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爬犁”……也就是变“抬”成“拖”。无非多加两根短棍,做出矩形框架。
……
.
探索队出发了,在欢呼声中。
众人却迟迟不愿散去。
人们直到探索队走远,再也看不见踪影,才心情复杂地准备开始当天的工作。
然而突然有人意识到“俺也是要去哪个方向的,为啥不一起走一段呢?”,于是急匆匆召集同伴、携带工具,追了上去——为此又引发了一次小小的“骚动”……
小事略过不提。
探索队二号,副队长,调整心态,振奋精神,招呼队员准备干活……余光却瞄到旁边的先知和长老,正向自己招手。
接下来的谈话没花多少时间,二号兄离开时一脸欣喜。旁人问起有啥好事儿时,二号兄表示“说到下次行动,让我好好准备”,被问急了才透露“第二次行动,我估摸着,会比想象的要来得早”。
然后……再然后就是“时光回溯”,又是一片儿:我耳聪、我目明、俺一棒子能如何如何、俺一箭便怎样怎样……“华夏好王婆”第二集,火热上演。
不得已,二号兄只好再泄露一个消息……
.
全族最保守之人,就是先知。
前一天的晚上,先知几乎一夜未睡。对于探索,事前能想到的,都考虑过了,事前能准备的,也都完成了(一下子搞不出来的,不在此列)。所以,整晚除了一个担架,没再能搞出其它什么实际玩意儿来。
但是,外出探索的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一旦出现意外……一队十二人,能自己搞得定吗?万一……
先知担心。
那增派人手,24人……又如何?12人,两个小队,已经是担心人手问题而加倍后的结果了。按长老族长他们的意思“三个,最多五个人一个方向,多快好省。”……
好个P!先知表示:老子担心的要死,心痛这人口数量太少。你们当事人反倒不拿死活当回事儿……
之后想想,两个【加强小队】,人数已然不少。增加人数,意义不大,反而增加后勤压力。于是先知决定改为加派“支援小组”:不直接参与前线活动,而是偷偷摸摸跟在后面,暗中尾随。
前队不出事儿,那就各干各的。后队无非是把“挑选合适地点建立营地”改成了“搜索前队已建立营地”。
而一旦出现意外,在不得不撤退,又或受困急需援助……的时候,后队的支援,也能及时抵达。当然,考虑到实战效果,先知定下的“支援”之计并未通知族长一行,包括长老在内。
直到探索队出发,先知才与长老沟通“支援”事宜,并找来二号兄进行咨询。
“二队的准备,现在做得怎么样了?”
“除了人员未定,其他的和一队没两样。”
“随时能出发?”
“随时能出发。”
“好。去做出发准备吧。过两天……”
“先知啊,何必‘过两天’”,长老和二号齐齐跳将出来:“该准备的,都已准备好了,哪里用得了两天。不如就明天?”
“呃……明天?会不会太过仓促?”
.
哪里会!
一队有的物资装备,二队都有。
人员本事可能差一些,但个个都是经过挑选的棒小伙。
而且二队只是跟着一队的路走,遇到危险的可能性要小很多的。
更何况,离得近,才方便支援啊!远了赶不上。
.
你们说的对。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行——!
那,晚上抽空,都来听一下“地图”吧。之前轮上没轮上的,这“第二次”,有空的都来听听。
.
是的。“晚上学习绘制地图,学得好的优先”。这就是二号“得以解围”而抛出的新消息。
对于【地图】,先知从最初想到组建探索队之时,就是有所打算的。
原本对于初级地图的预期,考虑到族人学习和接受能力,目标仅止于“能在大致方位做出标记”。由于效果可有可无,一直以来也没怎么上心。再加上,第一次行动的机会来得过于突然……
结果就是,“地图课程”尚未准备,相关知识也没有讲起过。
问题其实也不大。做个标识,最多再有些远近区分么……画画“示意图”有啥难的。
原本的确该是这样的。只是……
找族长来“学地图”的等待和准备期间,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使得先知临时改变了原有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