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传承的深化与创新的延续
随着 “梦想回归山区” 计划的深入开展,山区学校焕发出了更为蓬勃的生机。曾经从这里走出去又回来的孩子们,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山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激情。
在传承方面,学校开始了更为系统的本土文化传承计划。小悦等从国际舞台归来的孩子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深知本土文化是山区学校的灵魂,也是他们走向世界的根基。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山区文化传承工作室,由老艺人、文化学者和孩子们共同组成。工作室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对山区文化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记录。小悦负责绘画部分的记录工作,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区传统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从古老的木雕花纹到独特的石墙构造,都被她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画卷上。这些画作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研究山区建筑文化的珍贵资料。
小辉则与音乐组的小伙伴们深入山区的各个角落,寻找那些快要失传的民间歌谣。他们带着录音设备,满怀期待地踏上了这一充满意义却又困难重重的征程。
山路崎岖是他们首先面临的挑战。有些偏远的山村隐藏在深山之中,汽车无法到达,他们只能徒步前行。狭窄的山路蜿蜒曲折,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块和盘根错节的树根。小辉和小伙伴们常常需要手脚并用才能攀爬上去,一不小心就可能滑倒摔伤。有一次,他们在前往一个小山村的途中,突然遭遇暴雨。原本就湿滑的山路变得更加危险,他们只能紧紧抓住路边的树枝,小心翼翼地寻找避雨之处。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沉重的录音设备也增加了行动的难度,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
到达山村后,与村民的沟通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方言的差异,他们有时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来意。有些村民对他们的目的心存疑虑,不太愿意配合。小辉和小伙伴们不得不耐心地解释,讲述保护民间歌谣的重要性。有一个村子里的老人,对他们这些外来的孩子充满警惕,一开始无论小辉怎么说,老人都只是摇头,不愿意分享自己记忆中的歌谣。小辉没有放弃,他通过村里的一位年轻人帮忙翻译,一次又一次地向老人诉说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最终,老人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才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寻找民间歌谣的过程也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许多掌握着古老歌谣的老人年事已高,记忆也变得模糊不清。小辉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老人回忆。在一个村子里,他们找到一位曾经是村里唱歌能手的老奶奶。可是老奶奶的听力已经不太好,小辉和小伙伴们必须大声说话,并且要把问题重复很多遍。老奶奶的记忆也时断时续,有时候刚刚想起一句歌词,下一秒就又忘记了。小辉只能根据老奶奶模糊的描述,不断尝试猜测歌谣的旋律和完整歌词,然后让老奶奶确认。这个过程既考验着他们的耐心,也考验着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他们发现了一位老奶奶,她还记得一首古老的摇篮曲,那旋律中蕴含着山区人民对孩子深深的爱与祝福。小辉将这首摇篮曲仔细地记录下来,并开始研究如何将其融入现代音乐教育中,让新一代的山区孩子也能传唱这首古老的歌谣。
小美和舞蹈组的孩子们与老艺人一起,对山区传统舞蹈进行重新编排。他们保留了传统舞蹈中最精髓的动作和神韵,同时根据现代的审美和表演需求进行创新。在一次学校的庆典上,他们表演了新编的传统舞蹈,古老的舞步与现代的舞台效果相结合,让观众们看到了山区传统舞蹈的新魅力。
在创新方面,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