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冈抱着算盘,带着疑问睡去。
半夜,算盘发出金色光芒,开始为刘凤冈答疑解惑。这只算盘里,住着一个老灵魂,还原了当年的真相。
当年,范蠡和文种是两亲家。范蠡有四个孩子,老大范如山,老二范如川,老三女儿范如湖,老四范如海。范如山娶了文种的女儿。范如湖嫁了文种的儿子。
“三千越甲”吞吴后,辅佐勾践的文种和范蠡自然成了越国的有功之臣。勾践一方面对他二人是高官厚?封赏,一方面又时时处处提防监视。越王是个疑心很重的人,范、文两家是姻亲,且手握权柄,倘若两家联合起来,要推翻他这个孤家寡人,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国家太平了,这两个人看上去也没什么用处了。勾践渐渐对二人起了杀心,派人24小时监视两家人。范蠡和文种是何等人,对勾践的心思是一目了然,狡兔死,走狗烹。大祸就要来临,不得不走。于是范蠡和文种悄悄地计划着逃跑。
一切安排妥当。两家人要趁着春节回乡祭祖的时候,一去不返。
勾践春节到文种家串门,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仔仔要去哪里呀?”
文种的小孙子说了地方,勾践一听,面色顿时变了。这不是范蠡的老家吗?你文种去干什么?莫非传闻是真的?他的肱骨之臣要背叛他逃到别的国家去?
眼看着计划要泡汤,为了打消勾践的疑心,文种立即说,家母最近身体有恙,回乡祭祖的事情,可能要往后推一推了。勾践的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了。
文种最终留下来了。范蠡一家得以顺利离开。
后来越王得知文种掩护范蠡逃跑,恼羞成怒,逼文种自杀。
文种死后,范蠡悄悄把他的家人接走了。
几十口人经过几次迁徙,最终在腾冲,一个极边之地定居下来,改姓封,做珠宝、丝绸、木材生意,很快发家。
发家的封家,保持一贯的低调。
当时的腾冲,有董、刘、邓、李、寸、尹、王等八大家族,封家是外来户,与八大家族无任何瓜葛。范蠡自称“淘铢公”,意思是挣些小钱。因为赚钱对范家来说太容易了,为了不引人注目,常常会把赚来的钱捐到私塾、庙宇,或者赈灾,救济等,渐渐的,淘铢公的名声不胫而走,人们因敬重他而称其为“陶朱公”。
陶朱公在腾冲反而是名不见经传的。
陶朱公的小儿子封如海,生得眉目如画,风流倜傥,加上生性豪爽,喜交朋友,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藏锋掩芒,人称“封小四”,真正的纨绔儿。
陶朱公对这个小儿子管教甚严,时常家教侍候,倒是两个哥哥对这个弟弟非常袒护。在外面惹了祸,都是两个哥哥帮着善后,不让老父亲知晓。
都知道封小四豪爽,经常就有酒店打着封小四的名义,说封小四在此请客,于是知道的人都去吃席喝酒,酒店就拿着账单去找封小四结账,他明知酒店耍诈,也笑哈哈地把银子付了。所以,在腾冲人缘非常好。
这“封小四”虽说纨绔吧,就是喜欢吃喝玩乐,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就是喜欢跟几大家族炫富,争个风吃个醋。所以,两个哥哥也就纵容他了。家里有的是钱,总得有人花,是吧?
转眼到了要成亲的年纪,东边的尹氏和西边的刘氏都想把自己家的女儿嫁与封小四。
这可为难了陶朱公。
尹家和刘家是世仇,娶了哪一家,势必都会得罪另一家,不是无端端给自己树敌么?所以封家既未娶尹家女,也未娶刘家女,而是娶了绮罗李家的女儿。陶朱公也知道自己的小儿子不如两个哥哥沉稳,就带着他去山里种茶,以其磨一磨他的性子。
本来是为了不得罪两个大家族,没想到这一来,反倒把尹家和刘家都给得罪了。
人心这东西吧,实在是难以平衡的,即便智慧如陶朱公,也未必样样都能平衡好。
长子范如山主要在中缅边境线上做采购和销售,二子则负责管理封家在国内的分号,一时间倒也未平安无事。而陶朱公种的茶,也渐渐有了名气。外地采购商来腾冲,不再向最大的茶商,也就是尹可善订购茶叶,而是点名要封家的茶。
先是拒绝了尹家的亲事,后又断尹家财路,这仇可算是结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