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太子之后,闽皇虽然不爱闽皇后,对她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尊重,经常会去正安宫看看,陪皇后说说话,逗太子玩玩。
后宫无趣,前朝也差不多。自从倒了殷家以后,朝堂之上都换成了闽皇的人,权力集中回了皇帝手中。他便放手交给齐太傅和叶令勉去主持要务,自己开始研究其他的一些要术,其中就有长生不老术。
已经当上了天下霸主,如果可以长寿,年年岁岁看着天下归一,万邦朝贺,那该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想想闽皇都开心。
大闽北部有座常白山,那里有个不老的传说。据说吃了常白山的水炼制的丹药,食了常白山里的山菌,就可以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闽皇便下旨,令常白山县每个月望京都送常白沙的水和山菌。后来为了保证效果,命令他们每十天就送一次。
常白县位于群山环绕之间,位置偏僻至极,这里的居民数量稀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宁静而贫穷的小县城,却迎来了一道令人咋舌的圣命——要求他们定期向朝廷进贡大量的新鲜泉水和珍贵山菌。
起初,这个任务对于常白县的百姓来说还算能够应付。毕竟,虽然采集这些物品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大家齐心协力,倒也能勉力完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由于资源有限,新鲜的泉水和山菌越来越难以寻觅,采集的难度与日俱增。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常白县令忧心忡忡。他很清楚,如果不能按时按量地完成进贡任务,自己头上那顶来之不易的乌纱帽恐怕就要不保。于是,这位县令不得不下令:每家每户轮流派人出差去寻找新鲜泉水和山菌。
这样一来,许多家庭不得不派出家中的壮劳力,放下手中的农活和生计,踏上漫长而艰辛的采集之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常白县的土地渐渐荒芜,农田无人耕种,牲畜无人照料。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曾经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的常白县已经面目全非,变得贫瘠不堪。百姓们怨声载道,对县令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常白县令于同和,原本是科甲出身,名字比较靠后,加上没有什么背景,被派到了偏远常白县做县令。于同和本人并非一个昏官,为官勤勉也清廉,但是为人胆小拘谨,明知不可久为,但是不敢抵抗圣命。眼看无法长期维持按期按量供给山泉和山菌,于同和急得不行。
他左思右想,想起了曾经和叶令勉有过一年的同窗之情,便亲自来京都,准备面见叶令勉,请求叶令勉从中周旋。
晋王珅一行到了京都的时候,他也到了,住在客栈就在晋王珅下榻的悦红轩隔壁。
一大早,于同和就收拾妥当,拿上名帖,准备去拜见叶令勉。
他出门的时候,正好晋王珅也出门了,两个人都走的急,打了一个照面,差点撞上。彼此道过歉后,就各自离开了。
晋王珅的气质和口音,让于同和一愣。虽然晋王珅在大闽当了九年的人质,口音已经很大闽化了。毕竟回了大离,多少都有一些南方调,并不是纯正的大闽口音。晋王珅出众的外表,让于同和感觉不像是个普通人。
而于同和的举止也让晋王珅有了疑惑。看于同和的言行举止,虽然一身便装,可绝非草民,而是带着官气。但是官员为何不住在官府客栈,而是住在这普通百姓才住的地方?莫非自己一行暴露了?
想到这里,晋王珅折回,暗自跟上了于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