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嵩朝这边,李如璋他们觉得憋屈。
北虏这边,
乃蛮利野最近也很窝火,不光是窝火,甚至是苦不堪言。
潼关一战,西路军四万军队,折损过半。
本部亲卫精锐,仅剩最后渡河走脱的那三四千人。
光万夫长就阵亡两名。
至于千夫长,百夫长这些,折损更多。
自己若非亲卫拼死护卫,才侥幸捡回一条命,如今腿瘸了不说,还被自家国主问罪。
自家军队,此前极少有战败的时候。
即便是败,最后也能反败为胜。
谁没败过?强如东路军统帅纳古斯,当初同样败过。
当年据说,抢夺乌鲁河的那一战,一开始也是损兵折将。
后来纳古斯亲率骑兵,为大军凿阵,一日四凿。
硬是打垮了嵩国号称最强战力的幽州军。
不但反败为胜,还使得对方主帅身死。
后来,围困幽州之前,同样是败了一场。
但是,最终人家胜了啊。
逼得那嵩国朝廷,被迫割让三州城池土地不说。
还使得大半个幽州地界的嵩国人,如丧家之犬,惶惶南渡。
而自己为何没有这般好运?
乃蛮利野,最近总是这样觉得。
自景国建国以来,自己潼关这一仗,是最大的败仗。
要按正常来说,败了也就败了,用嵩国人那句话来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无非,厉兵秣马,改日再战便是。
但是,现在问题不光是这么简单。
最主要的是,自家国主近两年,不知道为何,居然想学那懦懦南儿那般,搞什么集权制度。
如今,恰好自家运气不好,遭逢大败,撞刀尖上了。
国主便要拿自己开了刀,
最终,西路军元帅的职务被罢免不说,
还被罚万金,罚万金也就算了,毕竟这些钱财,也是从嵩国人手中夺来的。
乃蛮利野并是很心疼。
罚也就罚了……
但是,
最最重要的,也是他最为窝火的便是。除了罚没金银,还要罚没他本族人口五百丁,到国主帐下,
北地荒凉,本就人烟稀少。
这五百青壮丁口被划,加上他们家人,那便使得自己帐下,数千帐人口没了啊!!!
本来自己还要被砍头。
幸得自家侄女苦苦哀求,加之念及自己侄儿新丧,才免了。
国主的这些做法,未免太过霸道……,
不免让人觉得,还没打下江山,便要开始收权了吗?
如今军中职位没了,银钱被罚没了,自家侄儿也没了。
此时的乃蛮利野,便是一只拔了爪牙的病虎。
北虏是个多民族,多种族组成的国家。
国主乌剌合不勒,年方四十,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
别看他如今成了国主,平日多居于行宫。
但是弓马骑射,并未荒废。
大刀重斧,在他手上如今依旧能舞的虎虎生风。
三五军士也奈何他不得。
每天早上,一大碗羊奶饮下。
他便要练武一个时辰,
然后再处理国事。
自称王以来,这个习惯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早先,在边地起势之时,
每次作战,他必亲自带兵,每逢战事,必身先士卒。
也就是近几年,攻城略地,地盘大了以后,本钱丰厚了,在众多大将的请求下,才不再冲锋陷阵。
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副阴鸷的表情,让身边人都猜不透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就是这么一个强悍的人物,面对国中盘根错节的各方势力,却也不得不妥协让步。
几乎自己手下所有大将的本族或是亲族,都有女人嫁给他。
为此,他还学嵩国那般,也设立了后宫。
不过,景国的皇后不叫皇后,叫大妃,然后是次妃,再往下是贵人。
后宫说法,有些是自创的,有些则是照搬嵩国那边的。
正所谓,利益是最可靠的结盟,
北虏的这些大将,以为将族中最漂亮的女人,送给国主,便可以使这种盟约更牢靠。
而乌剌合不勒,也正是利用这些姻亲关系,维系着自己和这些大将的关系。
这样,好也不好,
有亲情纽带的加持,总归多少是能增进感情的。
各部统帅,谈论起来,皆有亲缘血脉关系。
每每作战,必定一致对外。
但是,不好的就是,军国大事,本该以理服人,以法治国,现在国中许多人,一有大事,便论亲疏关系。
乌剌合不勒深知,如果一味的靠着这种姻亲关系,来治理国家,必定不是长久之计。
虽然,景国以武力立国,自己底下也是一群能征惯战的骄兵悍将,无论是冲锋陷阵也好,还是攻城略地也罢,都不在话下。
然而,他本人并非一个纯粹的武夫,
和他手底下大多数统帅不同,他从不固执己见,喜欢博采众长,听取众人意见。
取长补短,纳为己用。
以前还在北地冰原的时候,他觉得,前来催收赋税的军士,便是大人,人上人。
羁所州郡守大人,那更是了不起。如天神一般的人物。
而他那会觉得,要是能养他个几百上千头牲畜,还不用交税的话,那自己就是顶大顶大的富翁了。
现如今,再回头看,才知道那时候的自己多可笑。
他还有个优点,
那就是爱读书,读那些懦懦南儿的书。
南儿软弱,固然让他看不起,
但是,从他收集的那些南儿们写书籍上,
他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诸多启发和感悟。
并且书读的多了,便越发的觉得自己有多么渺小。
原来,中原王朝的成就,竟然如此璀璨夺目,历史传承,竟然这般源远流长。
尤其是那些湮没的朝代,他们虽然灭亡在历史长河中,但是他们创造的制度和文明,以及国家良好运行的章程,给了他带来了极大启发。
制度,可以使军队严整。高度集权。
制度,可以使政令畅通无阻。上下一心。
制度能让一个帝国,如臂使指。
这些都是后来自己起兵造反,读了这许多书以后,才明白的道理。
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曾经在一本书册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蚍蜉撼巨树,蜉蝣见青天。”
形象的展示了,如今自己创建的国度,和中原王朝那些璀璨文明的差距。
所以,每每攻下一地,他都会要求收集当地书籍,供他研读。
也会拜访当地名门望族,或是德高望重之辈,以期获得他们支持。
他迫切想要学习更多的东西,讨教治国安邦的学问。
只不过,他搞不懂,为什么几乎每次都是被拒绝。
明明自己是强者,自己战胜了嵩国。
按他们在北地荒原这里的规矩,强者不是人人敬仰和崇拜吗?
为何到了嵩国,会被人如此唾骂,轻视,厌弃?
既然,不能为他所用,那自己便只能杀了他们。
从心底里来说,他是真不想杀了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