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璋接着说道
“大兄,既然今天你要我说,那我就给你两句实话,若是这个帝国真到了糜烂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必定造反……”
周泽一直在认真听李如璋讲话,不成想他会这么直白大胆,竟然将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说出来,顿觉悚然。
手中扶着的酒杯,也因为慌乱,而打翻,杯中酒水,洒了个干净,就连身上衣袍也被湿透了。
周泽来不及擦拭,眼神惊恐道
“不至于此,不当如此……”
“如璋,且听为兄一言。”
“如今左相年迈,不会在朝堂上呆太久,左相退位,佞臣一派,自然群龙无首。”
“我相信老师会带领朝廷文武百官,将嵩国治理得更好的。”
“相信我,肯定会的!!!”
似乎怕李如璋不相信,最后几个字,他咬字极重似乎在笃定未来的事实。
接着周泽又对李如璋说道
“治大国如烹小鲜,并不是你我想的这么简单,当以怀柔兼顾多方来对待,帝国有诸多不好,但是,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
“就拿军队来说,以前从来没战胜过北虏,你来以后,不就打胜仗了吗?”
“你做好你的事,我也做好我的事,如果人人都像你我这样,帝国自然强盛太平。”
“万不可因为帝国有些许不足,便产生厌恶,若人人都怀着你这般想法,只怕国无宁日,天下再也不会太平。”
说完,周泽还使劲晃了晃了李如璋肩膀,神色急切,言语之间多有恳切之意。
仿佛生怕李如璋否决一般,
这次轮到李如璋叹息了,
周泽什么都好,就是太过迂腐,他前面说的这些话,别说让李如璋相信,就连周泽自己也未必会全信。
李如璋忍住心中的急躁,继续说道
“可天下有几个你我?纵然还有许多个大兄这般的人物,难道人人都如你这般大公无私,一心为公?”
“至于大兄方才所说,治国理政之论,如璋与兄恰恰相反,”
“我以为不论大国还是小国,不论乱世还是太平年月,皆需用重典,”
“只要不是酷刑恶政,当时刻重用刑律,法度严峻,才能让人敬畏,有法可依,才能让天下官员依法执政,有法可依,才能让百姓有个可以讲理之处。”
“当然,这里必须要说明的就是,权利的监督体系。”
毕竟,这天下,如你我这般的人可以说是为数不多,反而是哪些,高居其位,却祸国殃民,鱼肉百姓的人数不胜数,不监察、不肃清这些害群之马,那一个国家永远不会强大。”
“大兄!!!”
李如璋有些痛心疾首道
“难道现在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你的老师,高居右相之职,他手底下,不光有你这样的学生,还有其他志同道合的清官吧?那为何这帝国一日不如一日?不就是因为官场败坏,这些贪官污吏比你们这些想挽大厦于将顷的更多吗?正所谓入不敷出。”
“究其原因在哪儿?不就是当朝帝君,胡乱作为,放任自流吗?若不是帝君纵容,上行下效,他的天下如何成这般?这帝国从根源上便烂掉了。”
“非是我想造反,我只不过想活下去罢了,日后那些随我一起的百姓士卒,他们也不想造反,他们无非是想在这乱世之中,趟出一条活路罢了。”
“国内百业凋敝,外面北虏凶蛮残暴,你我寄希望于帝国?难道你我不清楚帝国如今到底是什么情况?”
“北虏攻城略地,若真是为了解救天下百姓于困顿艰难,那我反倒不必谋划造反之事,当初北虏攻伐幽州之时,我便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即可。”
“可北虏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才不得不,处心积虑谋划这一切,难道真要眼睁睁到北虏攻占整个帝国,才追悔莫及?”
“大兄,恕我直言,让我坐以待毙,我做不到……”
李如璋此刻,言语之间也颇为激动,
周泽紧逼双眼,眉头紧锁,
整个身体,因为太过激动而微微颤栗,过了好一阵,他才缓缓睁眼,几度张口准备说话,又停住了,
最后周泽深吸了一口气,待心情略微平复以后才开口道
“当年太祖定下重文抑武的策略,就是怕遇到像你这般行事的人,”
“如璋啊,这个帝国如今哪怕有万般不好,它还可以改变,还能向好,又不是真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若是按你说的,帝国病入沉疴,需要推倒从来,那敢问,兵祸一起,天下黎民百姓,又有多少因为兵灾祸乱,民不聊生,那时又要徒增多少死伤?”
“你可曾想过,如今外面北虏虎视眈眈,国中弊病诸多,若此时,你们这些武人,再借机发难,到时候这天下百姓,哪儿还有一寸他们的安生之所?”
“如璋啊,你年轻气盛,看不惯一些事情,是正常的,可人无完人,更何况一个帝国呢?”
“我们做臣子的本分不就是,尽忠职守,辅佐君王吗?”
“如今帝君是有些荒废朝政,那也是因为奸臣蛊惑所致,这个时候不正是该我们这些做臣子匡扶社稷的时候吗?”
两人就这样唇枪舌战了许久,以至于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李如璋被周泽这份执着气得哭笑不得,不知道该骂周泽是愚忠,还是应该佩服他忠诚。
人这种生物,大概天生带有胜负欲吧。
李如璋的执拗也上来了,当即反问道
“大兄,连你说这个帝国诸多不好,你还是文臣,还是这个帝国最尊贵,最为倚仗的那一类人,那敢问,你有问过其他人对这个帝国什么感受吗?”
“先拿我来说,我家若不是因为帝国重文轻武,导致文官肆意妄为,欺辱我家堂兄,最终引发一系列事件,何至于连我家也律法所牵扯,最终被发配千里。”
“敢问大兄,我父于这个国家,有教化之功,对我堂兄有抚育之恩,他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吗?为何落到这步田地?以至于老死不得还乡。”
“我堂兄,报效朝廷,奋勇杀敌,最终连他和袍泽的军功都保不住,又是为何?”
“你也许会说,这是我遭遇不公,所以对朝廷心怀怨妄。”
“那我便说点其他的,大兄你贵为一州府君,我家大哥也是统兵一州,按理说,一文一武,应是相得益彰,偏偏就因为他是武人,官阶便低你三等,再说俸禄,同是执政一方,他同样比你要低上许多。”
“再说说我等麾下这些将士,他们为国赴难,出生入死,他们是帝国的英雄,他们遭受的是什么?我堂兄当年便是被文官贪墨军功,故而失手杀人。”
“再比如今日王峥的事,再比如之后跪地喊冤的百姓,他们又对这个帝国可否满意?”
“若是王铮信得过官府,那他为何要自己采取方式报仇?”
“法在哪里?理在何处?”
“正如我今日在县衙所说,滥用法度,比无法可依更为可怕!!!”
“为何今日我在公堂之上,一再强调因果,为何我要和百姓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让他们明白其中道理?”
“因为一个国家,像大兄你这样有书读,且能做到一方大员的人,毕竟是少数,你们作为这个朝廷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会觉得朝廷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
“那是因为,权利在你们手里。”
“而百姓才是这个帝国的基石,他们才是多数,哪怕是帝国的军士,那也是来自百姓,”
“如今的朝廷,敢问大兄,到底是少部分人满意还是多数人满意?”
“若是官府公信力不在了,再想改变?难如登天。”
“我只是想要事情变成它原本该有的样子!!!”
李如璋就这样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也不管周泽能不能理解。
其实李如璋只要一天没有造反,那他的所作所为,其实反而是在替这个帝国弥补信用。
稍微了解历史的都知道于谦这个人,
他一生所作所为,很多时候看似不利于朝廷,然而,最后结果,却全是在挽救他那个明帝国。
李如璋不敢和青史留名的于谦相提并论,他的所作所为,说到底无非是争取民心,让自己日后有能力自保。
屋中烛火斑驳跳跃,即将燃尽,不知不觉这场对话竟然来到深夜,
李如璋话说完,周泽陷入沉思,一直都没说话,
李如璋从旁边盒子里,拿出蜡烛,重新续上。
原本昏暗的房间,重新亮堂了起来,
这动静终于惊醒了周泽,他有些失魂落魄。
“如璋,你实话告诉我,你难道必须要反?
“若是帝君励精图治,又或者……,或者新君登基,扫除弊病,你是不是就不会反了?”
李如璋点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
其实周泽搞错了,反与不反,并不是李如璋说了算,若是帝国民心所向,他即便是将造反说得天花乱坠,又有几个人愿意跟随他?
同样,若是百姓过得水深火热,根本不需要李如璋去如何煽动,只要他扯起大旗,天下百姓,也必然群起呼应。
至于周泽说的这些可能性……
李如璋以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要说帝君能励精图治,只要不变本加厉的荒淫无度,就已经是上苍保佑了。
再说新君登基理政,如今帝君唯一的皇子,不过才几岁,还在牙牙学语。
与其相信这个帝国能撑到他长大成人,还不如相信如今的帝君励精图治,驱逐北虏更值得让人觉得可信。
但是,李如璋前面已经表明了态度,若是执意将期望放在如今帝君和未来储君身上,
他宁愿自己厉兵秣马,驱逐北虏,还天下太平更实在。
想到这儿,李如璋又开口道
“大兄,夜深了,我就先告辞了,”
“你先歇息,我们且看以后事态如何,再做定论。”
“不过,我可以答应你,若是这个帝国真如你说那般,我定然尽心竭力,好生辅佐。”
说罢,
他又对着周泽,躬身一礼,折身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