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故意的,他也不是故意的,谁叫他们之间,能量悬殊太大了呢?
他从来没有变,她也从来没有变,只是他们之间,越走越近了。
为什么很多道理,要很多很多年以后才会明白?
这就像《七个铜板》一样。前面六个铜板很容易找到,要找到第七个,却很不容易。
如果没有找到第七个,前面的六个毫无意义,但是,却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找到那第七个铜板,她同样花费了很多的时间。
以前她告诫自己,不要仅仅只是为了寻找那七个铜板,而去花费很多的时间。
但是,无论是在跳高,还是在跳远之前,都需要一段比较长距离的,有力的助跑。
因为起点太低,人不到那一步,就是悟不到。
生活就是要告诉你,即便是《七个铜板》那样的故事,你也要忍受得了它的拖沓冗长,能够耐着性子,把它看完,看懂。
就算是当时看不懂,也要先把它看完,然后再去不停地咀嚼和回味。
而不是像她在小招待所,在吉普车上,在火车上,在昆明的时候。
连十分钟的沉默,连点一支蜡烛,连过个马路都沉不住气。
那样,动不动就很烦躁。
总的来说,生活会像《命运交响曲》一样起伏跌宕。
但是那一个又一个,一个接一个的细节,却像《七个铜板》一样,无趣又无味。
并且,别看它无趣又无味,如果处理不当,它就是会毁掉一个人的生活。
数千年以来,老天考验着所有人。
据说,性情急躁的人,是因为在婴儿时期缺少拥抱,心脏啼哭累了,功能受损。
一遇到事情就紧张与烦躁,心脏就会自动地处于保护和应激状态。
同时,再加上缺乏处事技巧,结果却是,越急越出错。
不管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反正,她被养得很粗糙。
她听母亲和外婆都说过:“哪有那么娇贵,一哭就抱。”
在童年,父亲在外地,家里没有一个男人,母亲和外婆都很刚直不阿。
连外婆给她讲的,都是《穆桂英挂帅》,《花木兰从军》,就更别说母亲。
母亲更是认为,“谁说女子不如男?”“妇女能顶半边天。”
为了相对的高收入,付出了相对的高代价。
冼锐也是如此吧?他一定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磨炼,被锻造”。
从小老师就说她,“外表柔弱,内心坚强。”
以至于,虽然都成年了,却一切都还要从零开始。
甚至连成年了,都还不知道自己,走对了路没有?
为自己哀悼一次吧!之后,还是要跌跌撞撞地继续往前走。
而现在,她认为,男女应该有别。女孩子应该柔中带刚,她应该长成一个,且柔且刚的女孩子。
男孩子应该刚中带柔,他应该长成一个,且坚且韧的男子汉。
千万不要把次序弄反了。
当然,每一个人都不相同。
没有什么是必定的,必须的,没有什么是刻板不变的,一切都是灵活多变的,她只是希望自己是那个样子的。
她忽然觉得,初中时的数学老师和化学老师,应该就是。
既能管全班六七十个学生,又能买菜做饭,洗衣缝被。
既上得台面,又低得下头。
因此,他们婚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