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式的单个渔获量并不会大,但人力消耗更少。凑和着也能算是个不错的补充吧。属于“有固欣喜,无亦淡然”的程度。或许加大投入会有不错的回报?
除了“守笼待鱼”,直接钓也是个办法——附近没有天敌,这里的鱼个个心都大的很。
一根经过编织变得足够坚韧的细鱼线,绑上一根磨制的骨针,插上鱼饵,选个合适的地方往水里一扔……除了花费人力,收获一般要好于“干巴巴的等待”。而且鱼的个头都不小——骨针的大小直接就决定了“小鱼免入”。
这办法当前没有普及。秋末渔汛可能会动员一下——探险队除外,任何生存技能都是他们的必修课。
.
肉菜到此为止。再摆上来的,是一碟长得像腌萝卜片儿的酱菜,和一小碗粘稠的糊糊。
“腌萝卜”应该不是真萝卜,也不像是大头菜一类,至少先知吃着感觉不像。好在“是啥”并不重要,什锦菜里有些啥,先知也是不知道的。
制法更简单。洗净、切片、撒盐,然后就是放置半天——中午做的,到了晚上正好。
先知倒是在尝试咸菜、酸菜、泡菜之类的制作。问题是,一方面时日尚短,另一方面还需要合适的乳酸菌来配合发酵。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之下,“妈妈的味道”,怕是一时半会儿之间出不来了。
嘛~现在有个腌菜就不错了。
至于糊糊,主原料有两种,不混用。
一种可能是木薯之流,另一种当属芋头一族。
芋头中那些在烧烤烹煮之后会变得又香又糯的,也不在选用之列——难得的美味,无需过多加工,有丁点细盐就很好吃,属于优先供应老弱伤病之用,当然也包括先知他老人家。
主原料都是那些手感较硬,口感粗糙、即干且柴,能吃但不好吃的。
蒸熟(又一种新式烹饪法,但还没有普及),去皮,捣碎成泥,趁热加入动物脂肪熬制的油,撒盐调味,不断搅拌,再搅拌……
做不出大厨那种如丝般光滑细腻的土豆泥,但整体口感却是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奈何……好吃归好吃,花费的工夫忒大了些,使得它被一致视为:在食物缺乏之时,可当做那些软芋头的高级替代品。……又或者减少和简化工序,以降低品质来换取成本的节省。
先知心中小有郁闷。
明明让一个日常消耗量不小的低质食材大幅提升了味道……为此的确多了不少工序费了不少力气,但都是值得的呀……所谓烹饪,所谓厨艺……
行吧!自家老娘说起当年“自然灾害”时就表示:要是能给三碗干饭,没菜吃也不是个事儿。
好的。你们开心就好。反正俺这先知要吃的时候,还会有谁跳出来阻止不成?
.
最后上的是果脯和水果。
自然也不会是常见的样子,都已经过盐渍。
稍加盐渍,能让一些原本过于酸涩而难于入口的果子,变得能下嘴了。而原本就有甜味的,则更显甘美。只是,这种制法只适合现做现吃,并不耐存储。
做果脯,盐渍的时间也不用长太多。等果子里的水分腌出来之后,烘干或晒干即可。
若本身是酸得不得了,比如柠檬之类的,可以置于罐中密封、进行长时间腌制;事后拿来当菜又或是泡茶,都是不错的选择。入冬之后,拿它来补充维生素更是极好的。
只是密封……比较困难。
.
整顿饭,代表团吃得真叫是眉飞色舞,喜笑颜开。
东西好吃仅仅只是原因中不足一提的那一小部分。
精盐、制陶、食物来源的扩大,长期保存的方法……
惊喜,其实从代表团遇到探索队之时就开始了。进村儿看到的诸般变化,再到吃饭时各色美食和餐具……哦,叉子很好用,比拿着一根小树枝挑啊捅的要方便得多。虽然远不及先知那两根小棍儿在饭菜间纵横捭阖、自由在在、随心所欲……
代表团自然没有错过这个小细节,纷纷要求尝试。然后,便理解了长老族长他们那自然不自然,隐隐约约流露出来滴善(De)意(Yi)的微笑。
一根棍子是叫不好使,但两根棍子却是使不好。
这他么居然还是个高级的技术活儿。
……
“试用”这茬儿,很快就过去了。但筷子的使用,却不觉间在众人心落了根:高、大、上!这筷子,可不是一般人能使得了的。俺得跟着好好练练。
.
一切的一切,都很好,非常好。
但真正最让代表团一行高兴的,是之前那个一直吊在心头、牵肠挂肚,让人吃睡都不得安宁的大问题,已在悄然无声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不见了。
可喜可贺,
可——喜,可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