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郁闷。
即便有“沉思者”将话头引到了自己手上,可是……开口才一句,才一句话啊,下面的就又把话头给带歪跑偏了。
心累。
‘果然还是应该把猛者推到前面来吗?真要是猛者在讲话,相必这些家伙不会这样随意插嘴了吧。’
智者如此想到。
‘现在想来,与其抬高自己,还不如将所有“声望”都堆到原本就不低的猛者头上。要是当初就这般做了,如今就算不是“猛者说啥,大家听啥”的局面,也绝不会是现在这种随意说话的结果。’
智者如此反思,开始怀疑“提高自己声望,获得足够的话语权”的做法是否正确。
‘可惜了啊——猛者即不笨,也很重视头脑的力量,可偏偏懒得多用脑,不愿自己站出来管事儿。这真叫是……’
“自己说的话,别人言听计从”这是智者想要达到的境界。
通过不断的努力,躯体弱小的智者获得了很多人,尤其是猛者的支持,才有了现在的地位。但是,这明显还不够,至少还不足以服新联合进来的“众”。力量强大话语权高的猛者是最容易“服众”的,可他重视头脑的同时,自身却更加喜欢“抡大棒”。
‘不能这样下去了。一定得想办法让他成为大家都愿意追随和听从的【大头领】才行。否则这帮家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因为意见不合,直接散伙。’
智者意识到,动脑的事情可以继续由自己来做,但高大的形象、“聚拢人心”的角色,还是让猛者担当为妙——这才是当前最快也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
“各位,且听我一言。”智者开口。
之前两派你问我答地,让智者被所有人边缘化。如今不趁着“走派得意洋洋,思派哑口无言”的机会,将会议的中心、说话的权利收归己手……那今天这个会议就算是白召集了。
“不管是‘之后怎么办’,还是‘先走起来再说’,这两方面的问题,猛者都已经考虑到了。”
.
“猛者”的效果非常好。
智者发现,自己一说“猛者都考虑到了”,几乎所有人都停了下来,并望向自己——猛者倒是露出了一丝疑惑的眼神,但没做多余的表态——现场的反应很好,“【大头领】计划”的方向,是正确的;从现在就要开始想办法,给猛者“刷声望”。
智者:“首先要说的是,不论走还是不走,粮食的获取问题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我们联合在一起,要的就是依靠人多力量大,取得更大的食物获取能力,从而摆脱有一顿没一顿的状况。这也是今天猛者召集大家来此的原因。”
思考未来派之前之所以一时哑口无言,就在于往前走派的那句“可以边走边想”,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并不是“走”派的思想核心,“往前走,四散,必要时联合”才是。
如今智者一句“不论走不走,都要考虑”,将局势掰了回来,一句“摆脱现状”更使得局势出现翻转。于是,思派再次活了过来,并对智者表示了认同与支持。
然而智者话锋一转。
“当然,他们说的也没错。留着不动,我们没法持续地获得充足的食物,至少现在还不行。”
这话当然会引起思派的不满,于是智者紧接着立马开始解释。
“考虑到树上的果子从出现到能吃,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小兽从出生到长大,也需要成长一段时间;再考虑到弱人有一段时间都不去刨地……我认为,就算我们知道该在地里做什么,现在去做,怕也是来不及的。”
智者的话语,让刚刚翻转的局面,再次翻了回去。
“所以,一个地方获取不到,那我们就去另一个地方;聚在一起东西不够,那就分开各去一处。
只要我们相互离得不远,那么不管谁遇到了危险,又或者是遇到了凭自己吃不下的猎物,只要能召唤大家再聚集联合,我们一样能无所畏惧。”
走派对于智者的“你们说的没有错,但现在的情况不合适,所以还是我们的办法更好”,这手先低后高,表示满意——自己这方先低后高,对方自然是先高后低了。意思简化一下就是“我对你错”,或者柔和一些的“我好,你差一些”——然后纷纷声援:智者说得对,我们就是这么想的。
……
情况再次呈现出思派萎靡,而走派洋洋得意的局面。
这不是智者所希望的。
赞同一派,反对另一派,虽然容易获得支持,但脆弱的联合也可能因此而冰消瓦解,何况两者都有可取之处。若真要是必须在二者中选取其一,智者会更倾向于前者。
游猎、分散,这些都是过渡用的方法和手段。组织、合并,才是通向目标的正确途径。
走派的核心人物是个聪明人,是个计划需要但强人中缺乏的聪明人。可这个聪明人的想法却倾向于传统型的分散……之后如果不能使其加入己方,那就得认真考虑对其打压的问题了。
“我直接说猛者认可的办法吧。这办法和他们两个都有关联,但又不一样。”智者继续借猛者的名头说话。
与聪明人说话,需要“因为所以”的将前因后果说出来,让他们自己分辨对错,然后决定支持还是反对,又或是提出新的解答。而对于广大不善使用头脑的族人而言,智者决定使用“猛者”来提高话语的可信度,并抛出“不一样”,来吸引听众的注意。
“我们要‘走’,但不走远。因为——我们要将附近的地区,都.圈.起来。”
“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