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啦!给宝宝们拜个早年!
好消息:比预定计划提前一天更新
坏消息:下卷多线叙事,要过几章才能看见男女主
月底打算做20w字书测,就是通过改书名的方式换取平台流量,你们也知道我是起名废,希望大家帮忙一起想名字!取那种让人一眼就想点进来的名字,羞耻一点的也行,哈哈哈哈
注:前面几章做了一些改动,有几章标了一下日期,女主在苏木山大营的出场也提前了一些
*******
九月十四日 淮南城
当清晨的第一缕旭光照耀在崇武门上时,淮南城北万佛寺的洪钟响了三下,金色的朝晖将惟妙惟肖的石刻花纹镀上了一层淡淡金辉。
和以往朝代的京城一样,魏都淮南城也有内外城之分。
作为魏都外城的正门,崇武门古朴而又宏伟,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高大厚重的石砌城墙足足有两丈高。
两侧辅门络绎不绝地走过进出京城的商贩犊车和平民百姓,而中间专供官员贵族车马出入的主门则连接着直通内城的主街道。
而此刻,这条宽敞到可以并行十几匹骏马的街道,密密麻麻地走过魏国最精锐的骑兵军队。
队伍最前面的将军气宇不凡,四十余岁的年纪,一身明光宝甲散发着军中老将独有的气质,胯下骑着一匹淡金色的血汗马。
血汗马产自西域,外表明显异于普通马,又极其珍贵,在魏国总数也不到十匹,除去御马,剩下两匹便在北平王府。
所以淮南城起早的平头百姓们,即便不熟悉军中贵族的仪仗,也知道来者正是北平王。
进入崇武门后,便是淮南外城,这里是军队驻扎地和平民居住区。北平王此次带的五万中护军便留在此处安营扎寨,无宣不得再进内城。
安顿好军队驻扎事宜后,北平王则带着亲随直奔内城,内城守门官兵见到来者所骑的血汗马大惊失色,不知为何北平王突然回京,忙不迭的出来相迎。
内城坐落着名门望族或皇亲重臣的府邸,而这个时辰,路上全是一些早起采买的家丁下人。有些机灵点的下人,远远瞧到北平王的仪仗,便丢下手里的事情,一溜烟的回府禀报了。
比起外城百姓的好奇,在内城的青石路上,见到这架势的路人更多的是不安,暗暗揣度远在北疆的北平王为何突然带兵入京。
又联系到前不久永乐公主的突然暴毙,天生对政治敏感的他们,更是感到一场风暴开始在暗处悄然酝酿。
而对北平王回京最震惊的人,便是魏国二皇子李景和了。
“父皇,北平王无召便引兵回京,依儿臣愚见,北平王府怕是有谋逆之心...”
御书房内,紫金螭吻香炉里,正缓缓燃着龙延香。
三连大间的雅致书房内看不见一个侍候的下人,只能从书房中厅里模糊地听到时不时传出的交谈声。
一位不到三十的男子正恭敬站在中厅书案的一侧,微微出汗的双手攥成拳头,恭顺的垂在身体两侧,如果仔细听,可以听出因为内心的不安,他的声音有些发抖。
而他面前的中年男子,正端坐在一摞案牍后。
刚刚换下天子朝服的他,一身鸦青色蜀锻直襟常服让他周身威厉的气度变得温和了许多。
而赤金色的暗纹勾勒出的祥云龙纹说明了此人尊贵无比的身份——九五至尊,魏宁帝李询。
魏宁帝因身体抱恙,已经两个大朝没有露面了,今日因北平王归京,他才勉强振作精神去上早朝,这也稍稍安了一众臣子们的心。
而那位站立在一侧,局促不安的年轻人便是魏宁帝的次子李景和了。
适才北平王刚刚在这间屋子里与魏宁帝长谈,而谈了什么他一概不知,只能是北平王前脚刚走,他便后脚求见魏宁帝好打探虚实。
李景和此时的心情几乎可以用惊悚来形容了。
为何北平王带兵回京的事情,他竟一点风声没有得到!
五万的精锐中户军,根本不是他手里几千御林军可以硬碰硬的。
北平王府究竟想干什么?
造反?不对,若是造反,他们二十多年前就可以将父皇取而代之了。
勤王?也不对,自己的部署还没有动,连父皇都没有察觉,远在北疆的北平王怎么可能察觉?
查明李望舒的事情?那就更与自己无关了。天地良心,自己多年来想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政敌莫名其妙葬身火海,简直是天助我也!但动手的人却委实不是自己,量他北平王怎么查都查不到自己头上....
就在李景和胡思乱想之际,坐在书案后批阅奏折的魏宁帝淡淡开口了:
“是老三传朕的口谕叫北平王回来的。”
此话一出,便在李景和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老三老三,自己最吊儿郎当的弟弟李景宴,就算他是北平王府的姑爷,自己也毫不放在眼里。
可自己已经辅政两年多,父皇何时瞒着自己让老三插手军务的事情?是父皇察觉到什么了吗?
李景和偷偷抬起头,却发现魏宁帝正面无表情地打量自己,吓得他赶紧又低下了头。
岁月在这位宵衣旰食的君王脸上刻下了沧桑的细纹,年过半百的他双鬓早已斑白,尽管他脸上明显带着病态,但一双凤目依旧敏锐又犀利,带着洞悉一切的力量威严地落在李景和身上。
魏宁帝没有再出声,但那审视的目光,几乎是带着万钧之力般,沉沉地压的李景和喘不上气。
明明这位君王前些日子还虚弱的难以下床,现在身体稍稍好转便又像往日一般,一身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气,令人望而生畏。
一滴汗从他额头不争气地滴落,砸到了室内厚厚的地毯上,他感到自己背后已经是湿冷一片。
在经历了半辈子的兵荒马乱后,魏宁帝李询早已是泰山崩于前而不行于色,看着眼前的紧张不安的儿子,他虽面上不显,心中确实心寒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