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代表着“希望不再”——不是希望不再会实现,而是希望本身不再会出现。
之前抛出的知识,都是些……嗯,可以用小技巧小知识称之。而现在长老要学习的“记录”,却是“发展”之基石。
聚知识,汇经验,传诸后代。
让子孙能跳过原始积累,站在先人肩膀上,继续前行……
懂行!
这个长老,有眼光!
.
嗯!
我也正有此意。
只是现在还在准备之中……这样,长老你先行挑选几个机灵人。毕竟不是什么一天两天就能学会和掌握的东西,直接普及应该也不合适。我打算让部分人先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边学边用。
之后嘛——一边改进一边推广吧。总要让所有人……绝大部分人都能轻松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它才是。
.
长老很满意,满面春风大步而去。
与先知的“后续有长老他们头疼”一样,这事儿只能先知来干。这回知道了先知的打算,长老自然心满意足。
不过,现在,先知虽然也打定主意要尽快尝试文字以及记录方式的开发。但弓箭这种直接能让“武力升级”的好东西,要更为优先。
.
试制型硬弓的性能,较旧型软弓高出一大截。根据用户回馈和亲自检查,先知发现不少方面都存在修正和改进的余地。
譬如选材,之前所使用的木料质量,或者该说是木材的特性,就不够合适。作为单体弓,材料不光要硬,主要是要有良好的弹性或叫蓄能性能。讲得专业点儿,就是与型变量、弹性模量,以及热损耗这三个因素有关。
弓是A中非常非常常见的远程投射冷兵器,在真实历史上自然也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其中英国长弓的名气尤其大,先知就曾抱着好奇和为了有机会能装个那啥,去查询过相关信息。其中就包括特意记下的那“三因素”的名字。
倒是想过神臂弓。但是……
.
英国长弓选用的木料是紫杉木。
紫杉木被公认为最优秀的单体弓木料(亚种很多,但适用的只有几种)。其原因就在于,它具备较大(最大?)型变量,适中弹性模量,以及很小的热损耗。
型变量,先知不知道是啥,也就不管了。
弹性模量,初中物理学知识。就是弹簧被拉伸和压缩时,力和变化距离的那个系数。太大了拉不开,太小了拉满也蓄不到多少力,所以要适中。
热损耗,就字面理解,应该是能量以热能形式损失的那个系数。比如用100的力,获得了90的效果,损耗了10……管它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反正越小越好是肯定的,没损失最好。
除了这三个指标,紫杉木还有一个优点。
因为从树皮到木芯,各层纤维质地不一。紫杉木的韧皮部耐拉伸,而木芯耐压缩,说它是天然复合材料亦不为过。
……
讲这些因素,尤其和老师傅谈物理学概念,其实和“对牛弹琴”没差别。但谁让先知“好为人师”的毛病发作了呢?虽然其中也不排除怀有“对方或许会对物理学感兴趣而去研究”的微小期望。
结果是,先知吧啦吧啦说了一堆听不懂的东西,老师傅一脸不明觉厉。好在“坚硬而有弹性”这个要点,领会到了。
现在手头上没有先知说的那种“最好”的木料,但明白,以后该往哪个方向选择和发展了。
.
讲完木材,也不管老师傅能从中记得多少(不懂的随时问),先知手一挥,表示:之前的都是基础和前提,接下来才是目前真正具备实用价值的好东西。
确定了树种,还要从木料中选择合适的部位:纤维走向笔直,质地纹理均匀,尽量避开木节。若有像紫杉木那样“复合型的”,则要注意耐拉伸的做为弓臂外侧,而耐压缩的当为内侧。
然后是修形。中间厚两臂略薄,中间宽两端逐渐修窄,大略如扁担。要点是“表面平整,上下对称”。
紫杉木蓄能主要在韧皮部,两臂削薄注意削木芯,别搞错喽。
修出弓形之后,还需要微调。因为木材质地天然不一致,哪怕之前再怎么精挑细选,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匀质。故此,必要通过弯曲来验查,并对“偏硬偏软”的地方做出相应处理,做到两臂受力均匀……
再之后就是在弓梢部开弦槽,准备挂弦。
.
若是追求“制作简易,随坏随做”,有鉴于个人加工技术,同时考虑到在野外临时制作的境况,做到这一步也就算是完成了。整体性能也必定会比实验型好上个一代半代。
不过,若想制作精品,还有一个影响耐久度,防止“易折”负面属性出现的的重要步骤——驯弓——必须完成并做好。
问题是,驯弓会花费多少时间?数量和普及更为重要的现在,又是否必要?
……
管它嘞。使不使用另当别论,反正趁现在先和老师傅说一下,让他心里有个概念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