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 > 第34章 归义郎呼之欲出,古拉姆初露峥嵘(1)

第34章 归义郎呼之欲出,古拉姆初露峥嵘(1)

三年后。

呼罗珊,木鹿城。

这是一座巨大的城市,方圆二十里,城墙是由从荒漠里的红色花岗岩垒成,原本只有五里,黑衣大食的缔造者并波悉林利用十万异教徒花费了五年时间扩建为十里,塞尔柱帝国又将其扩建为目前的模样。

并波悉林以前的城墙在雨雪的侵蚀下已经变成了黑色了,并波悉林时代的则变成了黑红色,塞尔柱帝国时代的依旧保持着红色模样,故此外墙看起来斑驳陆离。

这里是塞尔柱带领乌古斯人南下的前进基地,想要控制整个波斯,没有比这里更理想的了。

木鹿城附近包括捷詹河平原在内的绿洲面积远比后世大得多,此时高达一万五千平方公里,约莫花拉子模绿洲的一半,花拉子模绿洲时下人口超过四百万,这里也有两百万之巨。

周围密布着麦田、棉田,总数量超过八百万亩,加上交错其间的梣树(白蜡树)以及靠近沙漠边缘的草场、农舍,乍一看,与花拉子模并没有什么不同。

后世这里有两条运河将阿姆河的河水引了过来,长度都超过五百里,律庆显然没有这个能耐,时下木鹿城与阿姆河的直线距离约莫三百里,中间有一条近乎笔直的驿道沟通着木鹿城和穆国城,这三年他干脆征发民夫十万沿着这条驿道修建了一条连接两城的运河。

虽然是征发,但多半是利用农闲时间并提供食宿来完成的,耗费依旧巨大,不过这对于实控领地远超西辽帝国,人口超过一千五百万的帝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运河宽约五十米,深约一丈,河床、河堤都大量使用了烧制的大砖和土法水泥,装满水后可行走平底船,于是便彻底消除了以往所有帝国包括黑衣大食、塞尔柱帝国、花拉子模苏丹国都要面临的那三百里沙漠畏途。

八百万亩农田,便意味着至少有四十万户农户,木鹿城还有花拉子模从波斯各地调集过来的工匠五万户,加上云集于此的商人,木鹿城、捷詹两大绿洲平原的总人数超过五十万户。

这里是黑衣大食的龙兴之地,宗教氛围自然异常浓厚,外来者想要将此牢牢变成自己的前进基地,以前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本身就是伊教徒,无论变换什么大王旗居民们都能安然处之。

一是杀戮,屠城、毁城,然后将周围的农田变成牧场,蒙古人就是这么干的。

两种方式都有效,但最终结果还是殊途同归,伊教以他强有力的影响力依旧能回归到笼罩一切的地位。

律庆显然不想这么做。

有了运河之后,运河一侧显然也重新修建了驿道,驿道与运河的修建自然是放在一起考虑的,与之前无非是人工踩踏出来,中间设置了一些驿站不同,为了防止沙漠侵蚀运河,驿道靠近沙漠的地方还修了一道挡沙墙。

这自然又增加了耗费。

但终究是值得的。

有了这条运河和更为便利的驿道,呼罗珊便与花拉子模、河中紧紧联系在一起了,除非有内部的变故,再想将其割裂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对了,这条运河的名字叫札兀惕河。

并波悉林时代这里就有十万工匠,于是问题就来了,沙漠中的绿洲哪里有那么多的木材和铁料?

用木材炼铁显然是不可能的,虽然农户们在自己的房舍周围以及田埂上种植了大量的梣树,但那是官府要求他们种植的,目的是为了制作枪杆和弓箭,用来冶铁显然是不可能的。

难道他们此时已经将卡拉库姆大沙漠里的天然气利用起来了?

自然也不是,在木鹿城东侧的沙漠里还有着后世土库曼斯坦最大的煤炭资源,虽然都是褐煤,但用来炼铁也够了,至于铁料,则需要从科佩特山上获取。

不错,并波悉林时代这里就开始利用煤炭来炼铁了。

后世的土库曼斯坦将运河一直挖到科佩特山下,时下律庆也在这么干,不过他显然没有能耐又单独挖掘一条更长的运河,能将札兀惕河与捷詹河连接起来就不错了,这同样也需要三年,若是要连接到阿什哈巴德,便又是一个三年。

全部挖通估计要到五年以后了。

不过好处也是明显的,届时科佩特山的铁料就可以通过运河运到木鹿城来。

沙漠里还有天然硫磺以及硝矿,这是当地人千百年来很少利用起来的,律庆显然不想放过,他现在的硝矿完全要靠哈密南部荒漠,时下有了卡拉库姆大沙漠这个宝地,自己的重心又放在西边,显然不会暴殄天物。

哈密以及土库曼斯坦的天然硝矿是秘鲁、智利荒漠硝矿之外欧亚大陆为数不多的矿产,律庆在研究后世西辽国历史时就发现了,西辽国为了制作鞭炮、硫磺还曾从这里购买,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既然已经被他握在手里,显然是不会放过的。

以前,木鹿城有大大小小十座清真寺,时下只剩下了一座,两座被改成了佛寺、景教教堂,剩余七座则全部改成了学堂。

不错,就是他心心念念的仿照萨曼帝国古拉姆以及奥斯曼帝国耶尼切里的归义郎学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三国军神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