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生蛮的问询,收获很大。
只是得到的消息有些令人……错愕?
想问问北大营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发现这里的情况……结果他们却已在几天前的“内讧”中自己倒下了。
这么多生蛮不战而亡,威胁就此“不药而愈”,自己准备付出的巨大代价全部省下……明明是件大好事儿,但另一个更加强大且未知的势力——蓝人——却也随之浮出了水面。
一个强大的部族,一个逼得生蛮不得不远遁逃命的强大部族,其实,并不能对华夏造成多大的影响。
逼得生蛮逃命?自家现在就做得到。
若非真打起来族人必有损伤,而自己又看不上这么生蛮,觉得效费比实在太差,嫌他们当奴隶劳工都不够资格……真要狠下心来,还不是得像这次一般,说歼灭就他们给全灭喽。
如果那是一个可以往来,可以进行交流和贸易的势力,那么他们的强大,其实也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人口和生产力,以及一个更加广扩的生产和消费市场。
处理得当,自家或许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更好更新的,原材料、新物种、各种成品半成品,知识技术、文化艺术……甚至是劳动力——不论是雇佣,还是购买奴隶。
然而,按一妈的说法,正因为蓝人疑似要搞大型血祭活动,四下大规模抓人——“品种”不限,不只是生蛮——这才逼得他们不得不南下讨生活……
这就不得不防了啊,难保对方什么时候就把手给伸到这边来,关键是他们好像还“不挑食”。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先知才想要指挥官在派出斥候探查北大营时,同样也要关注这个叫【蓝人】的东西。只可惜……
一妈即没亲眼见过蓝人,也没听过关于蓝人长相的具体描述。知道对方“蓝”,却不知道对方什么样个蓝,又是蓝到了个什么程度。
.
没办法。
“这样,你帮我这么和指挥官说。”先知开始组织语言:“
最新情报。生蛮北大营.已.在之前与南大营的内讧中被打散。让他派人去侦查一下,看看是否还有大量生蛮在那附近逗留,又是否有集结之迹象。
又,生蛮大规模南下,说是因为有个被称之为“蓝人”的势力,对他们进行捕捉和活人献祭。因为祭品不限于生蛮……嗯……将“蓝人”作为“有威胁”目标,叫指挥官他们在侦查之时多加小心,注意安全。发现了对方……也不要轻易接触吧。
至于蓝人的特征,暂时只知道一个“蓝”字。可能是天生的蓝色皮肤,可能是涂抹了蓝色的颜料;可能是从头蓝到脚,也可能只有部分纹饰……总之,让他们看到带蓝色的,都小心一些。
第三。有鉴于北大营的威胁可以暂时认作“已解除”,这边就不用急着回撤了。不过警戒工作不要放松,救治和巡查要加大力度,并适当延长。
……
暂时就这些。记下了吗?”
.
“传令兵”复述了一遍命令,在确认无误后出发了。
先知再次将注意力转回女生蛮一妈的身上。
“之前听你说起【智者】【猛者】。那你呢?你看着也不像是个一般人物啊。”
一妈与其他那些女人小孩不一样。他们面容呆板,畏畏缩缩挤作一团,可能是被当前局势吓到了的缘故。但一妈显得谈吐自然,且神情也更加的……灵动(?)。反正两厢一对比,至少也是个“杂兵”与“精英”,又或者该说是“普通人”与“女强人”之间的差距。
挺好。一妈内定当这“小队长”,至少不用担心会出现“通知,她听不懂;问话,她达不清”这样的破事儿。不过,继续叫【一妈】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虽然依旧是他们那个小团体的“一”,但不再是“妈”。而消除生蛮标记,也是融合所常用的手法。
那么,取个啥名字……应该是,改个什么称呼为好呢?
作为未来唯一“指定联络人”,用“喂”又或“这个那个”来指代,实在不合适。
……人是个聪明人,但离“智”字,怕还有不少的距离。
古人云了,看得远曰聪,看得清曰明。
不如就叫明……“者”字就不用了……叫明人吧。
……咦!这好像是鬼子男用的名字……算了算了,就这样吧。老子连“京都”都占用了——现在想想真不如叫“长安”来得有意思。
取名字,就是特么的烦。
.
歪楼了。
先知开始收束思绪。
称呼是小事,就这么定了吧,反正想改随时能改——当【先知】就是能这么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