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敬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陛下所言极是。山西地形复杂,多为丘陵地带,水资源匮乏,若不提前解决灌溉问题,高产作物恐难见成效。而湖广虽为鱼米之乡,但士绅势力强大,若不能先行安抚,恐怕会招致更大的反抗。”
“江南呢?”崇祯抬起头,目光投向户部侍郎唐文清。
唐文清斟酌片刻答道:“江南土地肥沃,百姓富庶,但士绅控制着大部分田产。他们或许不会公开反对,但必然会在私下制造阻力。”
崇祯沉思片刻,指尖轻叩桌面:“水利是山西的关键,士绅是湖广和江南的挑战。我们需要因地制宜。”
崇祯转向王安,语气果断:“玄卫的任务有三。第一,协助山西修筑简易水渠,确保灌溉体系完善;第二,密切监视湖广和江南的士绅动向,必要时采取预防性措施;第三,确保粮市的交易秩序,杜绝投机倒把。”
“属下领命。”王安拱手应道。
“至于地方官员,朕也不奢望他们全力配合。”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寒意,“但凡敢敷衍懈怠者,直接革职查办。”
几日后,试点推广的命令自京城下达。与此同时,朝堂上的反对声却以另一种方式浮现。
“陛下,”陈子敬带着一脸疲色拜见,“最近户部收到数份奏折,言及试点推广恐加剧地方财政负担,有些官员甚至联合上疏,请求暂缓改革。”
崇祯翻阅奏折,冷笑着将其扔在桌上:“这些奏折不过是明着说财政负担,实际上还是害怕损害自己的利益。”
玄天策系统在脑海中模拟出各派势力的关联图。他清晰地看到,这些奏折的幕后推动者,大多是受到士绅势力影响的官员,而东林党中也有几人参与其中。
第二日早朝,崇祯当着百官的面直截了当地指出:“试点推广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困境,而非增加负担。那些上疏请求暂缓者,莫非是害怕百姓有饭吃、有银使?”
他冷冷扫视朝堂,目光所至,无人敢与之对视。
“朕今日便明令,试点的费用由朝廷拨款,地方只需负责实施。任何胆敢以财政为借口阻挠者,一律严惩!”
一些士绅势力开始在民间散布谣言,声称“高产作物破坏土地”“粮市交易扰乱秩序”,试图挑动百姓的不满。而部分地方官员则通过拖延报告、虚报数据等手段试图消极应对。
崇祯对此了然于心。他暗中命令玄卫收集证据,同时通过心镜术感知朝堂上的动向,进一步确认了东林党内部的隐秘关联。
夜晚,崇祯指着地图对王承恩说道:“湖广与江南的士绅必然会有所动作,明日便传旨,派几位御史前往巡视。玄卫暗中协助,将任何阻挠的证据送到朕案前。”
“陛下,是否直接对这些士绅采取措施?”王承恩问道。
崇祯目光幽深,“等到试点成效显现,百姓亲眼看到好处时,他们的谎言自会不攻自破。到那时,朕再清算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