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楚昭王十分愤怒,但他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一切。
楚昭王深知,如今的楚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果不能迅速恢复国家的实力,那么楚国将会永远失去曾经的辉煌。因此,他决定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来重振楚国雄风。
首先,楚昭王积极筹备军队,训练士兵,提高战斗力。他明白,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卫国家,对抗外敌。与此同时,他任命堂兄子西担任令尹之职,负责管理国家政务。子西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楚昭王相信他一定能带领楚国走出困境。
其次,楚昭王树起大旗,公开反抗吴国的侵略。他向全国人民表明,楚国不会屈服于吴国的压力,将坚决扞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举动激发了楚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使得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吴国的侵略。
此外,楚昭王还主动与其他诸侯国建立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和援助。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国,表达楚国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吴国侵略行为的谴责。通过外交手段,楚昭王成功争取到了一些诸侯国的同情和支持,为楚国赢得了更多的国际空间。
最后,楚昭王一直在寻找机会,试图夺回郢都,让楚国重新崛起。他密切关注着吴国的动态,等待时机成熟,发动反击。尽管道路艰难,但楚昭王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楚国的复兴。
3
想要灭掉一个国家谈何容易,尽管吴国在攻占郢都之后,又成功地消灭了企图回援郢都的沈尹戍部,并杀死了沈尹戍,但他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与此同时,吴国在郢都的所作所为引发了众怒。他们的士兵肆意烧杀抢掠,给楚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更令人震惊的是,伍子胥竟然亲自打开楚平王的棺材,对其尸体进行了残忍的鞭笞。这种行为不仅引起了楚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也受到了其他诸侯国的谴责和批评。各国纷纷指责吴国的暴行,认为他们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和礼仪准则。伍子胥的个人恩怨虽然得到了发泄,但他的行为却给吴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他诸侯国都对吴国产生了警惕和敌意,这使得吴国在国际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此外,吴国军队的暴行也激起了楚国人民的愤怒和抵抗精神。他们开始组织起来,奋起反抗吴国的侵略。各地的起义军不断涌现,给吴国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压力。吴国不得不投入大量兵力来镇压这些起义,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军事力量。因此,尽管吴国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他们的残暴行径,最终导致了自身的困境和失败。这场战争也让人们认识到,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道德和正义的考验。只有遵循道德原则,才能赢得人心,实现真正的胜利。
楚国是个大国,那个楚昭王的娘孟赢可是秦国人,对此秦国人是很关注的,楚国大夫申包胥想到了向秦国求援。
申包胥,他出生和死亡的确切时间都有待考证。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夫。他姓申,名包胥,也叫申冒勃苏,还被称为王孙包胥。他来自荆州的监利县。他是楚国君主申冒的后代,原本与伍子胥关系很好。公元前522年,楚国的楚平王在位第七年的时候,伍子胥因为父亲的冤案被迫逃离楚国。在路上,他遇到了申包胥,并对他说:“我一定要推翻楚国。”申包胥回答道:“如果你能够颠覆楚国,那我一定能够复兴它。”到了公元前506年,楚昭王在位第十年的时候,吴国的国王采用了伍子胥的计谋,攻破楚国并进入了郢城。当申包胥得知伍子胥掘墓鞭尸后带信给伍子信说:“你曾经是楚平王的臣子,现在鞭打死人,这难道是上天的意愿吗?你这样报仇,也太过分了吧?”
申包胥跟随昭王撤退,一路上历经艰辛,辗转来到了随国。然而楚国的局势仍然十分危急,申包胥心急如焚,他深知只有秦国才能拯救楚国。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秦国,请求秦哀公出兵援助。
起初,秦哀公并没有答应申包胥的请求。但申包胥并未气馁,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打动秦哀公。于是,他开始了一场漫长而艰难的等待。
整整七天七夜,申包胥不吃不喝,日夜哭泣着守候在秦廷门外。他用自己的真诚和执着,向秦哀公表达着对楚国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楚国人民的关怀。最终,秦哀公被他的忠诚所感动,答应派出五百乘兵车前往救援楚国。
乘:古代兵车,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毕乱拉的兵车一辆,车上旦数模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
五百乘模缓指有五百辆战车的大军。
当申包胥得知这个消息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这是楚国的希望之光,也是他不懈努力的结果。随着秦军的出征,楚国的命运逐渐发生了改变,这场危机也渐渐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