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 > 第199章 摊丁入亩

第199章 摊丁入亩

“清朝的时候沿袭明制,还在用明朝时候的一条鞭法,但是因为地主藏匿人口和流民越来越多,土地兼并和人口增长、丁银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

华夏古代的农民何其的惨,小小的一块地,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分摊到这块薄地之上承担。

而这样的重担也并没有减轻的时候。

“为了保证稳定的税额,缓解阶级矛盾,确定人口数量,康熙五十一年下令以五十年的人丁数征收税额,今后所滋生的人丁永不加赋。”

“这就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地银和丁银合一,叫做地丁银。同时,将地丁之外的匠班银、渔课钞等其他赋役也合并在田赋中征收。”

“摊丁入亩是我国古代税制的又一重大改革,将我国古代的二元税制改成了单一的土地税,有着重大的意义。”

“摊丁入亩,地丁合一,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并且摊丁入亩实施之后就表示国家放松了对于农民的监管,使得一些无地的农民可以进入城市或者矿山等等,转业为被雇佣者,促进资本主义的萌芽。”

“由于不再以以丁为征税对象,农民不用再担心人口增长赋税过重,也就不用再隐匿人口,使得人口增长十分迅速。”

“但是摊丁入亩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们把丁银转嫁给土地,很好我地主老爷就加租,把丁银摊到地租里。”

“摊丁之后,虽然徭役制度从法令上废除,但是徭役加派并没有根除。”

朱清谷只能这样简单的和这些古人说了。

古人的智慧也是很深广的,后世的人主要还是因为信息传播迅速,眼界开阔,所以知道很多,但是古人也并不差。

张居正把朱清谷说的一切都记录了下来,正在慢慢的思考着自己的一条鞭法与这摊丁入亩。

同他一样的人还有不少,尤其是宋朝时候渴望改革之人。

他们不可能看着宋朝走向灭亡,而现在天幕出现,向他们昭示危机,从上到下的阻隔都十分的小,不正是他们改革的大好时机吗?

这样的政策最好,但是在秦汉之时作用并不大。

一个是秦汉之时的耕地并没有清朝时候那样的多,如果使用摊丁入亩,他们也并没有审查过得到的税能否覆盖国家所用,所以记录这个政策,多半也是搁置。

也只有北宋南迁对南方各方面都大开发之后摊丁入亩的作用才算是显着。

可是摊丁入亩,地主老爷们就非常的不高兴。

一直在对清朝骂骂咧咧的,说‘鞑子王朝其心必恶’,还不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受到了牵连,他们就不敢说天幕,之前说天幕就有人被雷劈了。

朱元璋也有些深思,他就觉得自己是最大的地主,要是摊丁入亩永不加赋,老朱才舍不得,但是鞑子都能做,大明做不到?

老朱也不是不做,以缓为上,大明才立国多少年?自然是要缓。

李世民有些深思,“这清朝竟然也有此等魄力……”

治大国如烹小鲜,君王说出来的话有的时候便能够决定不少人的生死,所以李世民也不会随便的做什么决定,但他倒是对这个所谓的摊丁入亩和永不加赋感兴趣极了。

但世家绝对不会坐看他推行,所以李世民也没有贸贸然叫大臣前来商讨,无论怎么样,这都是在释放某种政治讯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目前还是以推行纸为首要。

王安石听到了摊丁入亩,又想到了之前的贷款,像是摊丁入亩之类的举措,在宋朝是绝无可能,因为动了不少人的利益,而大宋的军备废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弃我选白月光?我离婚你疯什么!爱到尽头皆是殇爱吃角瓜宁先生的小软糖走丢了用离婚吓我,真同意了又跪求复合?穿越九零:卖辣条当厂长,创业忙擒仙县城女孩堕落记萌妃闹宫:以婚为契破局恋穿书七零,大院来了个美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