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兴思顺着林安芝“天马行空”的思路,在这些天的教学中,从资源的开发方式,运输难度,还有配套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着手讲解,给了林安芝大概七八个具体区域范围。
林安芝自己思考了一番后,筛筛减减留下了三个。
其中一个就是东河省。
林安芝这些天跟着广兴思学习的每堂课,罗远航和万志成都有安排人旁听,记录,分析。
虽然林安芝从来没对他们明说过自己的想法,但根据林安芝上课时向广兴思提出的那些问题,其实每个人都能猜到林安芝想做什么。
此刻,罗远航和万志成两人对林安芝想去三个地方的原因也是心知肚明。
没有任何理由反对。
“好,小姑奶奶,您想什么时候出发,我们马上安排。”
“明天就走…”
“好…”
穿上亲娘谢秀兰亲手做的红配绿背带连衣裙,拿上亲爹林大平亲手打造的2.0版本小拐棍,林安芝在过完四岁生日后的第三天再次离开了杨家村。
专车专线,虽然罗远航和万志成已经尽力安排协调,但因为花国目前的交通基础相对落后,林安芝还是花费了十多天时间才把地图上着重圈出的三个地方挨个看了一遍。
三个坐标踩点完毕,录入系统,站在一片海岸前的林安芝迎着有些咸湿的海风,微笑着看向遥远的海对岸。
“我想去脚盆国转转,能安排吗?”
被海风吹散的稚嫩声音清晰出现在耳边,罗远航和万志成都不由地心中猛然一凛。
胸腔里的心脏不受控地快速剧烈跳动,罗远航和万志成却几乎同时大声应道,“能!”
…………
因为早就看出了林安芝毫不掩饰的“野心”,林安芝提出想去脚盆国转转的第三天,上面就把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安排妥当。
行李,身份,路线,随行人员。
因为是去往陌生的异国他乡,上边智囊团给林安芝重新安排了随行人员。
伪装成三个不同家庭的护卫团,可以随身跟着林安芝执行隐蔽保护任务。
七八个精通鬼子语,对脚盆国有一定了解的各行各业不同人才。
但林安芝最后只选了两个人。
熟悉了解自己生活习惯,战斗力也毫不逊色的关文文。
地质学教授广兴思的二儿子,同样从事地质学研究的广明远。
广明远今年三十岁,不仅专业过硬,语言天赋也很不错。
因为地质学专业知识的拓展了解需要,再加上曾经去过熊联国留学,还有自己父亲曾经在脚盆国生活学习过的经历,广明远精通中俄美日四国语言。
就过去转一圈抬抬手的事,林安芝觉得有一个随身照顾自己生活的小姐姐,和一个能帮自己分析下手位置的参谋,这配置已经足够。
有了功德之力加成的林安芝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她只担心真到了脚盆国之后,自己受到什么刺激,会过份危害其他人的人身安全。
林安芝不愿意带更多的人,没人敢勉强,于是最终去往脚盆国的队伍就只有林安芝,关文文和广明远三人。
伪装成一家人的三人在上面的安排下走特殊通道先到达了港岛,然后从港岛坐游轮直接到达了脚盆国的港口城市,恒滨。
在港口接林安芝三人的是广明远父亲曾经的好友,童成文。
童成文今年五十二岁,是四十前年跟随父母一起移民到脚盆国生活的华人。
广兴思是以前在脚盆国留学时和童成文认识并结为好友的。
童成文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定居在了脚盆国,但内心始终觉得自己是花国人,在抗战那些年, 童成文也尽自己努力帮助过自己的祖国。
所以童成文这次得到老朋友嘱托让自己照顾一下来脚盆国旅游的二儿子一家后,虽然不明白两国关系这么紧绷的条件下,老友儿子一家为什么能来和要来脚盆国旅游,但还是很尽责地推开了自己事务,带着家人前来迎接陪同。
童成文是带着自己儿子和女儿一起来接老友儿子一家的。
看到不远万里前来脚盆国“旅游”的同胞里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童成文和他一对儿女都十分惊讶。
他们提前得知的信息里,并没有说还会有一个三四岁的孩子?
童成文心中疑惑更深,但仍热情招呼一家三口先上车回家。
林安芝一路上没有说话,默默跟着童成文一家来到了他们生活的恒滨中华街。
恒滨中华街生活着不少华人,童成文祖孙三代在这里经营着一间中餐馆。
知道林安芝三人长途劳顿,童成文并没有和这一家三口客套太多,简单给一家三口安排了些饭菜就嘱咐三人先好好休息一晚。
外人离开,关文文仔细检查了一圈房间内环境后,才把林安芝抱放到了餐桌前。
“小姑奶奶…您先吃点东西好好睡一觉…”关文文关心看着脸色有些苍白的林安芝。
关文文觉得林安芝脸色不好是累到了。
但其实林安芝是一路看到脚盆国繁华发达的街景,气到了。
林安芝内心很不爽。
没亲眼看到,她是真的不知道同处一个时代,脚盆国人们的生活水平竟然能和花国人民相差如此之大。
尤其还是这个国内刚从饥荒走出来的时候。
花国人还有无数人在为了活着,为了吃口饱饭拼命努力,而这个曾经给花国带来无数苦难的国家,他们的人民竟然能生活的如此之好。
林安芝能看的很远。
忙碌的港口。络绎不绝的货船。成片规整的工业区,已经颇具现代化的城市建筑。随处可见的汽车。繁华的街道,甚至还有不少西洋风格的建筑。
看着这么一个经济繁荣,工业发达,文化多元的现代化城市展现在眼前。
林安芝只觉得很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