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暂的思考后,嬴政拱手道:“尽管微臣出身将门,但也需要权衡此战的利弊。”“微臣认为,这场战争弊大于利,因此才建议陛下修建长城。”秦始皇点头理解后问道:“王侍郎认为,如果秦国攻打匈奴,成功的概率有多少?”
【咦?】
【怎么又从修长城变成要打匈奴了?】
【不过可能只是随口一说,谁拦得住秦始皇对建设的热情?】【没有人能!】
第 嬴政慷慨陈词
"微臣生长于武成侯府,日常聆听祖父讲述我大秦将士的英勇事迹。"嬴政坚定地说:"我以为我大秦精兵应无敌于天下!" "匈奴何足道哉?即便是过去的六国,还不是一一臣服?"他挑战道,"匈奴岂能比那些旧日诸侯更强大?"
杨端和满意地瞥了嬴政一眼,走上前抱拳道:"陛下若欲讨伐匈奴,末将愿做先锋!"在他身后,众将领齐声响应,呼声高昂。
"末将 出战!"御书房内,那激昂的请战之声如雷贯耳,嬴政心中也涌起滔天壮志。【如今正是北伐匈奴的最佳时机。】
【单于头曼已年迈,沉迷于美色,斗志全失,甚至向东胡低头称臣。】【草原霸主冒顿单于还未正式继位,且尚未回归匈奴,国势虚弱。】【此时的匈奴,无疑是其历史中最虚弱的时刻之一。】【然而,大秦的实力正处于巅峰,无人能及!】
【可惜的是,轻易击败匈奴易如反掌,但彻底消灭他们?】嬴政不满地瞪了嬴政一眼。【表面上推崇我大秦军队,言辞夸张,暗地里却又怀疑其灭匈能力,虚伪小人!】
【毕竟,近年来秦国征战频繁,粮草储备有限,无法支撑全面的与匈奴决战。】【若要灭匈,唯有效仿当年灭六国的策略,直捣敌巢。但匈奴游牧无定,城池迁移不定,新建不久。】
【就连高阙、北假和阴山三大军营的位置,也是蒙恬夺得九原后逐步探明的。】【头曼城更是被石门障要塞和光禄、支就两城守护,位置隐秘。】
嬴政目光凝重,尽管石门障的情报早已摆在案头,但他对于光禄、支就和头曼城这些新知城市尚感陌生。他低声自语:"若非掌握头曼城所在,灭匈之战的确不易。"然后,他的眼神对嬴政闪耀出新的期待。
"然而,你知道这些!"他的话语充满肯定。
"知道就好!"嬴政的眼神让嬴政有些不解,【皇帝看我的眼神是什么意思?】他在心中呼救,【阿翁,快来救我!】他察觉到,皇帝似乎已不再掩饰自己的喜好。
"朕岂会偏好男色?"嬴政语气严肃,面对三千佳丽的后宫,他断然否认。【朕身为天子,怎能有这种爱好?】他压制怒火,转向嬴政继续道:
"王侍郎认为,我大秦出战,必定能一举荡平匈奴吗?"嬴政深施一礼:"启奏陛下,微臣并非军事谋略家。"但他坚定地补充:"但我相信,大秦雄师北伐,匈奴将不堪一击!"嬴政爽朗大笑:"好!"
"甚好!"他鼓励道,"王侍郎,是否有胆立下军令状?"嬴政闻言,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用疑问的眼神看着。
【这跟胜负跟我何干!】【为何要我立下军令状?】.
:
我只是一个体弱的商人,你竟然让我一战荡平匈奴?
“我立军令状?”
嬴政尴尬地望向秦始皇,“陛下,恐怕是微臣听错了。”“敢问陛下,能否再说一遍?”
秦始皇沉声道:“王侍郎,你敢立下军令状吗?”群臣面面相觑。
嬴政更是感到茫然,连忙道:“陛下,我只是个小小的侍郎啊!”“如果大秦与匈奴交战,我会尽力做好分内之事。”“但战争胜利,是将士们的英勇付出。”
“即使战果稍逊,未能一举灭敌,那也是匈奴狡猾所致。”“不论胜败,都与微臣无关!”
【如果是夺取九原城,我可以考虑。】
【但一战灭匈奴?】
【别开玩笑了!】
【你想借此机会置我于死地吗?】
扶苏也皱起眉头:“父皇,王侍郎乃文官。”
“让一位文臣为战事立下军令状,实在不合时宜!”
王贲内心紧张,立刻起身行礼。
“陛下,是我教导无方,经常在家提及大秦必胜之论。”
“因此误导了嬴政,使他将战事视为儿戏。”
“恳请陛下责罚末将!”
秦始皇淡淡瞥了王贲一眼。
“坚信大秦必胜,难道有错?”
王贲愣住,结巴道:“大秦必胜,本无错!”
谁敢质疑大秦必胜是错的?
这种送死的方式,谁会选择啊!
秦始皇平静地说:“既然大秦必胜没错,那么通武侯如何教导嬴政,何错之有?”
不等王贲反驳,秦始皇转向嬴政:“若大秦对匈奴开战,朕意欲委任你为监军,随军出征。”
“这意味着,此战的胜败都将与你息息相关!”
“王侍郎,你敢接受这一任命吗?”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王侍郎哪来的资格当监军?”
“监军并不需要资格,关键在于陛下的信任。”“但这未免太突兀了,王侍郎还未及冠啊!”“这是对王侍郎的特别厚爱吗?这太让人惊讶了!”
从侍郎开始,再到郎中令,接着监军,随后副将,再然后是能独领一军的裨将军,这就是通常文官晋升武将的路径。
然而,现在嬴政直接跳过郎中令,直奔监军!那么战后,他会不会被提拔为副将?
要知道,就连年轻的蒙恬,也在三十多岁才有首次监军的经历。相比之下,嬴政呢?
随着嬴政的话语落下,御书房内幻化出一颗梦幻的柠檬树。每一位朝臣都尝了一颗柠檬,杨端和更是连吞了五个,那种酸涩滋味简直难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