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7§ 中山卢奴我来了
《东汉书·公孙瓒传》: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人也。家世二千石。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为人美姿貌,大音声,言事辩慧。《典略》曰:“瓒性辩慧,每白事,常兼数曹,无有忘误。”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魏志》曰:“侯太守妻之以女。”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时同学涿郡刘德然、刘玄德,因瓒年长,以兄事之。略见书传。举上计吏。太守刘君坐事槛车征,官法不听吏下亲近,瓒乃改容服,诈称侍卒,身执徒养,御车到洛阳。太守当徙日南,瓒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酹觞祝曰:……,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既行,于道得赦。瓒还郡,举孝廉,除辽东属国长史。
既然刘宏不允许停办鸿都门学,那么群臣只能遵天子令。
接下来,鸿都门学诸生由州郡、三公征召,或出为刺史太守,或入为尚书侍中,甚至有封侯的。
但所有士人君子都以跟他们扯上关系而羞耻。
当然了,作为权力交换,士人集团也会在其中安插自己人。
比如臧旻。
这时的司徒公是袁滂,司空公是陈耽,太尉孟戫刚下台,暂缺。
这袁滂与袁隗是同一个祖先。
有这二公在,袁氏长老袁隗当初的保证得以实现。
臧旻很顺利地成为中山郡守。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奏请灵丘改属。
第一,理论上灵丘是可以有匈奴屯驻的,同时代郡也是允许乌桓存在的。
当初南匈奴南附时,朝廷可是允许南匈奴栗籍骨都侯屯驻代郡的。
灵丘位置又很关键。
进入冀州腹地就差一个常山关。
隔壁的广昌县,把守飞狐道和五阮关,人家早就归冀州中山了。
这灵丘把守直谷关,平刑关及蒲阴陉,这么重要的位置也该归冀州中山。
否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万一有个意外,腹地受损。
第二,鲜卑这次大胜,会助长其势,北境很多人都会选择依附强者。
到时彼强己弱,那些人从中反叛也是可能的。
第三,这次三路出塞,很大可能是有人泄露三路大军的行军路线,导致三路大军寻战不成,反耗粮饷,因此才失利的。
所以为防万一,更加要保障腹地安全。
要知道冀州一马平川,鲜卑只要突破太行山北三陉,马踏中原,那冀州基本无险可守。
元初五年羌入寇河东,至河内,天子便下诏魏郡、赵国、常山、中山缮作坞候六百一十六所。
那段历史不远,与其等到恶梦重临,不如趁早多一个屏障。
臧旻的理由很充分。
大家都没意见。
刘宏也允许了。
清明祭祀过后,灵丘门头农庄董先试种的冬季旱稻也迎来了收成。
果然,新的种植方法起了一定作用。
水稻收成超过预期。
五千亩收成超过四千石。
这下大家都傻眼了。
要知道,灵丘水稻收成不高,冬季一亩能收上一石的不多。
一石其实也就只有三十公斤,六十市斤而已。
而相同的水稻,在南方每亩可收成三到四石,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五六石。
当然了,跟袁爷爷亩产上千公斤相比,那差得不是一步两步的。
不过董先也证明了自己的方法可靠。
农地、农具、肥料、水利、选种、除虫、防病、光照、密植、田间管理缺一不可。
尤其是种子下种前,董先到李氏药铺拿了砒霜裹在一起。
李渔都惊了!
还有这样操作的。
就为了防虫!
《天工开物》有记载:
陕、洛之间,忧虫蚀者,或以砒霜拌种子。
这可不是董先自己想的。
而且这十步,对大多数的农作物都是有效的。
接下来,只要农庄的人能更加熟练地操作。
那么产量还有可能更高。
对董先来说。
这五千亩良田就是他的粮仓。
保证基本的粮食需求。
在灵丘这个地方。
他的要求也不敢向南方看齐。
一亩水稻,夏季能达到二到三石。冬天能达到一到二石就行了。
按最低算,五千亩就能有一万五千石到二万五千石的收入了。
而一万五千石,按每口一年五石算。
可以养活三千人。
三千人的规模在董先前世可能不算什么。
但在这灵丘,就妥妥的超大户了。
爷爷董畯看着李渔的汇报,与嫡子董凯大眼瞪小眼。
就在隔壁,看着人家不上学,在田间地头忙碌,可是就没想着去做些什么。
早知道就和董先、李渔学着种了。
早知道董先说要建公厕就支持了。
早知道阿笑来收肥就请教了。
可是,天生没有早知道。
因为早知道你也不一定会去做。
人总是如此。
需要一定的历练。
才会突然醒悟。
不管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的权利。
成长的代价。
董畯让董凯安排人去跟李渔学。
董先当然没意见了。
他巴不得在整个大汉都用这种方法。
粮食的增长,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能养活更多的人,就有更多的人力资源。
也能避免更多的厄运。
冬稻收成。
春耕开始。
新犁再次发挥作用。
董氏农庄再次遥遥领先!
立夏过后,董先上言:
“王父,是时候到郡上献犁了!”
“灵丘改属,新任郡守正是臧旻!”
“灵丘摆脱代郡,改属中山。这赵氏能起的作用也小了。该为灵丘董氏寻找新的机缘了。”
随着董先的劝说,董畯想了许久,终于下定决心:
“好,新人新气象!”
“献犁!”
“南下!”
雒阳金市贾人张光,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新任命。
灵丘设县改属,作为平舒县丞的他,经过特殊活动。
终于改任灵丘县长。
改属立县以来的首任县长哦。
一把手!
而且关键的是,改属中山。
也就是从代郡,一个边郡县一举成为冀州中山的内郡县了。
假以时日,由长升令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数百万钱总算没白花。”
“这西邸果然内有玄机!”
张光默默的心疼了一刻钟。
一刻钟后,他的眼神坚定。
这钱不会白花!
也不能白花!
然后便起身收拾家当,准备北上。
钜鹿大陆泽西。
一队驿传兵卒正抓紧往南。
中间是一部槛车。
槛车内有一名发须皆白的老者,看着边上紧跟自己的英武壮士说:
“伯圭,何苦呀,官法不允许你来跟着,怎么不听劝呢?”
“刘府君,不必多言,无人知道我是何人,只当我是随侍小卒。”
英武壮士低声回应。
壮士边上还有一位大耳青年,在跟边上,轻声问道:
“伯圭兄,此行势必影响今年的牲畜交易,一来一回,没个把月是不成的。”
“玄德,毋须多言。”
“你我同时跟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
“而后你不喜读书,返乡行侠,依杖我郡吏身份,周旋于边郡,至今已有近两年。”
“而今府君有难,如何能舍本逐末呢?”
“要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大耳青年,俯首贴耳,恭敬回答:
“伯圭兄教训得是!”
但心里却在说:
你自己不也有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为你提供钱粮支持么!
那都是身家巨亿的市籍贾人呀!
英武壮士又说:
“当日得知府君将发配日南,我曾在先人墓前,立下遗言。”
“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
“大丈夫在世,一言既出,当驷马难追,玄德可当我是说笑?”
语气间有些悲壮,又带着些许不满。
“玄德不敢!”
大耳青年赶忙回应。
“若是玄德另有他谋,不妨自行离去,我公孙伯圭,不报刘府君知遇之恩,誓不回返!”
英武壮士有些无奈,但又斩钉截铁地。
这位英武的壮士就是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人,家世二千石。
因是庶出,所以只能当个郡小吏。
但他姿态俊美,声音宏大,能言善辩,办事精明。
因此被郡守看上,并将女儿嫁给他当老婆。
之后还推荐他去跟随卢植学古文经学。
但卢植因为今古文经的地位问题,经常被排斥。
比如:
熹平四年,刚诏诸儒正《五经》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卢植便立刻上书:
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谬,敢率愚浅,为之解诂,而家乏,无力供缮写上。原得将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古文科斗,近于为实,而厌抑流俗,降在小学,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今《毛诗》、《左氏》、《周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表里,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
意思是:
我的老师是古文经的大儒马融,知道现在的《礼记》里有错误和多余的内容,我曾用《周礼》等经书,来纠正错误,用自己粗浅的知识来为经典解释标注。但因为穷,实在无法再供应相关费用。所以我希望能带两名弟子,到东观用朝廷的钱粮,专心精研,校正《尚书》章句,考查《礼记》得失,一起裁定经典,刊正碑文。古文用的是蝌蚪文,最能接近原始意思,但那些流于世俗的人,却将这些停留在小学里。汉室中兴以来,有大通晓的儒士,比如班固、贾逵、郑兴父子,他们也都十分喜爱。现在《毛诗》、《左传》、《周礼》各有传注,与《春秋》共为表里。所以我们也很适合由朝廷任命博士,将古文一脉流传未来。
很明显,做为马融的学生,他要为古文经的历史地位贡献力量。
这可是刻石头上的,可以流传千古的。
但卢植马上被外派当九江太守平九江蛮反。
而且是四府共同建议的。
这也很明显,朝廷上,今文的势力占优。
而卢植到了以后,马上让蛮寇宾服。
事情搞定后,即刻以疾去官。并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
这心急也没别人了。
但没过多久。
熹平五年,夏,四月,益州郡夷反,南边又有事了。
朝廷又因为卢植在九江时待民有恩信,任命他为庐江太守。
而卢植也没办法。
他识大体,非常明白政务需要。
所以服从任命,又去当消防员灭火去了。
史书记载:
植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
这就很能说明,卢植的无奈了。
不是老子想去,而是你们都不去,我只好去了。
大约一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