方,还有约100人在做苦工或逃亡中遇难。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幸存下来的四行孤军还有约170人,都受到了从优嘉奖。

“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的象征:

虽然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守卫总共还不到五天时间,但却充分展现出中国军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念,成为抗战中的一面旗帜。

根据“八百壮士”的事迹创造的歌曲《歌八百壮士》,在当时广为流传,歌词中反复出现“中国不会亡”,就是将八百壮士看作坚持抗战、绝不屈服的精神象征。

因此,四行仓库也就成了抗战圣地。

政治和军事协调?:

1937年,国共两党虽然已经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协议,但双方在具体合作上仍存在诸多摩擦和信任问题。

八路军并未被纳入国民政府在淞沪会战中的统一指挥体系。

? 实际效果和后续发展?:八路军在华北地区采用的游击战术成功地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减轻了华东、华中地区的战斗压力。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22万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3个师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淞沪抗战: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换亲1985农家沈兰的悲喜人生颠一点,也是一种成长随军一见面,冷面军官动了情带着皇帝勇闯天涯逼我堕胎,我转身嫁别人你疯什么颜柒柒重生,司庭寒再爱我一次风吹晴雨落,故人归八零沪市:和冷面军爷的风月官司带着废物系统游江湖八仙女爱上放羊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