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也因此更显空灵,疏淡,充满了禅意。
他知道,如果一味的醉心于佛道,只会成为逃避现实的借口,佛道智慧发生意义的前提正是人生的复杂与沧桑,是前行者不可缺少的调剂手段,就像某种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不能没有,可是多了也成了问题。
或许是此时的打坐让他心境上有所提高,场域再一次扩大了,特别是不是那种单纯的空间延展的感觉,而是一种空旷,疏朗的内部关系,两棵树明明相邻很近,却显得十分遥远,而天与地明明相隔很远,却仿佛亲密的交融着。
他又来到主观世界,此时不仅是单纯的呈现无暇的白色,更有一种活泼的生命力淡淡溢出,与之前那黑水带来的体验,正好相反。
他抚摸着一棵枫树,感受着那粗壮的树干内的生命力。明明是自己幻化出来的东西,竟然有了生命感。
游刃十分惊讶,这幻象世界竟然活了过来,他似有所悟,不论什么立场,什么颜色,什么生命,首先是“有着生命力”的生命存在,然后才有这千差万别的呈现。
换句话说,历史真正的走势是充满生命力的走势,杀伐,嘈杂,紊乱是开历史倒车,是历史另一股走势,这一生一杀,以不同结构搭配,化作各种参差不一的观念,成为了不同类型的觉悟者。代表生命力多一些的正是觉者,代表死气多的以黑色朽者为代表,五颜六色的朽者更是混杂的结果。
原来这才是颜色立场下的秘密,也是他心中纠结所在。
好生活的前提是肯定人活着,肯定生命,而延展出的生活花样形态,不论怎么活都是肯定活着在先,而有问题的生活却在第一问题上摇摆不定,生杀断灭,一枯一荣,以至于苦心经营的珍贵生活,朝夕之间也可以化作尘埃。
李先生在《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封面小标语上,正引用了艺术家高更名作的名字: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更是把关于人的问题由经典的“人是什么”的问题,转化为:人活着,如何活,活得如何。
想到这里游刃豁然开朗,或许生活本就不易,那些貌似是“标配”的基本需求,其实很遗憾,那是需要创造出来的,创造便意味着不是既定的;反之,有些貌似是需要追求的东西,反而是基本的起点。
众生正是颠倒在这里,以至于仓促的应用某种粗糙的论述,对自己进行不治之治。
如同流行于大众间的关于“有我”“无我”的论述,说到底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如何根据最优化的目标从不一定良好的流转的处境中创造出不同程度的良好的自己,又或是关于执着不执着的问题,什么贪恋的问题,其实就是说没有搞清楚,哪些是追求的,哪些是基本的需要。
游刃心理的创伤也因为思路上的升华,而有了很大的缓解,他眨眨眼睛,感受着自己深厚的呼吸,不禁一笑感叹道:这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