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并汉 > 第110章 是个重情义的人

第110章 是个重情义的人

“张司马,蹇硕死前,曾言先帝改立陈留王之事,而后方招此祸。”

“接连两月,骠骑将军董重,董太皇太后身故。京师之外,宦者亲属受冤入狱者不知多少。”

“这些你可曾听闻?”

张杨有些疑惑。

这董先跟我说这些做什么。

我只是一个领兵的司马。

他回应:

“这与我何干?”

董先见张杨如此迟钝,于是进一步点明:

“雒阳此刻正在酝酿一场大祸,我让人阻止你,是为了避免并州子弟卷入是非之地。”

“以平城令、并州刺史别驾的身份接管并州。”

“这是丁使君的托付,也是他的信任。”

“既然我接下这封邮书,就会履行承诺。”

“若你执意前往雒阳。”

“看在你我二人曾有并肩作战的情谊,我不会为难你。”

“但并州子弟不行。”

“为了他们的家人,应该给他们一次生的机会!”

“就如同这阴雨天,考虑到你们在沾山内生活诸多不便。”

“我才提出今日之会。”

“我不是不能攻山,不是不能断了你们的粮草。”

“只是考虑到你率领的也是并州子弟。”

“到时受苦的依然是并州子弟。”

说完董先一挥手。

边上的许褚拿出燧发枪,对着不远的树木就是一枪。

树木当场折断。

巨响与火光,令与会各人印象深刻。

张杨犹豫了。

后面的薛洪、缪尚、杨丑三人也被震憾了。

看到张杨四人的脸色。

董先温言道:

“张司马,我知道你也是一个勇猛的人。”

“并不害怕这些。”

“况且你也曾是丁使君的得力干将。”

“当年无论是繁畤初见,还是平城救援,或者是火烧王庭及阻击和连。”

“我们也算是有战友之谊。”

“而跟随你的并州子弟,也是如此。”

“多年的同袍之情,如何舍得让他们身陷危局呢!”

“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不管雒阳何人来信,你只需借口未完成使命,暂不回返即可!”

“不出半年,若未出现我所说的事情。”

“到时你再回雒阳。”

“这半年,你可率人并入左营长的军中,作为左营长别部独立驻扎。”

“一来不用在山上苦熬。”

“二来补给也有保障。”

“三来也让并州子弟松口气,过点好日子。”

“如此一来,既可保全并州子弟的性命,你也可以交差。”

“如何?”

薛洪等人听了,于是悄悄碰了碰张杨。

张杨知道他们的意思。

其实张杨性格相当温和。

是个重情义的人。

但有时会一根筋。

历史上,他面对下属反叛,仅仅听了对方哭着认错,便原谅了对方。

而在献帝东归之时,他主持维修雒阳宫殿,却坚持要命名为杨安殿。

谁说都不管用。

这就很能说明他的优缺点了。

但张杨还是没有马上答应。

他说要回山上问问这些弟兄。

但谁没事想打仗。

尤其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结果可想而知。

这群在山上淋了好几天雨的兵卒自然选择董先给的路。

处置好张杨,又有来信。

说是东阿程立遣人告知少主。

其师程顺,所剩时日不多。

让少主抽时间赴东阿一趟。

见师长最后一面。

董先见状,自然不能不去。

这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若不去。

会遭人唾弃的。

只是这一去东阿。

不知要多久。

不知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布局。

考虑到这点,董先决定把想法及安排用锦囊告知各位计划中人。

比如黑山师褚燕,青虹师强兵,以及身在雒阳的鹰鹞营营长列侯王政。

至于自己。

如今乱局已显。

董先不敢托大。

这亲卫连是一定要跟随的。

但那些强弩甲具就要外罩布衣遮挡。

免得太显眼。

幸好上党周边各关都已被军管营控制。

出了太行,只要不走大道,不经亭部。

再加自己有冰鉴之眼。

能发现方圆十里的人心。

不用来识人,用来探测人迹。

应该问题也不大。

至于这补给。

虽然人手已撤入土楼坞堡。

但沿途接应一下还是可以的。

董先让人快马先行安排。

自己则与亲卫连一起行动。

上党郡守出面,为董先一行人办理过所路传。

确保把风险降到最低。

董先一行人日夜兼程。

但终究迟了一步。

当董先到达东阿时。

恩师程顺已辞世。

董先回想起与程顺的相遇。

那个清瘦老者。

严厉冷竣的声音。

还有那没有由来的信任。

只因自己的回答,便放心让自己自学。

那是光和二年八月。

从相识到分开。

正好十年。

十年来,虽然相处不多。

但程顺尽到为人师的责任。

一来如约让董先步入儒士行列。

二来举荐董先入太学进修。

而董先一路护送恩师回乡安养。

并在不时有邮书问候。

还有各自新的小礼物。

让程顺享受生活。

十年的师生情谊。

让董先不由潸然泪下。

据程立转述。

程顺走得很安详。

尤其是这些年董先阻击和连和为南匈奴复国之事。

走前还念叨,如果有程立的辅佐,想必成绩会更好。

程顺临终前还让程立择机带领程氏族人去投靠董先。

至少让一小部分人先去。

为程氏取得在北境的立足之地。

董先听了自然很高兴。

这程立可是一位狠人。

而且是一位可交托后背的狠人。

但董先听程立的语气。

似乎对程顺的判断有些怀疑。

头七祭日。

程顺灵堂。

程顺身为太学文学师。

后出为郡国文学吏。

其地位在东阿程氏相当尊崇。

族人都很重视他的意见。

而且中平元年。

董先的那封邮书。

使众多程氏族人受益。

但终究与董先的接触太少。

程氏族人也想让程立探探董先的口风。

看看董先是否有程顺说的那么能干。

虽然当时程立并未听从,前去避难。

但也为董先的敏锐判断而折服。

程氏族人默契地留下程立与董先二人。

如今两人在程顺灵堂守灵。

未免尴尬。

两人开始聊天。

程立年纪大,他率先发问:

“听族叔生前说,你已取字进贤?”

这是董先四月回灵丘时,由蔡邕取的字。

然后董先本着尊重各位老师的出发点。

向各位老师写邮书汇报。

不只给程顺写了。

还有灵丘的启蒙老师燕文和会稽东部都尉刘洪写了。

只不过刘洪年初被刘宏召回雒阳。

因为刘洪这些年对公元纪年历法的研究实践。

觉得比较准确。

于是跟刘宏汇报。

刘宏招他回雒阳正是为了讨论新的纪年历法。

哪知刘洪才到雒阳,这刘宏就死了。

他一死,这事就被耽搁了。

何进上台后,就让刘洪任职山阳郡守了。

当然这是题外话。

董先只是想了一下,于是轻声回答:

“回程叔,是由另一位恩师所取。”

“早年家中突遭变故,幸得诸多恩师垂怜,见先已弱冠,便为先取字进贤。”

“意在鼓励先,登高望远,服务乡里,造福黔首。”

程立听了,点了点头,问道:

“中平元年,你是如何断定天下将乱的?”

董先想了想。

他知道。

这是程立在考校自己。

程顺遗言是一回事。

但他愿不愿意是另一回事。

就好比当年。

程氏族人都去避难了。

可偏偏就程立愿意留在城中。

黄巾兵起。

东阿县丞王度响应黄巾叛军。

烧了仓库。

东阿县令跳墙逃走。

城中官吏黔首纷纷向东逃往渠丘山。

程立派人侦察王度的情况。

得知王度只得到一座空城。

无人据守,还出城驻扎。

于是程立果断地对城中薛氏家主薛房等人说:

“现在王度等贼军虽得到城郭,但却无法据守。”

“其成败便可以知道了。”

“他们不过想要劫掠财物,并没有训练军队扩大队伍的志向。”

“现在我们可以返回城内坚守?”

“凭借又高又厚的城墙,和积存的谷米,一同坚守。”

“相信王度等贼军一定不能持久,到时便可一攻可破。”

薛房等人认为他说得对。

但东阿的吏卒黔首害怕,不肯服从,并说:

“贼在西,我们向东便可逃走。”

程立对薛房说:

“愚民不可和他们商议大事。”

于是他秘密派遣几人骑马到东山上举起黄巾的旗帜。

让薛房等逃难的人看到,并大喊说:

“贼军来了!”

随即率薛房等人下山,直奔城中。

结果吏卒黔首看到有贼军旗帜,害怕之下,也跟着他们回到城内。

最后,大家在程立的带领下,找回县令,共同守城。

等王度率贼军来攻城时,已经攻不下来。

便想要离去时。

程立又率领城中吏卒黔首打开城门,进行追击。

王度等人被打败逃走。

东阿县也因此得以保全。

这可是程立目前为止,做过最骄傲的事。

可正因为有董先的提前警示。

让他心里有所准备。

所以才能冷静筹划。

不会慌乱紧张。

这才救下城中吏卒黔首。

程立就是这样,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既沉着冷静,又能抓住时机果断出手。

也因东阿护城之事,被程顺看中,便想推荐给董先使用。

在程顺看来。

保护东阿,程立自然居功至伟。

但别忘了薛房是董氏在东阿的合股伙伴。

程顺可以接到警示邮书。

那薛房又何曾没有。

正因为有董先的提醒。

这薛房才会听从程立的调遣。

这才让原本没啥人缘的程立。

能顺利执行计谋。

程顺年纪大,经历多,看得也透。

他也很明白,程立功劳的背后另有故事。

这么多年下来。

他也知道。

这族侄别的都好,就是不好相处。

所以一直以来,都没什么人敢用。

可偏偏董先初次相见之时,便对他感兴趣。

程顺这才留下遗言,希望董先能包容一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秦帝国之降生嬴氏宗族我在洪武开商铺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魂穿古代,特种兵太子逆袭异域使命王朝逐月录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并汉阿斗穿越昭宁年大唐:圣太子,龙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