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句老话: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
再之后……再之后又没有太多新奇的东西了。
生蛮大军继续追。族长一行继续跑。
实在躲不过了,就挑路好人少的地方快速打一次。也不追求有什么战果,就投枪来上个一两轮,接着冲上去,突破之。绝不纠缠与纠结。
就这样,陆陆续续地,也没法确定对手的生死,反正先后总有弄躺下他们十来个(吧?),再然后就不知道是把对手打怕了,还是自己真跑得远了,总归是顺利返回,全员无事——除了向导累成狗,暂时瘫着挪不了地儿。
.
生蛮的战斗力远不如第一次遭遇的那两个?
好消息啊!
先知表示,敌人越弱越好,越弱越欢喜。
不是什么战斗狂人,不会从战斗中获得乐趣。也没想要通过战斗变得强大。
哎,就算这真是角色扮演游戏,能靠打怪升级……可现在这比“风吹跌倒,放屁头晕”好不少……但依旧破烂的体质,也不允许。
.
生蛮营地离得近。这对狗头人而言肯定不会是好消息。这说明人家过来没难度。他们想来就来,回家也近。想有个预警都困难……
同时,狗头人人员受损,可不是先知愿意见到的。不论是挖矿还是挖洞,哪怕是种蘑菇……劳动力不足让先知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圈人”的机会。
要是有可能,最好能完整的,一个不剩的将狗头人包圆喽,给雇佣下来。然后让他们逐步适应新生活,最终彻底融入到华夏中来。
哦,这个不能说出去的。对方自己提出“我要加入”的效果,比这会好得多。
对了,【生蛮的威胁】,不正可以坚定狗头人开分基这个计划吗?就算不开分基,也可以“华夏安全”为由,让更多狗头人接受雇佣——即便狗头人主基地遭遇不幸,那些留在华夏的“外出务工人员”就是他们的火种。
嗯嗯!坏事用的好了,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嘛——!
.
“贵族勇士们,真是厉害。更没想到,贵族【勇士】竟能厉害至斯!”狗头人巫师听完全程,感慨万千。
面对十个生蛮打上门来——其实都用不着这么多——自家能做的最好对策,也就是:窝洞里,待敌自去。
打……不见得一定打不过,但代价绝对小不了。况且,就算灭掉一队生蛮又能如何?只可能招来更多生蛮的报复打击,得不偿失。
野外遭遇更不用说了。没有地方躲,那就只能跑。可人家生蛮速度不低,耐力更好……
再看这一回的情况。一群人出去,被人追着打……结果却是一路逃一路杀,安全返回不说,还干翻了不少。自家那个向导也只是“累瘫”,连皮都没擦破一点儿。
这个从侧面再次表明自家与华夏族的差距。向导虽然不是自家最精锐却也算得上厉害……结果“瘫”了。可人家个个没什事人的样子……
(巫师远远看到一群人走来,中间还混着一个拄棍子、被人搀扶着的狗头人,知道这应该就是返回的那一批了。)
差距之大……巫师,暗自哀叹。
.
事实上,双方有差距,但差距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大。向导主要还是因为恐惧害怕,导致心跳加剧、呼吸不稳……结果自己让自身额外浪费了大量的体力。只是,现在巫师无从知晓这些——闲话,跳过。
狗头人巫师一句随口感慨,先知听了却是一愣。
勇士厉害,没想到勇士这么厉害——如此理解,就意思而言完全说得通。但要是纠结一下其中的遣词用语……
狗头人语,先知还不熟练,但这是技术运用层面的问题。要说到词汇和语法(虽然语法本身并不成熟),先知却靠着金手指,自认还是可以的。
于是,先知就对话中第二次出现的那个“勇士”,产生了疑问。
其一,因为这个【勇士】,虽然和“勇士”一样代表着“勇敢的人、勇猛的人……”,但更多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的。“能干大事”或“干了大事”的能称之为“勇士”,但却不能用【勇士】。
其此,“勇士”用了“们”,而【勇士】没有。简单理解的话,就是“勇士”是成群,而【勇士】是单人。但这条也不绝对。“一族狗头人”要用复数形式,但“狗头人一族”则是单数形式。
难不成……还真是……
不管怎么说,反正有疑点。
问问吧。
.
“哎?!这位族长是【勇士】……你们不知道?!”巫师诧异的神情,圆睁的双眼,仿佛在说:你丫先知在逗我?
这——就尴尬了。
先知饱读诗书……饱读数理化(原始社会,自认天下第一),上知天文(一点点),下知地理(一些些),中间懂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一丢丢)。
【勇士】是啥,自己懂个毛线!上任才多少时间?从来也没人教过啊,喂!
.
不过么……嘿嘿——就狗头人巫师这个反应来看,自己怕是,真的,猜对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