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并汉 > 第64章 这吕郎言而有信

第64章 这吕郎言而有信

§0064§ 这吕郎言而有信

《荐董先书》:先力学好算,言必信义。揆其器量,国之元宝。宜入太学,勿使蒙尘。

再次南下。

董先特意提前让众人在南草甸练习了一下用骑兵三件套骑马。

如今董先有童子郎的身份,骑马不受限制。

为方便行事,在董先授意下,益和枝还练习了一下女扮男装。

另外,董先和众人商议了一下事务的安排。

董侠乡的事务、各私矿项目均由父亲董建接手。

他有高柏和蒲冶两位大匠辅助,外加母亲莫瑶也是知书达理,还有陈善从旁协助。

百工堂、商团、商队、仓库、农庄、后勤保障等由董固接手。

他的董氏本部已经建设很久了。

安全的事就交给叔叔县尉董武看着。

灵丘如今只剩三营,内有各营管理团队。

三位营长铁军、强兵、黄龙都是董武带出来的兵。

必要时都可以发挥作用。

而太平道两万匠人,尤其是董先提醒他们注意的群体。

此行南下,如果入京师为童子郎。

那可能最少要待三年。

事关灵丘安危。

董先不得不留下后手。

他给关羽、赵云和褚燕送去锦囊。

锦囊内容,外人无从得知。

南下路线,是先到中山郡学,参加毕业典礼。

然后到陈留,找蔡邕弟子阮瑀、路粹,并打包书简托运北上。

最后就是去吕范家乡,为吕范成亲助力。

董固身为大管家,当然要提前把消息往下传递。

现在谁家的私驿也不如董氏私驿。

每个郡县都有马匹。

而且都有综合经营场所。

前开张,中住宿,后工坊。

内有娱乐表演,有餐饮服务,还有告示栏协助留言寻亲。

住谁家不如住自家。

只要安排得当,到处都有人接待,住得舒服不说,关键还不用另外花钱。

等一切准备就绪。

七月处暑。

太阳还未露面。

董先、典韦、益、枝、成、武外加吕范,一行七人趁着清晨天气凉爽,轻装出发。

每人除了过所路传、身籍名数外,随身还携带十金以备日常开销。

另外再加上日常用的水囊、食袋和随身钢制配剑。

还有莫瑶和蔡琰为众人求来的黄神越章印。

他们第一站便是嘉牙亭农庄。

太那水土楼坞堡到嘉牙亭,超过一百里的距离。

从太阳未升到太阳落下,整整一天,众人大汗淋漓。

就算有骑兵三件套加持,那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农庄负责人董畛早就接到冀州商队长董忠的通知。

而这嘉牙亭也属董侠乡所辖。

亭长也是县尉董武的下属。

两人已在亭舍等候半日。

看到董先到来。

急忙沏茶解渴。

并准备补给。

董畛现在日子过得舒服。

完全不用担心天气影响收成。

而且嘉牙亭农庄做为重要节点。

每年还有物流合股分成可拿。

这日子比之前好太多了。

等自己的儿子董戎到总角之时。

他还想跟董先商量一下。

送入桃山书院。

在他看来,这桃山书院就是董氏私学。

六百孤儿,按年纪,按自愿,因材施教。

这孤儿都能教了,何况董姓子弟。

董畛一夜殷勤有礼,事必躬亲,唯恐不周。

董先自然能够明白。

他心安理得。

次日入常山关。

关尉还是小狗子。

这些年,承蒙董先商业项目。

这常山关越来越热闹。

为往来物流、商贾服务。

卖胡饼蒸饭,热汤酒水,甚至是腌菜咸酱。

这周边里邑都有人过来贩卖经营。

关尉关卒,自然也有好处。

所以他们也是礼遇有加。

卢奴县城西北的深潭边。

上次经过七天的路程,这次只花了不到四天便已到达。

还是依旧风景优美,空气清新。

梨木匾上中山郡学四字依旧斑驳。

青砖单阙,为人指引。

出来迎接的只有同学祝广。

他年纪渐长,体型有变。

但脸与神色,还和三年前无异。

董先赶忙下马。

“祝兄,还劳烦你亲迎!”

祝广拱手回答:

“阿虎,当年同学三人,只你一人为郎。此事当贺,为兄自然不能落于人后。”

董先看不到当年那个小师弟甄豫,于是问:

“祝兄,那阿豫呢?”

祝广有些难过:

“阿豫年初时,染疫已去!”

看来在今年年初疫情中死去的人还不少。

董先想起董玉珠,不由露出伤心神态。

祝广见了,便安慰董先:

“无妨,早晚都要相见。”

说完还笑了起来。

这是安慰人吗?

董先腹诽。

祝广见董先没有回应,于是接着说:

“阿虎,程师长已在亭中等候,不如随我过去吧!”

董先点了点头。

两人一前一后,进入郡学。

老师程顺更老了,更瘦了。

但他还是挺直了腰,加上进贤冠,显得更高。

当他看到这个生而知之,有仙授之能的弟子。

便露出难得的微笑。

董先一进程顺,大礼参拜,并献上蔡邕亲笔题字的折扇。

虽然他只跟程顺学了一堂课。

但却是有官方认证,行过拜师之礼的,入了门墙的正式弟子。

而且董先每年都有让人送信送礼问候。

所以两人并不陌生。

程顺看着董先。

开口道:

“阿先,听说朝廷允你父举郎一人。如此为师多此一举了。”

董先不解:

“不知师长何意?”

程顺转头看向亭外的天空:

“我本意举你入雒阳太学,继续学业。以你算盘成就,必能被倚重。”

“过早执戟,怕你不堪其烦。”

董先这才明白,原来程顺是想让自己上太学。

不想让自己过早参加工作。

才十三岁。

然后就要去为皇帝站岗。

这可是童工。

还是听老师的话,去上学好一些。

董先赶紧向程顺表达感谢。

程顺让董先带着祝广一起。

自己已经老了,要回家了。

关门弟子本有三人。

都是精挑细选,资质上佳。

但无奈甄豫福薄早亡。

希望剩下的两位弟子能互相扶持。

程顺告诉董先。

这祝广的爷爷是祝恬。

中山卢奴人。

延熹二年梁冀死后任司徒。

延熹三年六月去世。

去世时弟子都来送别。

有的甚至弃官扶棺归葬。

这里面就有刘焉。

董先一听就明白了。

这又是老师程顺给自己留下的财富。

于是表情复杂,不知该说什么。

程顺知道董先已经明白自己的意思。

于是也不说什么。

两人一高一矮,一老一少相对无言。

祝广在一旁听到老师提起自己。

于是打破沉默:

“师长、既然要广和阿虎一起游学,不知能否返家告知?”

程顺点了点头,看了一眼董先,又说:

“带上阿虎,一起去吧,休息两天,记得来参加典礼。”

祝广和董先拱手答唯。

两人退下。

随后董先和祝广去了一趟祝家。

董先的名头在乐呵呵刻意推广之下,已经很响亮了。

不说之前献犁抗疫,就说为他特立一乡,这也足以惊动世人。

但中山祝氏,怎么说也是出过司徒公的家世。

自然不会低了自己,抬高董先。

虽说祝家自从祝恬去世,家传《周礼》蒙尘。

甚至不如弟子刘焉学得精。

刘焉在阳城山居住时,还在山上积学教授。

而祝家人口虽多,也有家学,却无人能教。

这也是祝广入郡学的原因。

先到郡学学基础知识,再回家精研家学。

此时听到老师程顺要让祝广跟随董先游学。

心中颇有不满。

跟谁不强呀?!

哪怕是跟着祝恬的弟子刘焉,那也是一位宗室子弟,不也比一个乡有秩强吗?

况且这董氏靠的是商贾贱业发家。

怎么能因此落了祝家的门面。

祝广毕竟还未加冠。

所以这件事上还是要听从家人的意见。

虽然他也想到外面走走、看看。

但却没有自己决定的权力。

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像刘大耳的母亲一样。

才十五岁就敢让他到外面游学,独自闯荡。

祝广有些抱歉。

董先也始料未及。

不过并不影响两人的交情。

于是董先向祝家提议。

前议郎蔡邕眼下在桃山办学。

祝广可以入桃山书院。

一边是董先这个小混混。

另一边是蔡邕这个文学巨匠。

一边离家远,一边就是自己家乡。

祝家闭着眼也知道该怎么选。

接下来的两天里,董先一行七人在祝家住了下来。

祝广与董先相处愉快,以兄弟相称。

同时也到了升堂拜母的阶段。

随后的毕业典礼也很顺利,董先又多了一份中山郡学荐入太学的推荐书。

五天后,董先离开程家,继续南下。

随行的还有程顺。

他家在兖州东郡东阿县。

他已经年满七十岁,到了致仕的年纪。

而董先南下,刚好与他顺路。

虽说不完全顺,但也只是往东拐了一点点。

作为关门弟子,随行护送老师返乡,这也是弟子之义。

为了怕老师一路颠簸。

董先用稻草把车轮包裹减震。

想让老师坐得舒服一些。

这些事本来成、武要做。

但董先坚持亲力亲为。

这让程顺大为满意。

而董先知道程顺家住东阿。

不由起了另一个心思。

不知那个程昱,不现在可能还叫程立,与老师有没有关系。

这可是位敢吃、敢做人肉干的狠人。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算起来,程顺与程昱相差有二三十岁。

应该是族叔侄关系。

从卢奴到东阿,六百多里。

走了近二十天,一路董先动用董氏各地综合经营场所。

好吃好喝招待,半点也不用程顺操心。

而程顺见综合经营场所,处处新鲜。

比如组合桌椅,免去跽坐时的不适。

比如吃饭时,有人表演戏曲。

看得出有些曲目是用董先的故事为模板编撰的。

还有茶水。

虽然入口有些微苦,但入喉却能回甘。

暖暖的,肚子很舒服。

而知道董先携师南下,兖州商队长莫巳更是早在州部界上迎候,鞍前马后,唯恐不周。

东阿县城外。

程氏族人,董氏商贾早已人头攒动。

东郡郡守曹绍特别指派郡功曹,在县丞王度的陪同下,一起迎接程顺。

并当场授予鸠杖。

当年汉文帝颁布的《王杖诏书令》,直接赋予七十岁老人有一定的特权。

比如:

可出入官府节第,行驰道中;

经商不收税;

其地位待遇与“六百石”官吏相同,可以入官府不趋,吏民有敢欧辱者,逆不道,弃市。

这种阵仗,对程顺来说,也不曾多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魂穿古代,特种兵太子逆袭异域使命王朝逐月录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并汉阿斗穿越昭宁年大唐:圣太子,龙御天下让失去知觉的人回归穿越大唐,我灭国无数人质王爷统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