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并汉 > 第128章 就是想合作共赢

第128章 就是想合作共赢

为防关东做大做强。

可以考虑西迁。

西州是董卓的家乡。

到了那里,董卓便将如鱼得水。

进可出关征讨。

退可凭借淆函阻敌。

董卓提出疑问。

但是眼下董先占据河东。

就像拿着把刀对着长安。

这时候西迁肯定不安全。

李儒告诉董卓。

这董先。

身为百工之后。

却以奇巧之技。

去行商贾之事。

以往所作所为。

皆有盈利目的。

既然董先逐利。

那便好办。

逐利者,便以利诱之。

既然不见兔子不撒鹰。

我们便给他利。

还可分化关东。

成为西迁屏障。

董卓想了想。

也觉得有理。

既然李傕和贾诩两个校尉都打输了。

打得女婿牛辅都不敢过河了。

那就不如像李儒说的那样。

以利诱使他。

不要说投降。

至少可以暂时不作对。

两不相帮就好。

于是董卓问道:

“那派何人去比较好?”

李儒回答:

“听说蔡邕与董先将要有翁婿之谊。”

“我看可以派他去试试。”

董卓一听:

“有理。”

果然是读了十几年经书的人。

这弯弯绕绕的。

想得就是周全。

蔡邕就这样奉董卓的命令出使关东与董先谈判。

董卓想要西迁。

还想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他认为当年讨伐黄巾的朱俊是前朝宿将。

虽然眼下没有冲突,但却让他心存忌惮。

若是迁都过程。

朱俊从中捣乱。

到时如何应对。

于是董卓想与朱俊通气。

但朱俊坚决反对迁都。

这让董卓很气恼。

关东起兵讨伐董卓。

河东董先先赢一局。

董卓、李儒弑杀少帝刘辩。

董卓屠戮阳城。

但丝毫不影响讨伐董卓的意志。

反而愈演愈烈。

董卓这才疑心京师雒阳有并东内应。

于是他做了两个动作。

一是撤掉袁基太仆的职位。

算是给袁氏一个警告。

二是在朝会上提起迁都之事。

“高祖建都关中,前汉在长安即位的皇帝有十一位。”

“直到光武在雒阳建都,到今天也已经有十世天子。”

"按照《石包室谶》中所说,应该重回长安,以顺应天人之意。”

朝中听了董卓的话,一片寂静。

司徒杨彪站出来:

“移都改制,这是大事。”

“昔日商,盘庚迁都五次,殷商民怨鼎沸。”

“以往关中,曾遭王莽之祸,宫室焚毁殆尽,黔首流离,百无一存。”

“光武中兴,接受天命,迁都雒邑。”

“到今天,并无大恙,黔首安居乐业,国相拥立圣主,光隆汉室。”

“若是无故捐弃宗庙,抛弃雒阳园陵。”

“我担心,会让天下惊恐不安,造成动荡。”

“另外《石包室谶》是一部妖邪之书,不可轻信!”

董卓回应道:

“关中富饶,秦当年凭借关中,吞并六国。”

“而且,陇西盛产木材,极易筹措材料。”

“还有杜陵南山,有当年武帝烧陶瓦的数千所窑炉,这些都可以利用。”

“宫殿建筑,我觉得可以很快建成。”

“至于黔首庶民的想法,不足为虑!”

“若是迁都之时,有人敢违抗命令,阻止迁都。”

“我将用兵驱赶,那些违抗命令的人,将被流放到边郡一带。”

杨彪依然固执地劝谏:

“天下形势,要变动很容易,但要安稳下来就很难了,愿国相深思。”

董卓骤然变色,问道:

“司徒公这是想要阻挠迁都大计吗?”

太尉黄琬为杨彪说话:

“这是天下大事,司徒杨公之言,不能置之不理!”

董卓见太尉黄琬插嘴,便没有答话。

司空荀爽看得出董卓准备一意孤行。

他有些担心董卓会加害杨彪。

于是从旁缓和双方紧张的关系:

“相国怎会把迁都之事,当作儿戏呀?”

“崤山以东,兵戈骤起,这并非一天便可以镇压得了的。”

“因此相国才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

“相国之策,也是秦、汉当年定都关中之策呀。”

有荀爽居中缓颊。

董卓面色才稍有好转。

但有了杨彪、黄琬和荀爽这三公发言。

场面才开始热闹。

不出意外,

屯骑校尉光禄大夫朱俊也当庭反对。

还有伍琼和周毖。

整个朝堂之上,反对的人居然还有不少。

这些都被董卓看在眼里。

尽管面对众臣劝谏。

但董卓依然不听,不改。

但袁隗以多数不同意为由,并未通过迁都议案。

退朝后,黄琬驳斥迁都之议:

“昔日周公营建洛邑,以安天下。”

“光武卜筮,定都洛阳,中兴汉室。”

“此地乃是天之所启,神之所安。”

“如今大业已然奠定,怎能随意妄言迁都,以令天下人惊惧呢?”

但大家都害怕董卓。

他们担心董卓在盛怒之下会加害黄琬。

于是纷纷劝说黄琬莫要议论。

但黄琬回答:

“昔日白公胜在楚作乱,屈庐冒刃而前,挺身而出;”

“崔杼弑杀国君,齐国相晏婴不惧死亡,拒绝俯首。”

“我虽然不德,也仰慕古人的气节。”

荀爽下朝后也私下对杨彪说:

“诸位争执不下,必然会有大祸临头。”

“我看,这事还是算了吧。说不定迁都才有可趁之机!”

结果果然如荀爽所言。

董卓让司隶校尉宣璠以灾异为由,奏请罢免黄琬、杨彪。

朝会上没有通过。

但董卓也是个不怕困难的人。

他还是继续推动迁都议程。

董卓虽然不喜欢朱俊。

但仍要考虑朱俊享有盛名。

于是上表刘协。

拜朱俊为太仆。

并作为自己的副手。

董卓想用这种方法换来朱俊对迁都的支持。

当董卓使者来到朱俊住处。

面对新的职位。

朱俊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任命。

朱俊说道:

“迁都长安,会令天下人失去对朝廷的信赖。”

“而且,崤山以东相继叛乱,下臣看不出迁都有何好处。”

使者诘问朱俊:

“陛下召唤,并授予职务,但你却拒绝诏命。”

“迁都之事,已有定案,身为大臣不应过问,但你却妄加非议,究竟想要干什么?”

朱俊回答:

“让下臣担任相国副手。这绝非下臣能力所及。”

“迁都大计,也并非朝廷当下要务。”

“下臣拒绝任命,是因为下臣无法担此重任。”

“至于迁都长安,下臣提出谏言,这也是下臣的本职工作。”

使者又说:

“迁都之事,还未提上日程。”

“即使有此事,也不能外泄,你究竟从哪里听到的?”

朱俊回答:

“相国董卓已经告诉下臣,所以下臣这才知道。”

最终,使者不能迫使朱俊屈服,朱俊始终也未接受董卓任命。

二月五日,乙亥。

太尉黄琬、司徒杨彪被罢免。

杨彪被罢免,到阙门谢恩。

董卓也看在眼里。

不像黄琬都不知道要谢恩。

随后董卓又将矛头对准城门校尉伍琼和督军校尉周毖。

董卓大怒说:

“当初我刚入朝之时,你们二人劝我用有德之士,为党人平反。”

“我都听从了,但你们看看,你们所举荐的人到任后,却纷纷举兵要讨伐我。”

“你们二位出卖我,我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呢?”

说完当场让人将二人抓入狱中。

二月十日,庚辰。

董卓下令,当众斩了伍琼、周毖。

杨彪、黄琬开始感到害怕。

于是到董卓那里道歉:

“这小人留恋旧地,并不是想要阻止你的大事啊。”

“请你治我们思虑不周的罪过吧。”

董卓杀了伍琼、周毖之后,也感觉后悔。

感到害怕的还有许靖。

他的从兄是陈相许玚。

这许玚与豫州刺史孔伷一起起兵。

这许靖害怕被董卓诛杀。

于是放弃御史中丞职位。

连夜逃跑,投奔孔伷。

城门校尉伍琼被斩。

新任城门校尉人选。

董卓也有一点方向。

既然打算西迁长安。

那么长安的军事也要控制在自己手上。

京兆尹盖勋已经迁为议郎。

如此一来。

这右将军皇甫嵩也该入朝了。

也可趁机夺其兵权。

董卓抓紧布局。

但有录尚书事的太傅袁隗在。

他可不是一个容易敷衍的角色。

何况董卓刚撤了人家侄子的九卿之位。

这样更难让人家支持你,站你这边。

再加上朝堂之上,多数人也不赞成迁都。

这袁隗刚好有借口,不给予批准。

但董卓毕竟是董卓。

他决定以袁绍起兵为由。

处理袁隗这个老狐狸。

让司隶校尉宣璠将袁氏宗族在京师五十余人全部抓起来。

然后下令暴力迁都。

用实力用拳头说话。

这让袁隗很不高兴。

但又没办法。

因为宣璠已经行动了。

同样紧张的还有杨彪。

他也是袁氏的姻亲。

但董卓并没有为难他。

反而封他和黄琬为光禄大夫。

这一拉一推,立刻令两人支持迁都。

再加新任命的太尉赵谦和司徒王允。

迁都之事再无悬念。

二月十七日,丁亥。

董卓下令迁都长安。

他要驱徙京师百姓悉数西入关中。

而如何让黔首百姓愿意西迁呢?

李儒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烧毁他们的房屋,令他们无处居住。

很明显,董卓同意李儒的建议。

他也打算这么做。

只不过这才刚开始。

慢慢来。

迁都之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接下来董卓想要将雒阳当成战场。

他召集公卿商议,要大举发兵。

朝廷中没有人敢违抗他的旨意。

这时有一人站了出来。

他就是郑泰,郑公业。

他怕董卓兵马多了会更加骄横。

到时凶恶酷烈难以遏制。

于是他向董卓建言:

“为政之首在于德,而不在于人多!”

董卓听了不高兴:

“像你这么说,兵马是无用的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秦帝国之降生嬴氏宗族我在洪武开商铺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魂穿古代,特种兵太子逆袭异域使命王朝逐月录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并汉阿斗穿越昭宁年大唐:圣太子,龙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